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和德国军队于1944102日至21日在德国亚琛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一场战役,即亚琛战役。此时,亚琛这座城市已经被纳入德国西部边境的主要防御网络——齐格霏防线内;盟军希望能够迅速占领它,并将其推进至鲁尔盆地中的鲁尔工业区。尽管亚琛的大部分平民在战役开始前就已经被疏散,但该市的大部分地区被摧毁,战役双方都遭受了重大损失。此战中美军伤亡5000多人,德军的伤亡人数与美军大体相同,另有5600多人向美军投降。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所经历的大规模城市攻坚战役之一、也是盟军在德国领土上占领的第一座城市。这场战斗以德国守军投降而告终,此战役前不久,德军统帅部还沉浸在一片乐观的氛围中。

——摘编自熊武一、周家法等主编《军事大辞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琛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琛战役的重要意义。
2024-02-0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儒们秉持先秦儒家追求统一的观念,把大一统当作政治理想的首要大事,董仲舒明确提出,“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在大一统观念的指导下,儒家认为无论是居于中央的“华夏”,还是分居四边的“夷狄”,都是汉朝天予统治下的臣民。汉代在管理四夷的机构上承袭了秦代,也有中央和地方之分,但是设官更加具体,职权更加明晰。在中央机构中,汉朝继承了秦的典客制度,典客的名称在景帝中元六年(前114年)被更为“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又把“大行令”改称为“大鸿胪”。汉代对秦朝管理四夷的中央机构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所进行的改革,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与四夷交往频繁的现状,也表明了汉武帝对四夷的有效统治。

——摘编自林先建《儒家华夷观与汉武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交融推动了胡汉交往交融,承袭而立的李唐皇室本身也带有鲜卑血统。唐高祖李渊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唐太宗进一步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华夷一体”开明民族观,认为夷狄亦人耳。少数民族也因此将太宗尊称为“天可汗”。唐玄宗时延续了这种包容思想,秉持“中外无隔,夷夏混齐”的态度,以宽广的胸怀纳戎延狄,释放吐蕃俘虏,摒弃民族偏见,以至诚之心安抚四夷。在这种民族观的渗透下,唐代统治者针对少数民族实施了更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摘编自张文玉《唐代和亲与民族关系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设置民族机构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民族政策的共同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唐民族政策的认识。
2023-09-06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938年冬到1940年底,中共中央实行“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方针,主要是在广大地区内,以无数小的战斗,对日军进行袭击,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这一方针实施的背景是(     
A.中共“七大”的召开B.淞沪会战遭遇失败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国共合作基本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大型油画《西斯延圣母》是拉斐尔最受世人称道的一幅圣母画像。画面中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庄重均衡,画面背景全部由小天使的头像组成,构思新颖独到。圣母形象柔美圣洁,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该作品(     
A.受到人文主义思潮影响B.反映出市民阶层对艺术的迷恋
C.说明宗教深入世俗生活D.体现了拉斐尔高超的雕塑技巧
2023-07-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29年,德国作家雷马克出版了《西线无战事》,该书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但并没有写战争的全貌,也没有对战争的前因后果做过多的介绍和分析,而是重点描写了战场上的残酷、生命的消逝与人性的泯灭。这说明他在创作过程中(     
A.凸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B.具有鲜明的战斗意识
C.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D.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于1758年定居费尔奈后,以费尔教长的身份领导反封建斗争,启蒙人们做理性人,争取自由。伏尔泰对历史的开拓,主要是以人性和自然权利作为人之为人的价值预设的,并以此论证人的尊严和价值意义。……伏尔泰肯定人的自由和自主,以此启蒙人们摆脱对神权的依附,他把人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启蒙人们既要用理性来证明自己的信仰,又要用理性来批判自己的信仰,从而构建起新的理性信仰:理性与宽容的宗教。这是一种以人的权利为中心的信仰,这是他构建新社会的基本原则的信仰。伏尔泰以人权取代神权,又融合中国儒家仁爱精神,构建起新的人学思想。

——摘编自陈炎《伏尔泰与梁启超启蒙视下的人学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1898年以前,梁启超只是康有为的得力助手,他所有的活动都笼罩在康有为巨大的身影之下。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在广泛接触西方各种思想后,与康有为逐渐分道扬镳。变法的失败使他意识到单纯政治改良的局限性,因为在民德缺乏、民智未开的情况下,政治革命只不过是建筑在流沙之上的楼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轰然倒塌。因此,他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政治上、道德上对民众进行教育和启蒙。1902年,梁启超作《新民说》,把培养新民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一要务,并详细论证了培育新民的途径、内容和方法。这本书在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20世纪初启蒙运动的基本教本。

——摘编自陈少明等《近代中古思想史略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人学”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新民”说与伏尔泰“人学”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新民”说提出的背景。
2023-03-0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直接继承了古罗马的文明。在14~15世纪,在佛罗伦萨、西恩那、比萨等地的毛纺织业、呢绒业和威尼斯的造船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是商人和作坊主组成的政府,这为文化艺术的创造提供了比较自由的环境。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也对文艺复兴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等

材料二   罗马教皇利奥十世因欲敛钱于德国人以备继续圣彼得礼拜堂之建筑,乃大发赎罪券于已死及未死之人。教皇之代表……因急于筹款,故极言赎罪券有种种功效,言之过当,适足岂有思想者之怀疑……路德之榜其论文,初无攻击教会之意,更不料其足以惊动世人之耳目。其论文用拉丁文所著,只备当时学者之研究。不意当时之人无论贵贱智愚,莫不急欲讨论赎罪券之性质之究竟为何。故路德之论文不久即译成德国文,遍传于全国。

——摘编自何炳松《欧洲全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德意志宗教改革兴起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的扩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贽以“无畏斗志”和“开拓精神”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发展人们的“自然之性”;反对封建等级制,提出“侯王与庶人同等”的平等思想;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对封建理学进行批判。李贽将其异端思想言行置于整个儒教社会制度及正统观念之下,就其思想的社会影响而言,李贽在总体上和本质上是反孔的。

——摘编自王宝峰《李贽尊孔与反孔问题的诠释学意义》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反对法国和欧洲野蛮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崇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认为“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建立于真理之永久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其所征服”。征服者虽可毁坏田园村庄,“可是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抵抗此狂风暴雨,保留至今,使野蛮征服者对此亦须保持尊敬,而以之为政府施政的目标”。他主张“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道德”,“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因为“中国可算是世界上所知惟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陈群《西方文明有“儒学基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反孔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霍尔巴赫的尊孔主张。
2022-11-14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9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皇姑屯事件后,奉系累年征战,败退关外。至1929年年初,随着东北社会经济的衰弱,以奉票为本位的金融体系难以为继。此时初掌政权的张学良,逐步寻求改革币制之道,整顿金融财政,以振衰起弊。东北当局先期发行四行联合准备库券以适应市面对现洋兑换券的需求;继而颁布奉票维持办法,试图遏制其跌落态势;而后又设法充实准备金,在大量发行新本位币的同时逐步回收奉票,以建立新的货币体系。张学良根据局势变化不断调整政策,终借中原大战之机进兵关内,促使南京方面兑现承诺,从而基本达成币制改革目标。

——摘编自徐雪晴《张学良执掌东北期间币制改革的举措与困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学良在东北进行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学良币制改革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2023-06-27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北洋政府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迈进的时代。北洋政府正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和被人们遗忘的“半资本主义”,即在新旧冲突与并存、中西碰撞与杂处的历史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材料意在强调北洋政府时期(     
A.新旧转型与过渡B.舆论环境宽松自由
C.政权更迭很频繁D.专制黑暗分裂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