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03 道试题
1 . 【古代经济伦理】

经济伦理是伦理学与经济学的理论综合。中国古代经济伦理包含生产伦理、消费伦理、分配伦理和交换伦理等方面,侧重于经济和道德的整合,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独具特色。

材料一

思想家主张
管仲“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
“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老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耕种、播种)。”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孔子“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材料二   自秦之后,以先秦诸子中道家、儒家为主整合其他思想,构成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特色之一。魏晋时期,佛教思想乘虚而入,成为经济伦理思想的另一资源,直至隋唐统一、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复苏。宋明时期,一方面产生了程朱理学影响下的经济伦理,另一方面在民族纷争日益严重的挑战下催生了“儒家功利主义”的经济理论。明清之际,“泰州学派”王艮创立“百姓日用之学”,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命题,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本末论,顾炎武也从同样的人性观点出发,提出圣人“用天下之私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的思想。

——摘编自唐凯麟、陈科华《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时期经济伦理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宋到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经济伦理的嬗变,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 . 如下表,咸丰皇帝与曾国藩的主要分歧在于(     
人物观点
咸丰皇帝实旗人绿营战斗力渐衰。剿粤匪(太平军)计,着各督抚分饬所属,各就地方情形妥筹办理团练,所有团练壮丁,限于各州县,不得远行征调。
曾国藩安天下者,各户各州县自有堵逆之则。然粤匪蔓延数省,岂能让我湘勇画地为牢?跨地流动者,方弥旗人绿营之不足。
A.镇压太平天国的决心B.对待地方武装的态度
C.应对西方列强的策略D.推进洋务新政的途径
3 . 如表为汉代传译活动的史料记载,这表明传译活动(     
虽置郡县,而言语各异,重译乃通。……后颇徙中国罪人,使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后汉书·南蛮传》
远夷之语,辞意难正。有犍为郡掾(官职)田恭(人名)颇晓其言,臣辄令讯其风俗,译其辞语。《东观汉记》
越裳,南方远国也。译谓传言也。道路绝远,风俗殊隔,故累译而后乃通。《汉书·平帝纪》
A.致力制度变革B.促进民族交流C.推动疆域扩展D.完成文字统一
4 . 宋朝的工商业收入能与以两税为主的传统农业税收并驾齐驱,有时还超过农业税收;金朝田赋岁入约1000万石,商税、物力钱等岁入总约2000万贯。这反映了宋金(     
A.经济联系密切B.财政结构趋同C.农耕经济衰退D.社会流动增强
5 . 晚商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考古遗址中出现家马,主要被用于牺牲、战争和交通;至迟在战国秦汉时期,马已经成为六畜之首。有学者对成书于这一时代的《尔雅·释畜》中“六畜”类汉字进行量化统计:共109个汉字,马的各种专名51个,牛18个,猪13个,羊11个,犬10个,鸡6个。马的不同颜色就有16个专名。这反映出当时(     
A.劳作方式发生变化B.战争样式出现根本变革
C.驰道网络基本形成D.马在中原获得文化接纳
2024-05-23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训练历史试题
6 . 1948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大量提拔培养产业工人干部的指示》,指出尽快从一切解放区的产业工人和职员中选拔、培训和培养干部,以接管各大城市及大工商业,并对有关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意见。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逐步调整工作重心B.积极筹划工商业改造
C.开始组织战略决战D.主动开辟第二条战线
2024-05-23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训练历史试题
7 . 【中外城市化对比】

材料一:中国现代的城市化大致经历了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两个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受国家各方面政策的影响,城市化发展波动较大。改革开放后,中国国情的独特性直接决定了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必须以“非典型的小城镇”和“典型的大规模城市”“两条腿”式走路,城市化的发展更多从城镇化开始,推动中国城市化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城乡二元化体制以及户籍体制的逐步放松,农村过剩的人力资本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迁移,但农民并不是“一次性全部进城”,他们会合理安排家庭的发展策略,既要实现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向上流动,也要规避风险。农民进城的策略愈发具有弹性,它表现为农民在城乡之间的往返流动:一是季节性往返。农忙返乡,农闲进城或春节返乡,节后进城;二是周期性往返。年轻进城,年老返乡。三是突发性往返。在城市遭遇个人、家庭或宏观经济形势的重大变故,就业无门时可随时返回农村。形成了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城乡流动模式。

