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7—1940年陕甘宁边区经济收入中,外部援助占相当比重。但到1943年,仅晋绥、北岳、胶东、太行、太岳、皖中六区就扩大耕地600万亩以上,边区许多部队粮食、经费实现全部自给。这主要得益于(     
A.大生产运动的开展B.土地革命的深入进行
C.“三三制”的施行D.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2024-05-14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服饰设计尤其重视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这体现(     
A.礼乐制度的影响B.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C.农耕经济的发展影响服饰风格D.社会思想观念的渗透
3 . 宋代《梦粱录》卷十六“面食店”条记载:“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南渡以来,几二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这反映出宋代(     
A.各民族习俗差别缩小B.官府引导百姓生活方式
C.南北区域文化的融合D.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2024-05-13更新 | 33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1933 年4月,德国颁布了《重设公职人员法》。在此法颁布后几天之内,德国政府解聘了1145名大学教师;截至1935 年底,已有44 名德国数学家被迫离职,其中以犹太学者居多。这主要反映当时(     
A.德国实行种族歧视政策B.德国国家治理走向异化
C.德国忽视科技教育发展D.政府加强公职人员管理
2024-05-09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1952年3月,新中国发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发起书》,提出亚太人民要紧密地团结起来以保卫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恢复并发展各国间正常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同年10月,新中国在北京召开了37个亚太国家参加的和平会议。这些举措(       
A.旨在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B.彰显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有利于展示新中国国家形象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2024-05-08更新 | 27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组织文官高等考试,国民政府一方面以“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年限为资格,另一方面规定党义为考试科目。这样的规定(     
A.打开了广招人才的政治门路B.限制了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
C.体现民主政治划时代的进步D.使国民党完全实现一党专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朝“带京官衔”多为因政绩出色等原因给不在京官员加授京官头衔的制度,唐前期带京衔之防御团练州长官多分布于边疆地区,而唐后期有所变化(如下表)。这可用于佐证唐后期(     
诸道名称带京衔之防御团练州长官人数诸道名称带京衔之防御团练州长官人数
关内道37山南道4
河南道20陇右道2
河北道12剑南道2
淮南道7河东道2
A.制度建设削弱了割据的社会基础B.军事防御中心发生变化
C.江南地区的社会地位已超越北方D.中央集权得到有效强化
8 . 下图中西周遂公盨(xǔ)铭文说:“天命禹敷土,掘山浚川。乃奉方执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飨(xiǎng),民成(称:称其为)父母。生我王,作臣久,贶(kuàng,赏赐)唯德,民好明德。”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禹治水是确实存在过的历史事实
B.禹建立夏朝的权力来源是君权神授
C.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有着德治的色彩
D.夏王朝时的礼乐仪式文化已经成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武汉地区繁荣昌盛,既因为水陆交通枢纽的位置成为“九省通衢”,又因经济发达得以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为“天下四聚”。晚清以来,武汉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城市之一,并建立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枪炮厂等一批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企业,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近代武汉铁路网的形成,带动了武汉近代化的发展。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士兵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拉开了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序幕。

杜伊斯堡位于西欧第一大河、德国的摇篮莱茵河畔,是位于德国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被称为德国的钢铁心脏。19世纪上半叶,随着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杜伊斯堡也成为著名的煤矿和钢铁生产基地,对德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武汉与杜伊斯堡于1982年建立友好关系,这也是中德两国结成的第一对友好城市。今天,杜伊斯堡是80%从中国驶来列车在欧洲经停的第一站,已有100家中国企业落户杜伊斯堡。

——摘编自《中德友好省市清单,你在哪座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武汉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武汉和杜伊斯堡在近现代发展中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汉和杜伊斯堡结为友好城市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改革】

材料一   东汉光武帝即位以后,为了迅速稳定战乱后的社会秩序,即标榜中兴汉室,宣布废除王莽所订政策制度,也以黄老无为思想为依归。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遂“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因此选用贤良,重视吏治,与民休息。光武帝首先释放奴婢。自登位次年(建武二年)至十四年,曾六下诏令释放奴婢。包括因饥荒穷苦而“嫁妻卖子”者,王莽时没入官府者,战乱中劫略者等,如有抗命不释者,以“略人法从事”。建武十五年,实行“度田”,下令各州、郡清查人民占有田地数量和户口、年岁,目的为要限制豪强富民兼并土地和盲奴婢之人数。而且亦可便于征收赋税及力役。如建武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东汉初,因战费等支出浩大,田租征收十分之一 后减轻赋税,恢复到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政策等。

——摘编自钱穆讲授、叶龙整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班正皇帝为了使财政状况好转,为了“裕国”“安民”,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他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他反对在解决财政困难时,把“裕国”与“安民”对立起来的作法、他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能安民方能裕国”。雍正帝解决财政困难的基本方法是开源节流。其开源的主要措施是重本务农以增加田赋收入,解决民食;通商裕国,即使国课增加,又方便百姓。雍正皇帝反对“困商”“累商”,而主张“通商裕国”,“通商便民”。班正帝曾三令五申各税关不得多方勒索,分外苛求,以利商业的发展。他说:“国家之设关税,所以通商,而非以累商,所以便民,而非以病民也。”

——摘编自马博《大清十二帝》第三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武帝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光武帝改革相比,雍正帝改革的不同之处。
2024-04-30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