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条条大道通罗马”—古罗马道路网以罗马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南自北非,北至英伦三岛,一定程度上与当代道路的位置和经济活动活跃程度相吻合。这表明古罗马(     
A.疆域范围广阔B.交通设施日益完善C.筑路技术高超D.道路建设影响深远
2023-11-16更新 | 153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礼俗传统的影响和规制下,徽州宗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息讼思想。针对当地常见的土地归属类、户婚财产类以及墓地侵占类等纠纷矛盾,徽州宗族秉承息讼观念,主张一方面通过家规、宗规等民间规约来约束宗族成员的行为活动,形塑其礼让精神,使其行为能够符合礼俗传统,藉此预防纠纷矛盾的发生;另一方面则强调在宗族内部成员之间或宗族与宗族之间出现争执时,矛盾双方应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根据当地的习惯法来化解彼此之间的问题。

——摘编自郭敬东《明清徽州乡村息讼观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

材料二   徽州地处万山之中,对外交流不便,民众长期生活在宗族社会,接受宗族的教化,如“绩邑士人,除应试外,足不出里。农工、妇女亦终岁家居,不知乡里外有何世界”。徽州宗族对民众的教化和“忠臣顺民”思想的灌输,是晚清之前宗族能够有效控制民众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随着一些学生出外学习和报纸的传入,外部新的思想和观念传入到了徽州地区,徼州民众在思想和观念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近今新学发明,士人亦幡然有远志,负书担囊,肩背相望。抑闻有东渡大和,西赴欧美以博求新智识者。”

——摘编自王灿《论晚清时期徽州宗族对民众控制力的变化》

材料三   宗族观念有其正向功能,维持家庭和睦与家族和谐,是稳定基层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柱。但从阶级斗争角度看,宗族观念本质上是狭隘的、封建落后的,掩盖了宗族内的尊卑等级,更掩盖了阶级的身份。宗族观念引发的宗族械斗,导致农民之间内耗而削弱农民阶级的团结。中共追求劳苦大众的解放,必须克服底层人民这种互相伤害的狭隘性。开展土地革命的前提是唤醒广大农民的阶级意识,但这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宗族经济基础及组织权力的改造能直接看到成果,而存于人内心深处的宗族观念改造效果却难以衡量。

——摘编自郭为桂、钱珠栎《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党对地方宗族势力的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徽州宗族息讼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徽州宗族对民众控制力减强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宗族观念的局限性。
3 . 维也纳会议规定:当国界是山脉时,应该以山脊的分水线为边界线。河流、湖泊和桥梁做国界时,也是以划线的方式明确区分,以避免可能的领土纠纷。现在世界各国的国界线也大致遵循了维也纳会议的规定。这表明,维也纳会议(     
A.开创会议解决国际争端先河B.推动了外交制度进-步发展
C.消除了欧洲各国的领土争端D.为国界线划分确立国际规范
4 . 1923年12月,针对如何打破商人垄断,让平民有平价米吃的问题,孙中山强调要学习苏俄,工人同农民办一合作社,用工人所做的器具,交换农民所出的米,省去商家的中饱,那样米价便可以平”。由此可见,孙中山主张(       
A.阶级联合解决民生问题B.通过工业化来发展生产力
C.效仿苏俄策划城市暴动D.工人阶级应领导国民革命
5 . 1944年彦涵创作了版画《村选大会》,描绘了当时的村选场景。这一作品可以用来研究(            
A.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权建设B.“三三制”原则的贯彻
C.基层民主建设的早期探索D.农业合作社成立的场景
6 . 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后来,有学者对其研究时发现,一条鞭法在北方推广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该学者意在说明(       
A.政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B.一条鞭法未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北方地区中央控制力缺失D.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影响政策推广
7 . 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选自贵族,元老院由贵族把持。平民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但他们享受的政治权利是不完全的。在一般情况下,平民不能进入元老院和出任国家高级官职。宗教职务也被贵族垄断,平民不得染指。这反映出罗马共和国(       
A.公民大会并非最高权力机关B.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不可调和D.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8 . 20世纪90年代英美两国都实施了社会福利改革,下图是改革后的全国失业率情况统计图,由此推知,这场福利改革(       
   
A.导致经济陷入“滞胀”B.有利于提升经济活力
C.使中间阶层人数猛增D.增强了国家干预能力
9 . 在希波战争(公元前499-前449年)中,波斯人把原产于中亚的苜蓿、原产于中国的桃和杏梅及其栽培技术传播到希腊。除此之外,波斯科学家、学者、商人和外交家沿着绵延而宽阔的“御道”把西亚的科学文化输往希腊。这可以用于说明(       
A.波斯人垄断了东西方的交往B.古文明区域多样的文化交流形态
C.民族交融对文化发展的影响D.区域文明的发展取决于交通建设
10 . 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相互制约的收入、支出、保管、审核系统;规定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酬标准,上至边区政府主席,下至乡政府乡长,都不发薪饷,实行最低的津贴制度(每月津贴只有一元五角到五元),其收入不得超过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这些做法(     
A.表达了全国民众抗战的决心坚定B.体现了政权建设的人民属性
C.标志着延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实践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