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 . 秦代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百姓)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这可用于说明秦代(     
A.推崇藏富于民思想B.重视社会经济发展
C.实行农商并重政策D.提倡男女地位平等
3 . 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俄国一批革命家曾沿用十二月党人雷列耶夫和别斯土热夫创办的刊物《北极星》名称,出版《北极星》文集,文集封面印着被沙皇政府绞死的五位十二月党人的侧面像。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俄国(     
A.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启蒙思想的发展状况
C.报刊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D.农奴制改革影响深远
23-24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20世纪上半叶不同时期我国拍摄的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这些影片的上映引起重大反响,对塑造该时期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下图是1913年刊登在《申报》上的《难夫难妻》电影的广告。该影片讲述了一对互不相识的男女在媒人的撮合下,经历一系列繁文缛节后,结为夫妻但婚姻不幸的故事。

《孤儿救祖记》上映于1923年12月,其主题是“教孝”“惩恶”“劝学”“扬善”和宣传社会改良,儿媳余蔚如的“贤妻良母”形象是中国传统理念的标志。

《木兰从军》上映于1939年2月,讲述了北朝时期,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奋勇杀敌,打退敌军后凯旋的故事,引起了上海“孤岛”电影界的轰动,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桥》上映于1949年5月,讲述了1947年冬,东北某铁路工厂接到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后,工人们克服一系列困难,造出桥座和铆钉,从而修复铁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故事。

任选不同时期的两部电影,围绕“国家形象塑造”自拟观点,并对其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6-02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岳麓秦简《行书律》中规定:传行书,署急辄(立即)行,不辄行,赀(以财物赎罪)二甲。不急者,日觱(完毕)。留三日,赀一盾;四日以上,赀一甲。二千石官书不急者,毋以邮行。这一法律条文反映出当时(       
A.法律制度的细密严酷B.国家体制运行规范有序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道路交通体系覆盖全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人们在保持饮食的主体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饮食的艺术欣赏功能和养生保健功能。唐朝的饮食文化十分兴盛。在扬州、长安、洛阳、广州等大城市里,“街店之内,百种饮食,异常珍满”。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水陆珍馔,应有尽有。唐朝饮食文化与外国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图景,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生活模式的基础。

——摘编自马瑞裬《浅析唐代的饮食文化》

材料二   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工厂系统的渗透为欧洲人生产了数量越来越充足的食物原料,创造了品种越来越多的工业化食品。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食物贮藏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物在欧洲人的饮食生活中变得既便宜又充足。欧洲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人们消费的食物原料的区域性逐渐淡化,食物种类日益增多,质量也日趋符合科学的标准。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饮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时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清末维新人士谭嗣同针对某不平等条约指出“和约中通商各条将商务税务权利一网打尽,随地可造机器,可制土货,将来占尽小民生计,并小民一衣一食皆当仰之以给,自古取人之国,无此酷毒者”。据此判断该和约(       
A.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损害中国的司法主权
C.使列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D.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
8 . 公元965年宋太祖下诏“文衡公器,岂宜私滥!自今举人,凡食禄之家,有登第者,礼部具姓名以闻,令覆试之”。从此开始,大臣子弟特别命儒臣于中书复试,合格乃赐及第。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复试(       
A.旨在抑制权贵改革旧弊B.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权威
C.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D.反映了重文轻武的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从兴中会、同盟会演变而来的国民党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的集合体,是隐秘的、封闭的、个人领导的“暴民”党,直到1924年后才发展为一个开放性、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影响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       
A.国民革命运动高涨北伐战争胜利B.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西方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干涉破坏D.孙中山接受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
10 . 1869年,日本有学者向明治政府提交了“进士及第之法”的建议书,提倡以中国的科举制度为参考,确立近代日本的官僚考试制度。这项建议虽在公议所获得通过,却没能得到实施。该建议未能推行在客观上缘于(     
A.中日两国外交关系的恶化B.日本近代学堂教育的发展
C.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示范D.八股取士制度弊端的暴露
2024-05-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