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3 道试题
1 . 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座古墓的壁画中,描绘了墓主人阚如的一生。其中一幅的榜题为“举孝廉时”,后续榜题又出现了“郎”“西河长史”“护乌桓校尉”等官职。对这些壁画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特科中一个常态性的考察项目
B.“护乌桓校尉”是西汉管理西域一带少数民族的长官
C.壁画风格形式多样,深受西域和周边邻国文化的影响
D.壁画内容可作为汉代官员选拔和管理的重要研究史料
2024-05-20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公元前30年,埃及遭到罗马人入侵,象形文字开始衰落并逐渐失传。直到1400年之后罗塞塔石碑出土,其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的意义与结构。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战争影响了文明碰撞、交流与重构
B.埃及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侵略性
C.埃及文化深受罗马希腊文化的影响
D.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古埃及文化消失
2024·湖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7世纪末至18世纪,日本据《农政全书》编写了“救荒本草”“野菜谱”“甘薯记”。1735年,法国《中华帝国全志》出版,书中含有《农政全书》的部分内容,1738年,该书英译本在伦敦出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科技继续保持世界领先B.当时的中国短暂恢复了对外开放传统
C.外国借助中国文化进行社会革新D.《农政全书》集中国传统农技之大成
2024-05-15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年画与时代发展

材料一   年画作为民俗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通过点、线、面、色等的巧妙组合,反映了民众的文化心理、审美观。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民众的审美情趣以红为美,以大为美,以对称为美,以规范为美,这都充分体现于年画艺术特色上。在农村,吉祥的含义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祝愿、期望、赞赏和歌颂的多种意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幅年画

依据材料和所学,以“时代发展与女性形象变化”的某一侧面,拟定一个主题,进行解读。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14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希罗多德在其代表作《历史》中,解读希腊人战胜波斯人的原因时,没有运用神秘主义的解释,而是归之于希腊方面装备精良、纪律严整、领导有方以及优越的政治制度使得希腊人更团结;波斯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的军队成分复杂又加外线作战。由此可以看出(     
A.民主政治调动了希腊人的战斗热情
B.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历史学家的写作
C.传统宗教在古希腊的影响日益式微
D.《历史》的创作带有一定理性色彩
2024-05-1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17年4月,大约3000名华工先到济南,然后从青岛启程,坐船横渡太平洋到加拿大温哥华,再从温哥华乘坐汽车抵达哈利法克斯。随后从哈利法克斯横渡大西洋到达英国利物浦,再转向法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以工代兵”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B.华工被运往美洲、欧洲,形成苦力贸易
C.巴拿马运河尚未通航致使航程增加D.中国对德、奥宣战,收回山东主权
2024-05-1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伊拉克和伊朗两国间存在对阿拉伯河主权以及对胡齐斯坦地区和海湾三岛归属的长期争执。胡齐斯坦地区是大油田区,阿拉伯河两岸蕴藏着极丰富的石油资源,围绕该河的争斗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帝国争雄时期,而英、俄势力的插手使两国的纠葛复杂化同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历史上多次交战,彼此都统治过对方,积怨较深两伊虽同属信奉伊斯兰教,但分属两大教派,存在严重的教派分歧与矛盾。由此,1980-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两国之间爆发的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是二战结束以来人类最残酷、最具破坏性的战争,给两伊、中东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为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埋下了祸根。

——摘编自杨明星《试论两伊战争及其遗产》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战略地区之一。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伊战争为美国实现提供了契机。美国虽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利用各种非战争手段,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美国认为,两伊都不能过分强大。如果伊拉克强大,伊朗就会受到外国势力的干预;如果伊朗过于强大,就会向海湾乃至中东国家输出伊斯兰革命思想,对美国及西方国家构成威胁、美国在此期间采取的“弱势均衡”政策和间接介入战争的手投,是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成功选用,有利于实现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维护其国家利益。

——摘编自冀开远《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材料三   亨廷顿于1993年发表《文明的冲突》声称冷战结束标志着世界政治从以意识形态冲突为特征的两大阵营的对抗转变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在内的世界。每一种文明类型中的核心国家对文明的崛起和世界格局的演变至关重要其中,中华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各有一个主导的核心国家;西方文明有两个核心国家,即美国和欧洲的法德核心;伊斯兰、拉丁美洲和非洲文明则缺乏核心国家。基于这一框架,亨廷顿预言,西方和中华文明及伊斯兰文明的冲突将构成世界秩序的主轴。伊斯兰复兴运动和亚洲经济的发展“至少潜在地对西方构成了威胁。一场涉及西方和其他文明核心国家的大战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可能发生”。

——摘编自李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二探究两伊战争历史,概括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并简评美国对两伊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文明的冲突”相关内容,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19世纪中叶,波斯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等相继爆发;19世纪晚期,爆发了印度国民大会运动、奥斯曼的米德哈特宪政活动以及中国的戊戌变法;20世纪初,波斯、土耳其、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亚洲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世界领先B.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呈螺旋式上升
C.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呈现多元化D.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的充分觉醒
2024-03-21更新 | 270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高三3月联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1947-1949年东北解放区地方流通券发行数额的大致统计。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发行额(单位:万元)比上一年的增长率(%)
1947年上半年288203276
下半年10212606254
1948年上半年32860127222
下半年350000000965
1949年1206620000245
A.解放区的物价持续下降B.流通券发行额的增长率上升
C.战场胜利缓解财政困难D.东北通货膨胀问题得以解决
2024-03-21更新 | 261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连云港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对如表所示内容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在坚持市场化的基础上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包括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捐资支持卫生事业;改进和加强药品最高限价管理,成立国家药监局
1998年在很大范围内,将公费医疗制度转为医疗保险制度,由政府全包转向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结合
2000年2月国务院发文《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医疗事业基本实现政府资本完全退出。然而,尽管拥有改革的契机,但并未着实实施改革
A.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B.旨在缩小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差距
C.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D.揭开了新时代医疗体制改革序幕
2024-05-0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