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柏利率舰队抵达日本。


图二:1871年岩仓使团乘美国商船“亚美利加”号、从横滨启航。


(1)图一和图二有怎样的联系?它们分别给日本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2)谈谈这两幅图给你的启示。
2024-03-2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资本主义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但却成功地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并进行了明治维新,其决定因素是(     
A.外国入侵造成民族危机B.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的领导作用
C.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D.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援助
2024-03-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贞观时期是否称得上太平治世,古往今来,史家们对此看法不一。

材料一   通过对……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考证,可以发现贞观时期的状况与太平治世的条件并不相符……

——戚文闯《“贞观之治”所谓“治世”质疑》

材料二   (贞观时期)君臣上下,共同望治,齐一努力之精神,实为中国史籍古今所鲜见。······而成治世。

——钱穆《国史大纲》

1.“贞观”是哪一皇帝的年号?(     
A.汉武帝刘彻B.唐太宗李世民C.北魏孝文帝D.唐玄宗李隆基
2.材料一、二对贞观时期社会状况的看法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唐)阎立本《步辇图》,记录了贞观年间皇帝接见吐蕃求亲使者的情形。

B.贞观十三年(639年)也仅存300万户左右,较隋大业减少三分之二之多。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4卷

C.商旅野次(宿于野外),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丰熟),米斗三四钱……

——(唐)吴兢《贞观政要》

D.往(贞观四年)吾(高昌王麴文泰)入朝,见秦、陇(陕西、甘肃一带)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5

3.上述ABCD四则材料,①属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_______,②属于图像史料的是___________,③属于后世学者著述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4.上述ABCD四则材料,①支持上述材料一观点的是___________   ②支持材料二观点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5.根据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
2024-02-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从100多年前李鸿章提到中国的“现代化”,到今天“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引起我们无尽的思索

材料1:1896年9月3日,应邀访问美国的李鸿章答《纽约时报》记者问。

美国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

李鸿章: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

材料2:1979年1月31日下午3时在布莱尔宾馆内,全美三大电视网及公众广播网各自派出记者,齐集一处,与来美访问的邓小平面对面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精彩答问式采访。按照安排,邓小平首先向美国人民发表简单讲话:

“我感谢美国三大电视网及公众广播网给我提供这个机会,使我能通过电视屏幕与广大的美国观众见面。我首先向伟大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现在,中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这就为我们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敞开了美丽的前景。……我这次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前来访问贵国,肩负着三项使命:一、向美国人民传达中国人民的情意;二、了解美国人民,了解你们的生活,了解你们建设的经验,学习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三、与贵国的领导人,为发展两国关系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的问题,广泛地交换意见。

1.李鸿章提到的“欧美资本进入清国”大体发生在(     
A.鸦片战争爆发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门户开放“政策推出后
2.李鸿章提到的“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在他访问后实现了吗?试举例说明。
3.请为邓小平讲话中“我们两国(中美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提供两则证据。
4.以下图片,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佳见证是(   

A.1971年4月首访中国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登上长城的合影       

B.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   

C. 1979年1月,邓小平与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的阳台上挥手致意
5.请结合这两次访问时的境况及访问后的历史演变,谈谈你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看法。
2024-01-15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4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两税法,下列材料一至三均源自教科书,材料四据李三谋《重新认识“一条鞭法”的征收问题》一文整理,阅读这些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颁行两税法的主要原则和目的在于(     )(单选)
A.扩大收税对象,维系儒学正统B.扩大收税对象,提高官吏福利
C.简化税收名目,保证国家收入D.简化税收名目,恢复租调制度

材料二:两税法推行后,白居易写诗道:“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榨取)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同时期唐朝名臣陆贽称两税法:“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治国的制度),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白居易与陆贽对两税法的观点有何异同?

