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48 道试题
1 . 北宋时期,出身贫寒的王拱辰、欧阳修同榜登科,都被参知政事薛奎招为女婿。王拱辰的夫人病逝后,又由薛家动议“再娶其妹”。后来此二人官至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彰德军节度使等。上述二人的经历折射出宋代(     
A.高门士族世代把持官位B.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C.纲常伦理观念得到强化D.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提升
2024-05-09更新 | 26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忠”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本义是“尽心尽力”;春秋战国时期,其意义明显朝着下对上的关系发展或转化,并成为一种政治规范。《战国策》一书中“忠”字共出现97次,如表所示:

篇名

东周策

西周策

秦策

齐策

楚策

赵策

魏策

韩策

燕策

中山策

次数

2

1

31

9

5

21

9

7

11

1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法家思想成为社会共识B.秦国社会转型较为彻底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百家思想出现融合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欧洲中世纪,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为了和伯勃艮第公爵斗争,分赐许多城市以公社权,以换取城市的支持。英国国王授予城市特权证书的条件是,城市必须每年向国王缴纳一笔数目可观的固定款项,特权证书则给予城市财政权、司法权等一些权利。据此可知,欧洲中世纪(     
A.许多城市通过国王承认获得自治B.封建主压榨城市获得大量金钱
C.国王和城市结成紧密的互助关系D.国王逐步建立了专制独裁统治
2024-03-01更新 | 783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4 . 边疆治理与民族交融.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即玉门关、阳关)焉”。玉门关坐落在地势较高的疏勒河南岸高地上,登城举目,四野无垠。彼时疏勒河水水势浩大向西流入罗布泊,沿河流形成了一条东西交通的道路,东达敦煌,西通楼兰。凡是西汉政府出兵西域或者接受西域诸国投降等与军事有关的事务,都经由玉门关出入;而一般西汉使节出使西域或西域使者进入西汉则经过阳关。西汉时期四郡两关都处于河西走廊的绿洲之中,适宜屯垦生产。

——整理自魏迎春、郑炳林《西汉时期的玉门关及其性质》等

明中期以后,明政府继续修缮长城工事,遂使“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明蒙双方在长城沿线开设贡市、马市。昔日满目萧条的边塞重地张家口呈现“南京罗缎铺,苏杭纲缎铺,……临清布帛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的繁华景象。蒙古地区也“耕具有牛有犁,其种子有麦有谷有豆有黍”。塞外还屹立起一座归化新城(今呼和浩特市),“垦田万顷,连村数百”,“城郭宫室布满丰州川”。“蒙人入塞”与“汉人出塞”现象普遍,汉人带去了制铁、制瓦等技术。汉族“边人大都五分类夷,五分有京师气习”,蒙古族人渐习华风,历主贡市的三娘子平日爱穿大红彩缎妆汉服,“每于佛前忏悔,求再生当居中华”。明朝长城沿线曾出现“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景象。

———摘编自曹大为《长城: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玉门关作为军事关隘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政府“设四郡据两关”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明中期以后长城沿线民族互动的影响。
5 . 柳开在《河东集》中对于当时的宋政府描述为:“上自中书门下为宰相,下至县邑为簿尉,其间台省郡府公卿大夫……皆上之所取贡举人也。可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体现了宋代(     
A.世家大族掌握政权B.官僚队伍膨胀C.科举取士公平公正D.文人治国理念
2024-02-26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6 . 下表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种族差序表
身份称谓权利
第一代西班牙殖民者半岛人政治、经济、司法和教会的高级职位
美洲出生的西班牙人克里奥尔人出任其他重要职务
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的后裔梅斯蒂索人低级官职和大部分普通职业
黑人与其他种族的后裔穆拉托人、桑博人等大部分作为奴隶成为交易的商品
据表可知,这一“种族差序”(     
A.反映美洲地区人种结构多元化趋向B.实现了西班牙对拉美的完全控制
C.旨在维护考迪罗体制和大地产制度D.是引发巴西独立运动的主要原因
7 . 战国时期,秦将其统治区域称为“夏”。睡虎地秦简中的户籍制度规定:“夏子”是指秦国人,以及秦国人与周边新征服地区之人所生子女。这一规定(     
A.标志户籍制度的形成B.有助于秦国统治的稳定和影响力的扩大
C.体现阶级关系的变化D.推动了宗法分封制瓦解和郡县制的确立
2024-02-18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19世纪的跨太平洋贸易兴起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发展于北大西洋贸易。

16世纪,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开通,起到了连接两个终端洲际市场的作用,给西属美洲带来丝绸、香料,给东方带来美洲的白银、农产品。到18世纪末,受西班牙支配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衰落。

18世纪,探险家开始对北美西北海岸探险,并开发了海獭毛皮资源。美国独立后的贸易拓展需求,为北太平洋商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此时,中国形成了庞大的外来奢侈品需求市场,销售北美西北海岸毛皮和夏威夷檀香木为主的北太平洋贸易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扩展出新的三角贸易:美国东部人将廉价小玩意儿卖到西北部,换取毛皮销往广州,再向西将中国货物销往欧洲和波士顿。毛皮、檀香木贸易与鸦片贸易一起,对1820年代以后白银流入中国比例的下降发挥了直接作用,但为美国东北部增加了极其可观的资本积累。

——摘编自王华《海洋贸易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等

(1)概述跨太平洋贸易兴起和发展的背景。
(2)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与北大西洋贸易的不同影响。
2024-02-18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隋唐时期政府所设粮仓分布图。《隋书》记载隋朝“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通典》记载粮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由此判断(     

①粮仓储粮来自江南地区   ②广设义仓以备水旱赈济
③粮仓的分布与漕运相关   ④仓储建设反映农业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17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宋元妆具”

材料一   宋代垦田面积约7.5亿亩,矿冶业、制瓷业、金银细工等手工业与商品生产都有发展。北宋金矿矿点由4州发展至24州,银矿矿点由17州发展至68州。宋元时期金银矿藏开发继续扩大并逐渐转移至南方地区,如福建路、江南西路与两浙路银产量均很高。金银捶揲工艺发展,出现了造型复杂以及立体凸纹装饰的金银器。这一时期,北方地区不同民族之间进行榷场贸易。农、牧并存的经济模式逐渐形成。

材料二   北宋墓葬出土的妆具有妆奁、镜盒、剪刀、梳、罐、镜及粉盒,南宋妆具类别又新增镜箱,元代墓葬出土的妆具包括收纳置放、梳理及修整、调脂、照容等各类用具,且均为银质。宋元墓葬出土的盒类与奁类妆具造型,与唐末五代时期墓葬出土的妆具相似。目前出土的宋元漆木金银妆具数量南方地区占81.7%,北方地区占18.3%。金代墓葬出土的银带饰,用银链将银剪、银盒与荷叶银盖罐等合为一副饰件,其中荷叶银盖罐是宋代银妆具的器型。元代汉族墓葬也出土了类似的器物。


结合所学,对材料中“宋元妆具”进行简要分析。
2024-02-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