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5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湖州府的南浔镇成为丝织业中心。《南浔丝市行》中写道:“乡农卖丝争赴市……沿门挨户相连接……熙熙而来攘攘往,一日贸易数万金……繁华富丽压苏杭。”当地也流行一句谚语:“湖州整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这些现象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A.城市化进程加速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工商业市镇兴起D.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2 . 【古代经济伦理】

经济伦理是伦理学与经济学的理论综合。中国古代经济伦理包含生产伦理、消费伦理、分配伦理和交换伦理等方面,侧重于经济和道德的整合,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独具特色。

材料一

思想家主张
管仲“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
“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老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耕种、播种)。”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孔子“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材料二   自秦之后,以先秦诸子中道家、儒家为主整合其他思想,构成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特色之一。魏晋时期,佛教思想乘虚而入,成为经济伦理思想的另一资源,直至隋唐统一、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复苏。宋明时期,一方面产生了程朱理学影响下的经济伦理,另一方面在民族纷争日益严重的挑战下催生了“儒家功利主义”的经济理论。明清之际,“泰州学派”王艮创立“百姓日用之学”,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命题,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本末论,顾炎武也从同样的人性观点出发,提出圣人“用天下之私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的思想。

——摘编自唐凯麟、陈科华《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时期经济伦理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宋到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经济伦理的嬗变,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 . 如下表,咸丰皇帝与曾国藩的主要分歧在于(     
人物观点
咸丰皇帝实旗人绿营战斗力渐衰。剿粤匪(太平军)计,着各督抚分饬所属,各就地方情形妥筹办理团练,所有团练壮丁,限于各州县,不得远行征调。
曾国藩安天下者,各户各州县自有堵逆之则。然粤匪蔓延数省,岂能让我湘勇画地为牢?跨地流动者,方弥旗人绿营之不足。
A.镇压太平天国的决心B.对待地方武装的态度
C.应对西方列强的策略D.推进洋务新政的途径
4 . 如表为汉代传译活动的史料记载,这表明传译活动(     
虽置郡县,而言语各异,重译乃通。……后颇徙中国罪人,使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后汉书·南蛮传》
远夷之语,辞意难正。有犍为郡掾(官职)田恭(人名)颇晓其言,臣辄令讯其风俗,译其辞语。《东观汉记》
越裳,南方远国也。译谓传言也。道路绝远,风俗殊隔,故累译而后乃通。《汉书·平帝纪》
A.致力制度变革B.促进民族交流C.推动疆域扩展D.完成文字统一
5 . 宋朝的工商业收入能与以两税为主的传统农业税收并驾齐驱,有时还超过农业税收;金朝田赋岁入约1000万石,商税、物力钱等岁入总约2000万贯。这反映了宋金(     
A.经济联系密切B.财政结构趋同C.农耕经济衰退D.社会流动增强
6 . 晚商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考古遗址中出现家马,主要被用于牺牲、战争和交通;至迟在战国秦汉时期,马已经成为六畜之首。有学者对成书于这一时代的《尔雅·释畜》中“六畜”类汉字进行量化统计:共109个汉字,马的各种专名51个,牛18个,猪13个,羊11个,犬10个,鸡6个。马的不同颜色就有16个专名。这反映出当时(     
A.劳作方式发生变化B.战争样式出现根本变革
C.驰道网络基本形成D.马在中原获得文化接纳
7 . 1948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大量提拔培养产业工人干部的指示》,指出尽快从一切解放区的产业工人和职员中选拔、培训和培养干部,以接管各大城市及大工商业,并对有关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意见。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逐步调整工作重心B.积极筹划工商业改造
C.开始组织战略决战D.主动开辟第二条战线
8 . 质日是秦至汉初间要记录公私事务的一类文献。睡虎地汉简《质日》记录了越人(人名)担任安陆县官佐期间县内官蜀及乡亭吏员的任职情况,记录还多有与“田”相关的事务,还有较多关系到国家对民众赋役的掌握和管理的“算”与“定算”的记载。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秦汉时期(     
A.官员选拔与管理机制B.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
C.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户籍制度与赋役征收
9 .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注:“二年”指吕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规定,在干道上每隔十里设置的“邮”,是由十二个邮人之家组成的小型聚落,在从事耕作的同时,轮流当班负责文书传递。邮人随时待命,收到中央政府发出的重要文书和紧急文书后立即以步行方式传递至下一站。据此可知(     
A.文书行政有利于社会治理B.邮驿制度加强了边疆控制
C.人口迁移推动了经济发展D.干道建设增加了财政负担
10 . 【近现代中国律师制度变迁】

材料一   清末民初,西方律师制度被引入中国。当时,在认识到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黑暗后,“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着手引进西方司法制度,尝试实行律师制度,所谓既可以牵制法官不至意为出入,且可代人民诉讼剖白是非,其用意深且远也。武汉是近代中国较早出现律师身影的地区之一,当时在汉口租界内,比较有名的有裴赉、福禄等洋律师。1909年至1910年间,湖北积极筹设各级审判厅机构,在武昌先后设立了高等审判厅1所、地方审判厅1所和初级审判厅1所,在汉口、宜昌、沙市也分别设立地方审判厅及初级审判厅各1所……律师与讼师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接受过以西方法律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法律教育。

——摘编自朱英、魏文享《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群体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新中国的人民律师制度是在废除旧法统、创立新的法制体系的过程中创建并发展起来的。1949年,中共中央逐步废除了国民党旧的法律体系和法制体系,我国新的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开始建立。1950年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查案件,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外,可以委托律师为他辩护。”至此,被告人的辩护权和律师辩护制度在法律上获得了明确规定,律师参与诉讼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国家根本大法的确认,我国律师制度建设和研究取得重要进展。1956年,国务院批准司法部《关于建立律师工作的请求报告》,对律师的性质、任务、工作机构等作了原则规定,任务包括接待群众来访,刑事辩护,担任机关、企业、团体的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在性质上,律师既非审判人员,又非行政机关干部,而是社会团体中的一员。到19576月,全国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律师协会,同时借鉴苏联经验,共建立了817个法律顾问处,有专职律师2572人,兼职律师350人。

——摘编自王福强、付子堂《实践驱动:新中国律师制度研究7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律师群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律师制度建设呈现出的新特点,并分析律师制度建设的意义。
2024-05-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