-王德福《走好“接力式进城”城市化道路》

材料二:二战后,伴随着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拉美各国的发展成就辉煌。作为一种半封闭的内向经济和发展模式,初期带来的较快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拉丁美洲大量农村人口在短时间内以爆炸性速度流入城市,推动其城市化进程发展。由于放任自流的人口政策,市政缺乏规划,且城市工业的发展无法吸收所有劳动力就业,无法为迁移人口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和基本的生活条件,随即出现了大批了贫民窟,造成城市化过程的混乱。1953年,学者将其归纳为“过度城市化”,其形成有多方面原因,但最直接、最根本的还在于其历史遗留的土地制度、人口政策、产业发展...从而引发大量社会问题,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摘编自王瑞民《过度与不足:拉美与中国城市化的比较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特征。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和拉美不同城市化模式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后续城市化发展的启示。
2024-05-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8 . 【清末教育改革】

材料一:随着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新式学堂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兴起,大举进入乡村社会。在此过程中,由于新式学堂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私塾等迥然不同,乡村社会各阶层对这种初来乍到的新生事物产生疑虑,甚至对此采取抗拒、抵制的态度,出现破坏劫掠新式学堂的“毁学”行为。......毁学事件涉及商人、士绅、普通百姓、僧侣等当时社会中的不同阶层。江苏无锡、金匮县发生的“毁学”事件中,不满官府增加米厘用于办学的米业界向群众散发传单、制造不利于学堂的舆论,影响当地民众对学堂的态度。同年在四川广安州发生的毁学事件中,原本对寺庙土地被改建为学堂不满的当地刁绅借大旱之机造谣惑众、煽动百姓“毁学”。而对于参与毁学的百姓而言,他们或许听信当时存在的某些不利于新式学堂的言论......但更多的是表达反对官府收取杂如牛毛的捐税。正如1904年东方杂志第十期所指出的那样:“故按其原因,则知愚民之毁学,固非有意与学堂为难,实由平昔官府之敲扑过甚,故藉此而一泻其愤焉”。对官僚士绅抽收捐税等经济剥削的反抗贯穿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毁学风潮的始终。

-肖雪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清末明初中国乡村“毁学”风潮探究》

材料二:下表为1909~1910年“毁学”事件发生数目及地域分布一览表

年度“毁学”事件发生数目(起)合计(起)
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
1909年12起(浙江5起、江苏3起、安徽2起、江西1起、福建1起)1起(湖北1起)1起(广西1起)3起(山西1起、直隶2起)3起(四川3起)20起
1910年44起(浙江25起、江苏17起、山东1起、安徽1起)5起(湖南3起、河南2起)3起(广西1起、广东2起)2起(直隶2起)3起(云南2起、贵州1起)57起

-肖雪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清末明初中国乡村“毁学”风潮探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毁学”事件的背景。
(2)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毁学”事件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4-05-2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9 . 景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婵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晏子的话体现出了中华文化的主张是(     
A.以人为本B.道法自然C.和而不同D.崇德尚贤
2024-05-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10 . 【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材料:历史上落后民族以武力征服先进的民族,其结果却被后者所同化,这种自然同化现象,在世界和中国历史上多次重现。以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冲突为例,吴于廑先生总结指出,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分别是公元前2千纪印欧人的迁徙、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以及蒙古西征。三次入侵表面上看都是游牧世界取得了胜利,但最终的结果是农耕世界依靠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吸收和同化了入侵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扩大了农耕世界,削弱了游牧世界。到1500年之后,游牧民再无力发起大规模的冲击。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文明交融”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外知识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5-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