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记载,斯巴达的监察官每月都要与国王交换一次誓言。监察官代表城邦起誓,而国王则以个人的名义起誓,国王保证坚决执行现行的国家法律,监察官则声明城邦在国王信守誓言的情况下有义务保证王权不受侵犯。这表明当时斯巴达(     
A.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约束B.监察权地位高于王权
C.城邦誓言左右政治运行D.法律保证民主制实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63年,曾国藩在其奏稿中提到,“由臣设法查禁外,轮船往来剽疾,稽察尤难,应请旨敕下总理衙门,照会英法各国公使,于金陵未克以前,不得在该城外停泊轮船,庶该逆城孤粮绝,不至又成持久之局”。该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A.清廷丧失贸易主权B.英法暗中支持反清斗争
C.洋商利用战乱谋利D.中外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3 . 郑和下西洋结束后,出现了“比年(注:每年)民往往嗜利忘禁”的现象。 弘治年间(1488—1505年)两广都御史奏称“广东沿海地方多私通藩舶,络绎不绝”,有的地方官员参与走私。嘉靖中期,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出现规模较大的私人海上贸易集聚地。这说明(       
A.尚利成为南方社会的主流风气B.明朝南方吏治腐败海防松弛
C.明朝中后期开放海禁的必要性D.民间私人贸易开始兴起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晚清时期,山东教案(又称反洋教斗争)频发,面对洋人、教士的侵略与违法行为,山东形成了包括封建官员、地主士绅、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城市平民、吏役兵丁、无产者等的反洋教大联合。由此可见(       
A.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B.清廷中央集权式微
C.传统文化排斥洋教文化D.中外民族矛盾深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所示是皇帝礼佛图浮雕。该浮雕描绘了孝文帝头戴冕旒,身穿衮服,在交领宽袍、广袖飘垂的文武官员等人的簇拥下,缓缓行进的场面。该图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时期(     

A.对正统思想的推崇B.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C.传统礼仪得到恢复D.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
6 . 1912年1月27日,法国外长表示:“迄今为止,六国(指英、法、德、美、日、俄)至少分别地表现出了它们不介入的愿望。它们拒绝了对清皇室金钱上的任何支持,也拒绝了对南京临时政府的任何承认。”据此可知,六国(     
A.受到国际法的制约B.注重维护其在华势力
C.在中国的利益均衡D.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
7 . 民国初期,在议会选举时,各政党纷纷在投票地点设立招待所,用免费食宿等方式对投票人进行拉拢。如广西桂林民主党在发送选票时,每一初选人附送一券,券上写“凭票供米粉若干碗”,每张选票由几角至几元不等,许多民众为其吸引。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精英政治与大众民主间矛盾重重B.议会权力深受政党政治的掣肘
C.军阀割据混战扰乱政治生态稳定D.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
8 . 下表所示为某学生搜集的不同时期部分文人对唐代藩镇的相关评价。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天下兵又动,太平竞何时......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韩愈《归彭城》
唐之亡,强分其地,国以十数”李攸《宋朝事实》
“世言唐亡于藩镇。而中叶以降,其不遂并于吐蕃、回纥,灭于黄巢者,未必非藩镇之力……藩镇强唐弱,藩镇弱唐亡”顾炎武《日知录》
A.学者立场和时代影响历史书写B.上述材料均为研究唐代藩镇的一手史料
C.历史研究随着时代发展而完善D.历史结论应以今日价值标准作最终判断
9 . 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了《淮南子》,在该书中他一方面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强调利民、安民的治国理念,另一方面发展了道家“无为”理论的积极内涵,完善了“君道无为”的学说。这一思想(     
A.尊崇儒学为正统思想B.与治国理念的调整不全吻合
C.构建了西汉新的政治伦理观D.推动了儒学多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观察下图,它反映了洋务运动(     
A.中体西用的可行性B.遏制了晚清的颓势
C.最终失败的必然性D.植根国情可以嫁接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