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1 . 《汉书·循吏传》记载,蜀郡守文翁看到当地“蛮夷”之风,于是选送小吏十余人到京师受业,而后即创办学校。《后汉书·南蛮传》亦记载“凡交趾所统……人如禽兽,长幼无别……后颇徙中国罪人,使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这些举措(       
A.说明了移民是边疆治理的主要方式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旨在践行“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D.体现了地方治理注重教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金史·选举志》记载:“天会五年 (1127年), 以河北、河东初降,职员多阙,以辽、宋之制不同,诏南北各因其素所习之业取士,号为南北选;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五月,诏南北选各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天德三年(1151年),并南北选为一,罢经义、策试两科,专以词赋取士。”这表明金朝(     
A.重视词赋文学发展B.融合前朝科举制度
C.因地制宜强化管理D.极力推进民族平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日本陆军部《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记载∶“1941年秋后,作战目的是以维持治安、肃正占领区为主。”据日本防卫厅战史室《昭和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记载∶“(1943年)日本派遣军的任务主要是着眼于恢复现占领地区的治安。”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A.日本基本放弃正面战场B.中国进入了全面反攻阶段
C.国民政府积极对日作战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4 . 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资治通鉴》记载,安禄山一人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兵力有十八万余人之多。当安禄山反戈向唐之时,唐朝中央兵力不满八万。可知当时(     
A.人口下降现象严重B.外重内轻局面显著
C.形成藩镇割据局面D.皇帝权力日益式微
2023-10-19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时期的乡里豪民在秦汉文献中,多有““豪民”“豪强”“巨姓豪强”“兼并之家”等记载,活动范围主要在乡里,故称之为“乡里豪民”。

◆乡里豪民的主要构成

一是六国贵族。秦统一六国后,虽然统治者以各种形式抑制其势力的发展,但他们仍得以残存和潜伏下来。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他们蜂拥而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西汉政权巩固后,虽然进行了消除异姓王的斗争,但六国势力并未被彻底消灭。他们役财骄溢,或至兼并,甚至武断乡曲。

二是兼并之家。自战国以来……一部分人依靠自己的经济、政治或宗法势力兼并土地,渐至豪富……至东汉时期,许多乡里豪民已拥有大批徒附、部曲,在其羽翼下已汇集了一股与中央集权背道而驰的离心力量。

三是富商大贾。秦汉时期出现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局面。西汉中叶以后,富商大贾拥资雄厚,他们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不可胜数。

◆国家对乡里豪民的抑制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汉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营三百另方以上者于茂陵”。

西汉统治者曾派酷吏对豪民严厉惩治。在酷吏摧折豪强的同时,武帝时还以刺史分刺各州,“六条问事”。六条中的第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第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贿,割损政令”均涉及到乡里豪民。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算缗、告缗、均输平准、更钱造币都是抑制豪民的重要经济措施。

——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1)秦汉时期国家为什么对乡里豪民进行抑制?
(2)概括秦汉时期国家抑制乡里豪民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6 . 北宋科举考试中封弥法(糊名法)施行后仍然无法杜绝士子作弊,据《宋史》记载,当时主考官令士子在卷中“密为识号”。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颁布了《亲试进士条制》,从此以后誊录形成了制度化。此举(     
A.杜绝了士子考场舞弊B.促使了阶层开始流动
C.完善了科举考试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洛阳含嘉仓出土铭砖铭文的部分记载介绍。据此可推知,当时(     

砖窑

铭文记载介绍

铭砖一(窖17)

输粮地点是苏州,时间是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品种与数量为“糙米白多一万三□□十五石耗在内”。

铭砖二(窖19)

输粮地点在邢州,时间在长寿元年(692年),品种与数量为“小√七千五百石九斗八升耗在内”。

铭砖三(窖19)

输粮地点在冀州,存粮“万肆千贰佰捌拾硕”。

铭砖五(窖50)

输粮地点在德、濮、魏、沧等州,时间为天授元年(690年),品种与数量为“粟八千六百九十五石耗在内六千廿石,一千二百八十石六百石七百九十五石”。
A.经济重心转向南方B.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
C.封建剥削日益严重D.稻麦复种制普遍推广
8 . 蹴鞠运动在我国由来已久,白居易在《洛桥寒食日作十韵》中就描写了洛阳市区“上苑”“中桥”一带市民蹴鞠的情形;宋代《东京梦华录》中亦有“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鞠,踏索上竿”的记载。据此可知(     
A.蹴鞠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欢迎B.唐宋时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
C.体育活动丰富文学创作题材D.经济发展助推市民文学进步
9 . 明朝玉米传入中国后反响并不热烈,李时珍称它“气味甘平”,属本草学药物性味;王世懋说它“煮食之味”不如芡实。清初《招远县志》记载,“田畔、园圃间艺之”,直到乾隆和道光年间,玉米这一高产作物才在中国广泛种植。这一转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玉米品质逐渐得到优化改良B.清朝大力增加耕地面积
C.玉米利于缓解人地矛盾问题D.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10 . 东晋初年,王导拜扬州刺史,宴请宾客,“群胡(受邀的外国僧人)同笑,四座并欢”;南朝《梁高僧传》记载,天竺僧人佛驮跋陀罗在江陵(今属湖北荆州),“遇外国舶至,既而讯访,果是天竺五舶先所见者也”。这反映了东晋南朝时(     
A.佛教成为主流思想B.丝绸之路贸易繁忙
C.运河助推经济发展D.对外交往较为频繁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