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0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政权机构完善,在哈里发以下设各部大臣,辅佐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地方行政方面,全国分为9省(后来改为5省),行省总督称艾米尔,由哈里发任命,掌全省军政大权,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的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行省的宗教首领由总督或地方法官兼任。大法官通常从宗教学者中选拔,除办理案件外,还负责管理宗教基金及孤寡的财产等工作。

——摘编自赵永伦《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统治初探》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呼罗珊总督在中亚扶持自己的傀儡政权,实行顺之则抚逆之则灭的政策。布哈拉女王哈吐思就是阿拉伯人武力扶持的一个政治傀儡。阿拉伯人在征服过程中,每征服一地,就以原有的城市作为统治据点,然后以部落为单位将阿拉伯人分别安置在各个城区内,这些阿拉伯人既占有土地,还可领取丰厚的年金。屈底波征服中亚地区以后,以武力为后盾,命令河中地区居民让出一半房屋给迁入中亚的阿拉伯人定居。他把布哈拉城划分为阿拉伯区和布哈拉居民区。阿拉伯人极力维护中亚地主贵族德赫干的利益,拉拢这些地主贵族为阿拉伯人服务。阿拔斯王朝为了巩固在中亚的统治,又鉴于中亚当地贵族是推翻倭马亚王朝的同盟者,决定让这些贵族参政。从曼苏尔到哈伦·拉斯德时期,河中各地区基本上由当地封建贵族,主要是出身于中亚古老文化中心巴里黑的巴尔马克家族和萨曼家族出任宰相(瓦齐)进行管理、

——摘编自[英]穆尔《阿拉伯帝国》

(1)根据材料一分析阿拉伯帝国的国家机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对中亚的统治措施。
2 . 二战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半国家将殖民资产变成了国营事业,在银行、交通运输等领域增强了国有成分。同时,鼓励和保护私人资本,积极引进外资,逐渐形成以私有经济为主的混合经济制度,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材料表明,战后非洲(     
A.探索适合国情发展道路B.各国经济相互依存
C.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D.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3 . 语言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有学者将百年来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总结为如下图。由此可见(     

注:普通话主要为大陆地区使用的汉语;国语主要为港、澳、台地区使用的汉语;华语主要为海外地区华人使用的汉语。
A.全球化程度提高促进汉语各支靠拢B.经济水平和语言相似程度密切相关
C.现代汉语各分支均源自古代汉语D.意识形态区别是语言分离的主因
4 . [民族国家的建构]

材料:西方现代民族国家,多半是先有国民权利平等意识的觉醒,后有人民主权的制度设计与鼓吹,再经过或急或缓的民权革命,才建立起来的。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新兴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已大不同于1718世纪西方民族国家先后生成之时。因此,当时开始广泛兴起并对东方民族产生刺激的,已经不再是民主主义,而是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观点并进行探究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说明合理)
2024-05-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商朝时期,王室控制的各个方国和部族大部分是通过直接的军事手段征服而来。西周建立之后,周王室控制的诸侯国则主要是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分封而来。相对于商朝的地方管理,分封制可谓是一种基于长远的战略规划。由此可见,西周分封制(     
A.取消了诸侯的独立地位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缓和了社会的各种矛盾D.有利于政治形势和秩序的稳定
2024-05-2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6 . 北宋书肆十分繁荣,汴京有著名的大相国寺书市,《清明上河图》中有书铺售书画面;南宋首都临安的棚北大街一带是书铺集中的地区,书坊出版是一个独立而普遍的封建手工业生产行业。两宋时期的这些现象(     
A.凸显了民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反映社会经济与文化事业的繁荣
C.得益于活字印刷术的广泛应用D.根源于“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
2024-05-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7 . 【“昭君出塞”的演化与历史叙事】
时间类型出处故事主要情节
东汉史书班固《汉书》1)单于自言愿婿汉氏;
2)元帝应允,赐昭君给单于;
3)单于欢喜,上书愿保边境安宁;
4)昭君生子,后从胡俗复嫁呼韩邪之子。
宋(南朝)史书范晔《后汉书》1)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2)单于来朝,元帝以宫女赐之;
3)昭君入宫后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匈奴;
4)帝见(昭君貌美)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于匈奴;
5)昭君生二子,及单于死,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妻)。
元代杂剧马致远
《汉宫
秋》
1)昭君貌美,但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被其画得丑陋,独处冷宫;
2)元帝终见昭君,封为明妃,欲将毛延寿斩首;
3)毛延寿投奔单于,怂恿单于要挟汉帝献出昭君和亲;
4)匈奴强而汉弱,昭君自请和番,以息刀兵;
5)昭君不舍故国,不事二夫,在番汉交界处投江身亡;
6)元帝将毛延寿斩首,祭献明妃。

(1)根据上表中的史书,概括“昭君出塞”的主要梗概。
(2)《汉宫秋》作为文学作品,根据材料指出《汉宫秋》与史书中“昭君出塞”叙事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分析《汉宫秋》创作的时代背景。
2024-05-2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腾·云”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8 . 自清末以来,中国思想界便出现一股尊西崇新的大潮,国人以“西”为“新”, “西方”是中国想要进入的“新世界”。一战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现代”负面整体化的倾向。梁漱溟甚至断言:“中国的西化潮流很快‘退落’,成为过去之事情。”这一现象反映了一战后(     
A.国人对西学的理性思考B.中国传统思想深入人心
C.儒学思想近代化的失败D.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转向
2024-05-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9 . 有学者指出,国民党一大改组后,最重要的政治及组织变动有三:政治骨干少壮化,共产党人作用凸显,政治上明显左倾。以下选项能够印证国民党一大后,在“政治上明显左倾”的是(     
A.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落实“耕者有其田”政策
C.“二次北伐”推翻北洋政府D.支持工农群众的革命运动
2024-05-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10 . 北魏实行均田制度,对授田对象的身份并无严格的限制。唐高祖时期,不再给一般妇女、奴婢、部曲、耕牛授田,并允许一定条件下买卖永业田和口分田。这些变化(     
A.便利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B.有利于门阀士族势力的继续壮大
C.反映唐朝政府对人身控制的松弛D.极大地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24-05-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