材料三: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为定额,不再增加。雍正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

(3)结合材料三所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历程,从计税标准和征税方式的角度,指出两税法之于其中的地位。

材料四:早在明弘治时的福建、江西及浙江、河北的一些地方都程度不等地将一部分丁徭摊入地亩里面征收。而山西地方,直到清乾隆元年为止,才改变了按户、丁征役之旧例。辽宁、台湾及广西部分地区,从明至清也同样一直是丁、地分征。之于康熙宣布“永不加赋”后,清朝人口数量激增,人地矛盾进一步突出。

(4)应如何看待两税法颁行以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改革?综合上述材料,解释你的观点。
2024-01-12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金鸡纳树中的历史
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在青蒿素被发现和应用以前,奎宁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它是从金鸡纳树皮分离出的生物碱。金鸡纳树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包括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某同学对其历史展开研究。

材料一   近代金鸡纳树及奎宁全球流动的时间表。

——整理自靳技科《从金鸡纳树的全球流动看资本主义全球扩展》

材料二   由于欧洲市场对奎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英、荷等欧洲国家开始有组织地收集和运输金鸡纳植物种子,从南美洲森林移到各殖民地植物园。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和英属印度西南部先后进行种植试验。19世纪末,南亚、东南亚金鸡纳种植园发展迅猛:1873年缅甸的种植超过2万株;1884年锡兰(今斯里兰卡)树皮产量几乎是印度和爪哇的两倍;荷属东印度的爪哇西部山区就有100多个种植园……

——整理自王林亚《改变世界的奎宁:全球环境史视野下人类对金鸡纳的认知、引种及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20年代,在西非海岸,欧洲军队死亡率为士兵48.3%,军官20.9%。到19世纪末,由于奎宁的大量使用,这一比例已降为7.6%5.3%

——[美]菲利普·科廷《白人的坟墓:想象与现实》

材料四   19世纪中叶,单就秘鲁而言,每年就有2.5万棵金鸡纳树被毁……1866年,锡兰就清理了10万英亩的森林,1862-1929年爪哇被砍伐的森林面积高达20万英亩。森林砍伐造成土壤流失加剧,为提高土壤肥力,欧洲进口大量化学肥料,这又造成土壤板结。

——[英]克莱门茨·马卡姆《秘鲁树皮:印度金鸡纳种植记录(1860-1880)》

(1)青蒿素是由屠呦呦团队受到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后提取分离而来,以下属于中医药典籍的有(     )(双选)
A.《伤寒杂病论》B.《心血运动论》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

(2)下列属于同金鸡纳树一样由美洲走向世界的物种有(     )(双选)
A.甜高粱B.马铃薯C.咖啡D.辣椒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金鸡纳树全球流动的主要因素。
(4)根据材料一、二,在地图中用“”标注出19世纪末金鸡纳树分布的至少两处区域。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金鸡纳树的全球流动?
2024-01-12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2022年5月,有网友发帖表示,在给自己小孩买的《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一书中发现史实性错误。书中在介绍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时,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图中,丁汝昌和几位清朝将领低头弯腰,向日本军官表示屈服。这一帖子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小明同学关注到以后,去翻阅了现行初中统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书中是这样描述的:1895年初,日本海陆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为此,小明同学想给出版社写一封信,为了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他找到了以下的材料:

材料一:《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投降图》(原图说明:想象图,日本右田年英,创作于1895年)


材料二:当时海军提督衙门十名守卫之一谷玉霖的回忆:……亲眼所见,“丁军门自尽后……(牛道台)集众筹议投降事。”

材料三:日本人的说法:在威海卫之战中,丁汝昌的舰队遭到日本海军的包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向丁汝昌劝降,但遭到拒绝。战斗数日后,丁汝昌在镇远舰上服毒自尽。

材料四:当年《纽约时报》的报道:三名中国海军将领,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将军、右翼总兵兼“定远”舰舰长刘步蟾将军和张将军,在目前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比他们的同胞更加坚贞的爱国精神和更为高尚的民族气节,他们值得中国的人民引为骄傲。他们是通过一种令人哀伤的、悲剧性的方式——自杀,来表现出这种可贵品质的。

材料五:《清史稿》(北洋政府编撰,1927年完稿)的评价:甲午之役,海陆军尽覆,辱莫大焉。汝昌虽有罪,而能以一死报国,尚知畏法。

材料六:现代历史学家的研究:当年在威海卫保卫战最后的阶段,日本人击败北洋水师,主战派和主和派为此意见不统一,丁汝昌见突围无望,选择了自杀殉国。丁汝昌的部将牛昶昞盗用其名义起草了投降文件,与日本进行媾和。并在战败后向清廷说了假话,称丁汝昌下令起草投降文件,而后畏罪自杀。以致于丁汝昌在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家产都被籍没了。宣统二年,在萨镇冰等一众海军将领的努力下,丁汝昌终于得以平反。

