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美国、德国和日本在继续发展传统工业纺织、机器制造、采煤、炼铁、造船等部门的同时,也相继建立炼钢、电气、化学、汽车等一系列新工业部门,这些部门得到迅速发展。这反映了(       
A.宏观调控机制的逐步加强B.垄断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
C.科技创新活动的引领作用D.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
2023-06-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78年,中国人均收入仅为200美元,而到2016年中国人均收入已达到8260美元。预计2023~2025年中国人均收入能够成功突破12735美元。我国人均收入的变化印证了(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
B.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要抉择
C.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先秦诸子异说,辩驳之风盛行,其中儒法之礼与法、德与刑对立。然而,战国末期儒法合流的取向已初露端倪,这在《管子》和《荀子》那里已有所反映。秦一统天下并确立及推行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治国原则,法家思想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儒家则在“焚书坑儒”中遭到重创。随着它们一兴一衰的两极化,其合流既无统治者主观上的需要,也无成功的客观条件,故合流趋势就此大受阻隔。但西汉自立国以来,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回升以及儒法双方某些内在因素的相近性,儒法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既相互冲突又彼此靠拢,最终演化出了一些新的事物,如儒家化的法律等,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及其运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刘宝村《秦汉间的儒法合流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秦汉时期的儒法合流”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06-2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关于民国时期国货主题书籍出版的部分研究成果。这可用于说明,民国时期(       

1

1916年,通俗教育研究会出版了面向民众的《通俗教育讲稿选录》,以“劝卖爱国货”,呼吁“同外国人竞争权利”,不要“只晓得倾轧同胞”

2

1921年,王受益在《社会鉴》中呼吁工商业和民众:“我们只要求着自家的、本县的、本省的、本国的工厂多多开些,国货多多造些。”

3

河南民政厅于1928年发行《全国人民十二要》,号召“中国人现在要想自救救人,就当下定决心,以购用国货为己任”
A.民族意识的发展B.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C.阶级矛盾的变化D.群众反帝运动的萌发
2023-06-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魏晋南北朝时,鲜卑、吐谷浑、疏勒、高昌、康国等漠北和西域音乐大量输入中原地区。晋朝南迁后,南方《清商曲》也被乐府采集整理,形成“陈梁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乐之伎”的现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传统乐曲传播范围更为广泛B.乐器兼具审美与教化的功能
C.南北交流催生地域特色文化D.民族交融影响古代艺术创作
2023-06-2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朝规定,凡外国舶船进入中国政府规定的海面,即会受到望舶巡检司寨兵的防护,当舶船驶进指定的港面停泊之后,巡检司便差兵监视。商人向市舶司申报货物,市舶监官亲自登船莅视,照章征收入口商税,谓之“抽解”。抽解之余,再按商品类别由政府收购一定成数的商品,即所谓“抽买”。抽买之后的商品,商人“始得为己物”。这一规定(       
A.推动了宋朝经济结构的转型B.有利于航海贸易的有序运行
C.表明宋代营商环境有待改善D.促进了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
2023-06-2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伊拉斯谟(1466—1536)主张关注儿童礼仪教育,对儿童身体表现、服饰等方面的礼仪进行系统规范,以展现出儿童性、生活性、社交性等特点;同时从自然界的诸多现象而非宗教出发,探讨教育功用。伊拉斯谟的主张(       
A.奠定了西方人文精神的理论基础B.突破了文艺复兴的思想束缚
C.迎合了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需求D.强调了世俗生活的重要意义
2023-06-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皇姑屯事件后,奉系累年征战,败退关外。至1929年年初,随着东北社会经济的衰弱,以奉票为本位的金融体系难以为继。此时初掌政权的张学良,逐步寻求改革币制之道,整顿金融财政,以振衰起弊。东北当局先期发行四行联合准备库券以适应市面对现洋兑换券的需求;继而颁布奉票维持办法,试图遏制其跌落态势;而后又设法充实准备金,在大量发行新本位币的同时逐步回收奉票,以建立新的货币体系。张学良根据局势变化不断调整政策,终借中原大战之机进兵关内,促使南京方面兑现承诺,从而基本达成币制改革目标。

——摘编自徐雪晴《张学良执掌东北期间币制改革的举措与困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学良在东北进行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学良币制改革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2023-06-27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农业现代化始于19世纪50年代后期。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3个对美国农业和农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决定意义的法案,即《农业组织部法》、《宅地法》和《莫里尔法案》。1884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关于阻止在牲畜中蔓延传染病的法令;1887年,国会通过《哈奇法》,开创了合作的试验站制度,即由农业部、各州农学院和农业试验站分工协作,共同承担农业科学研究任务。虽然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了影响,但是由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农业和鼓励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措施,并设立了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所以美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并未遭到很大的挫折,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到1940年,美国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此基础上,美国用了50余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摘编自孙鸿志《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政策分析及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党的八大召开这一时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准备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提出了农业现代化问题,并通过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制度变迁方式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由于片面地强调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上的“大”和“公”,忽视了社会主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实质内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因此遭到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缓慢增长和波动的态势。这一时期,国家从降低农业税、增强农业贷款力度等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扶持,使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受“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以及国民经济中对工业的重视和倾斜等因素影响,农业发展出现较大波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入全面建设和快速发展时期。在经历了准备时期和初步实践时期之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变革了原有生产经营体制,建立了新的组织形式。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业经营体制和组织方式的变革,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提高了农业产量,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摘编自王国敏、赵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1949201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农业现代化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美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启示。
10 . 美国推动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于1961年10月达成协议,决定共同提供黄金设立“黄金总库”,以稳定维护黄金的兑换官价。不久后,美国又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十国达成《借款总安排协定》,规定由“十国集团”共同出资60亿美元,协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货币市场。这反映了(       
A.美国在世界金融领域的主导权B.美国积极扶持欧洲一体化运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内在缺陷D.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难以维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