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54 道试题
1 . 世界史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场世界革命的大幕正在揭起。延续了上千年的均势正在瓦解。如此后两个世纪所揭示的那样,数千艘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从里斯本、塞维利亚、伦敦、布鲁斯托(英国城市)、南特(法国城市)、安特卫普和众多其他欧洲港口扬帆起航,前往其他大陆寻找贸易机会和利润。它们将驶向卡利卡特(印度城市)、广州、长崎。到了某一时期,从欧洲人的海外殖民地出发的船只也加入其中——从波士顿到费城、从巴达维亚(雅加达)到澳门。

——摘自[英]J.M.罗伯茨,0.A.维斯塔德《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全面接收荷兰的遗产:银行、证券、信贷、流通、资本市场、股份公司、保险业务等这些现代资本主义的金融组织手段都在英国建立并完善起来。殖民活动也在此时进入高峰,英国在全世界发展殖民地,构成它“第一帝国”的基础。英国国内手工业蓬勃发展,市场不断扩大,以毛纺织业为支柱的对外贸易与日俱增,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技术革新一触即发。更重要的是,“光荣革命”给英国人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让一切人都可以去努力追求财富。总之,英国已存在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由英国发动工业革命,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摘自钱乘旦《思考中的历史:当代史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转型》

材料三   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大变化、大变局的发生,则有赖于引起全局变化的大事发生。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两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等等,均可认为是引起全局变化的大事。在此过程中,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逐渐被打破,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逐步形成,强权政治原则不断被强化。当资本主义列强将扩张矛头指向中国时,中国却仍按照自己的轨迹在农业社会中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成为影响中外历史关系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历史事件。

——摘编自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15-17世纪带来商品世界性流动的主要贸易网络。从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维度,简析这场“世界革命”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钱乘旦认为“由英国发动工业革命,已经是水到渠成了”的条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部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对“鸦片战争成为影响中外历史关系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观点进行论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通顺)
2024-06-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6月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2 . 在中国古都学界,有资格被认定为“大古都”的城市必须是我国历史上正统或主流王朝或政权的都城,且建都时间不能太短。同时,失去都城地位后仍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持续发展,至今保有较大规模的都城遗址或者标志性文化遗产。下图为“中国大古都城址面积示意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大古都城址面积总体呈现扩大趋势
B.都城规模扩大的第一个高峰期是秦汉时期
C.定都关中和北京的王朝多呈拓展态势
D.以黄河为轴线东西向移动是前期大古都迁移的大致方向
2024-06-05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读下图,其主题应是(       

A.“三线建设”B.“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C.“西部大开发”D.“抗战时期工业内迁”
2024-05-30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恩格斯说:“不仅可能而且毋庸置疑的是,当西欧各国人民的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和生产资料转归公有之后,那些刚刚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而仍然保全了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残余的国家,可以利用公有制的残余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民风尚作为强大的手段,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并避免我们在西欧开辟道路时所不得不经历的大部分苦难和斗争。但这方面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目前还是资本主义的西方作出榜样和积极支持。”这段话旨在说明(       
A.跨越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与前提条件
B.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历史规律
C.西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氏族制度中保留的公有制残余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期国家状态民族交融状态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开拓、推进交流
魏晋南北朝短暂统一、长期分裂大迁徙、大交融
隋唐统一大交融、大发展
宋辽夏金政权并立交往交流交融
元明清空前统一多元一体
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自觉发展新阶段
当代统一民族大团结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导语

材料二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历史时期,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自拟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1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如下图文资料。据此推断其研究主题是(     

A.社会改良B.工人运动C.理论创新D.暴力革命
2024-05-1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面是一份藏于广东省江门市博物馆的借据。该借据可以用于研究(       
立领银数人黄官奕为因往(旧)金山获利,盘费不敷,恳求西龙社乡老黄玉涵……等,情愿发船位本银壹拾捌两正,言定以限一年为期,本息清还……或系别图生意支消无银归款,系伊父子家人填还抵足,毋得异言。今欲有凭立明领银数一纸,交西龙社值理收执为据。
一、实发到本银壹拾捌两正
合家担保 父黄元盛
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十二日立领银数人黄官奕
①近代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②华工参与美洲开发 ③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④洋务新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12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严文明在《考古是科学也是艺术》一文中叙述了学术界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历程。下列所摘内容,按认识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1959年,夏鼐首先将其命名为良渚文化
②良渚古城的发现,表明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
③梁思永首先把以黑陶为特征的良渚遗存划归龙山文化的杭州湾区
④超大型水利工程等的发现,一个东方古国的雄伟面貌便呈现在世人面前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
2024-05-1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罗马元首哈德良出巡治下的许多地区,他从罗马城出发,到了现在的德国、英格兰、法国、西班牙、摩洛哥,然后乘船前往位于现在土耳其的安条克,向北穿过安纳托利亚抵达黑海港口特拉布宗,继而从海路出发,在以弗所和雅典做了短暂停留,最后回到罗马。三年之后,他穿过地中海抵达北非,慰问驻扎在现在阿尔及利亚的罗马士兵。据此可知,此时期(       
A.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B.地中海是帝国的内海
C.封君封臣制度形成D.罗马城道路系统完善
10 .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原始积累更加迅速。国会法令使圈地合法化,圈地规模迅速扩大。在广大被圈占土地上建立起资本主义农场或牧场,被剥夺生产资料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扩大。1689-1763年间,英法为争夺殖民地屡开战端。在整个18世纪,英国成为贩卖黑奴的国际中心。在国内,政府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输入,奖励本国工业品出口,以低税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以上种种原始积累手段为工业生产的变革提供了前提。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开始。

——摘自蒋孟引《英国历史》

材料二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着手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这件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是可以克服的。在这方面,工业国有化和银行国有化大大帮助了我们,使我们能够迅速聚集资金,把它转用到重工业方面去。

——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举前的选民大会上的演说》(1946年2月9日)

材料三中国作为后发工业化的国家,在推进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国情选择工业现代化道路。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面临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挑战,基于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良性互动,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新型工业化思想。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超越了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又突破了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实现了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跳跃”。

——摘编自陈健等《新型工业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原始积累”的手段。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部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的“不同”。结合所学,概述苏联国家工业化的成效。
(3)综合材料一、二、三,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我国推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