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191110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202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编自[]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

材料三

为什么民国初年的军队不尽忠于民国,不拥护民国的宪法呢?我们老百姓的国民程度是很低的,他们当兵原来不是要保御国家,而是要解决个人生计问题。如不加以训练,他们不知道大忠就是忠于国家和忠于主义,只知道小忠,忠于给他们衣食的官长和忠于他们同乡或同族的领袖。野心家知道我国人民乡族观念很深,从而利用之以达到他们的割据企图。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2)概括材料二、三中费正清、蒋廷黻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
图一1965 年发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 邮票

图二1985 年发行《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邮票

材料二:近三十年来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利益和愿望的,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每一个中国人,不论是生活在台湾的还是生活在大陆的,都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负有不容推诿的责任.
——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请回答:
(1)据图一,指出当时国内认为抗战胜利的原因。
(2)与图一相比,指出图二中纪念抗战胜利的新视角。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分析影响这些新视角出现的因素。
2016-11-2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头九中高一下期中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6年,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       
A.体现了强烈的开放性和平等性B.是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C.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2022-04-27更新 | 766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2018年12月在北京举行“40年,那些难忘的瞬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图片展”。下列事件最有可能入选图片展的是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
C.中国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5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三   2016911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把中方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纳入其中,要求各方本着这一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同时重申联合国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之策。

——央广网:中国之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独特地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角度,简述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联合国大会吸纳中国的“三共”理念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2023-12-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19更新 | 89次组卷 | 1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前,丞相位尊权大,因为不可避免地与君权发生冲突。汉武帝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削弱丞相的权力,他设中朝尚书,夺去了不少原属丞相的决策权。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将军录尚书事,掌握了朝中全部大权,“政事壹决于光”,丞相变成了执行官吏。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据《新唐书宰相表》研究,高祖、太宗、高宗时期,宰相同时在位者,少则4人,多则10人;武后、中宗、睿宗时期,同时任相者常有10人左右,景元(710年)任用宰相多大27人。玄宗以后诸帝任相少则两三人,多则七至八人。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文件 
1215年《自由大宪章》贵族与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侵犯
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1679年 《人身保护法》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和隋唐时期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民族、民权方面概述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事业?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论,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90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唐海英《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不移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如何“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并领导了哪些革命斗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道路”的实践成果。并说说你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含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提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 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摘编自吴楠《民族精神调查报告》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
C.世卿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