——以上材料根据网上和《中国近现代史辨疑与释读》(邵雍著)一书的相关信息整理

1.根据以上材料,请你概括整理小明同学求证的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来充实论证?
3.请你判断以上材料中,对于求证丁汝昌没有投降,哪一个更具有说服力?请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和所学,请你帮助小明写一封信,向出版此插图的出版社指正错误。
2024-01-1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语言文字与文明发展紧密相联。某校语言文字研究社围绕“语言文字与文明”的主题展开探讨,搜寻到以下材料。

1.请将下列图片所示的古文字与表格中的说明相匹配(填选字母)
古代文字相关描述

①用于书写罗马法

②可能载有玉米神的崇拜

③出土于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的城邦遗址

④可以佐证早期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⑤有助于研究中华民族早期国家的发展

2.下图是北魏皇帝拓跋焘祭祖时铭刻的汉字祝文,内容为“维太平真君四年 癸未岁 七月廿五日 天子臣焘 使谒……”,发现地点在内蒙古东北部的嘎仙洞石壁上。据此能够佐证北魏统治者(     )(双选)

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祝文
A.起于长城以北B.与汉民族同源C.接受中原文化D.统一黄河流域
3.16世纪,马丁·路德将圣经《新约全书》从拉丁文翻译成德文。这直接推动了德意志(     
A.科学革命发生B.民族教会出现C.民族国家建立D.统一国家诞生
4.语言文字的传播促进了文明的交流。研究社为探究这种历史现象,制作了三块展板。

(1)展板一中的“□□□□”应填写(     )(单选)
A.腓尼基人       B.阿拉伯人       C.雅利安人       D.苏美尔人
(2)展板二中,《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创作时代相当于中国的(     )(单选)
A.魏晋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3)依据展板三,请对下列有关英语传播的叙述作出判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①英国首开欧美航线,将英语传到美洲。(     
②工业革命的拓展推动了英语的传播。(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冲击了英国的霸权地位。(     
④英国创建东印度公司展开殖民活动,扩大英语影响。(     
5.综合以上探究,谈谈语言文字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2024-01-11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史书决疑

关于曹丕称帝时间,史书记载存在差异。

材料一:延康元年(220年)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称天子。

——(南朝)范晔《后汉书·献帝纪》

材料二;是岁十一月葬士卒死亡者,犹称令。是月丙午,汉帝使张愔奉玺绶,庚午,王(曹丕)升坛受禅,又是月癸酉,奉汉帝为山阳公。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

材料三:十月辛未,受禅于汉。

——《魏受禅碑》(刊刻于220年)

(1)材料一中纪年、纪日分别采用的是何种时间表达方式?
(2)材料一、二、三对曹丕称帝时间记载存在怎样的差异?三则材料对曹丕取得帝位方式的表述又有何相似之处?

北宋欧阳修就曹丕称帝时间问题经过考证,提出自己的看法。

材料四:汉魏二纪皆缪,而独此碑为是也。《汉纪》乙卯逊位者,书其初命,而略其辞让往返,遂失其实尔。《魏志》十一月……当是十月,衍一字尔。丙午张愔奉玺绶者,辞让往返,殆有之也。惟庚午升坛最为缪尔。癸卯去癸酉三十一日,不得同为十一月,此尤缪也。禅代,大事也,而二纪所书如此,则史官之失,以惑后世者,可胜道哉?

——(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3)欧阳修考证此问题的材料中,源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____。源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_____。(在空格处填写对应的字母)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4)从欧阳修对史事的考证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2023-12-25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长城万里

长城,横亘万里,纵贯古今。最初作为军事防御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不断丰富。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1)战国时期,诸侯国根据各自需要修筑长城。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三选)
A.王室衰微,诸侯自决权膨胀B.铁器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
C.经济发展,工商业联系加强D.争战频繁,各国需加强防御

材料二: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避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滦,至辽东,延袤万里。

——《史记·蒙恬列传》


(2)从材料二看,秦朝长城在修筑背景、目的、形制上与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

材料三边防总兵蔡元报告说古北口长城倒塌了许多,请求进行修补。康熙帝认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选编自《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


(3)康熙帝对修补长城一事持何种态度?请概括其理由。

材料四


梁中铭《只有血和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1933年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

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敌人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潘子农 “七七事变”后创作于上海

(4)从材料四看,长城被赋予怎样的时代内涵?简要说明原因。

材料五:1961年3月,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5)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加以保护,有着怎样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023-12-25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