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而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老师制作的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图示

(1)运用近代化史观对材料一中的信息加以解读。其中19世纪末和1900-1915年两个阶段中国出现的主流的先进思想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20世纪早期,一位知识分子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敦,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知识分子”对此运动的态度及其所持理由。
材料三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毛泽东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毛泽东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
材料四   现在,“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这里的“精神枷锁”指的是什么?为解决那些“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共产党人做出了哪些理论创新?
(5)结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观念更新”的认识。
2018-01-0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比较两套邮票的变化,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图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4枚套邮票:
毛主席在著作(上左)、人民战争胜利(上右)、
东渡黄河(下左)、参军光荣(下右)

图二《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2枚套邮票:
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上)、卢沟桥中国(国民党)
军队奋起抗日(下)

①邮票设计者更加重视历史的客观性②对抗战的认识视野更具国际范畴③对于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视角发生了变化④影响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路线方针调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 . 有一位印度学者根据不完全的材料,曾就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1870-1952年之间的国内生产净值的增长率(%)做过粗略的估算,得出如下的比较数字:

对此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半殖民地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比殖民地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低
B.近代历届政府压抑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缓慢
C.与印度相比,中国长期战乱和动荡,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
D.1933年后日本不断扩大的侵略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帜,却并非复古派。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作《神曲》,声称自己的诗首先是写给群众看的,因此不能用群众看不懂的古文来写。被特拉克极力宣扬“凡人要先关怀世间的事”,薄伽丘则无情地揭露、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与败坏道德,并热情赞美了纯真爱情。法国文豪蒙太涅指出“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是人的形式”,“每个人创造自己的命运”。塞万提斯认为“任何作家如果离开了迫近真实的准则,或者是离开了一切创作臻于完美所必经和摹仿自然的道路,那么所有的一切就不可能达到”。

——整理自佛朗·霍尔《西方文学批评简史》等

材料二晚清道光、咸丰年间,龚自珍的诗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变革精神。同治、光绪年间,黄遵宪的诗广泛地描写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革命军序》等倡言民族、民主革命,影响很大。小说是清后期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梁启超特别重视“政治小说”,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对此,史学界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形成的原因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认为它是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第二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现代化潮流的必然产物,第三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产物。

——摘编自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西方人文主义者与晚清学者文学创作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三种看法”蕴含多种史观,请运用三种不同的史观加以解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一幅“赫鲁晓夫在窥探西欧共同市场”的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讽刺了苏联面对西欧共同市场的矛盾心态
②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社会的分裂
③窥探的原因是希望加入欧洲一体化发展模式
④窥探的结果是纠正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
6 . 下表为《1972年至1985年中美贸易状况表》,对下表内容解读不当的是(   
A.1980年之前中美贸易总体呈现低水平增长趋势
B.1980年中美贸易总额大幅增长与中美建交有关
C.80年代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致对美出口增长迅猛
D.8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致对华出口几乎无增长
7 .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阿诺德在《历史之源》中说,历史并不存在“单一的真相”,“因为没有任何事实和真相可以在意义、解释、判断的语境之外被说出”。这句话意在强调
A.任何历史记载都有局限B.文献记载不是历史的真相C.历史论著不是历史本身D.人们解读历史受时代限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纪念邮票对比
时间
主题
枚数
图案
1952年7.7
抗日战争15周年纪念
4枚
卢沟桥风云、平型关胜利
欢送新四军抗日、领袖策划反攻
1965年9.3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
4枚
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1985年9.3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
2枚
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
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
1995年9.3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8枚
“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
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2005年8.1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4枚
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比较表格中不同时期纪念邮票的图案变化,结合所学,以抗战新史观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两个充分信息;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5-05-13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各国护照上面都印有一句话,“请各国军政机关准许通过并给予协助和必要的保护”。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就出现了护照的雏形,当时出国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以表示其地位和权利,以便出使的国家给予特别的优待。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此时,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呼之欲出了。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规定,每个迁移的法国国民必须有一本护照。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出示本国护照。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
材料二 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之概念,护照一词虽然最早在《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出现,也只是政府为商人开具的一种集体信函。而且从保存的资料看,主要是为俄国商人入境所用,很少看到中国商人出境。到了近代,国门大开,外国人不用检查直入中国口岸。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
材料三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从古至今护照的变化,分析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分析《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国商人很少出境的原因。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内地护照”的。
(3)依据材料三,请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