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53 道试题
1 . 下表是阿拉伯帝国不同时期统治者的重要举措。这些举措(     
统治者举措
伍麦叶王朝哈立德将有关医学、炼金术和星相学的希腊文、古叙利亚文和科普特文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
阿巴斯王朝曼苏尔将有关医学和星相学的波斯文著作,以及希腊学者的天文学、数学、医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
第七任哈里发麦蒙耗资20万第纳尔,将“智慧宫”扩建成集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为一体的多功能机构
A.缓和了境内宗教矛盾B.推动了阿拉伯对外扩张
C.促进了帝国文化繁荣D.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西亚北非地区出现了世界上较早的文明,先后兴起了埃及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和波斯人的强大帝国,他们已经有了文字,在艺术、科学和社会组织方面也相当进步。该地区孕育出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得益于(       
A.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B.地域及部落间战争的频仍
C.洲际交流活动的便利D.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频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中指出:“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看,地理环境就是存在,是物质,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从本质上和总体上说,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我(葛剑雄)认为地理环境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决定或不决定两种。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所以在人类的早期,也即人类基本上还只能被动地适应现成的地理环境的时候,地理环境对人类各方面的活动几乎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人们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多样化,开始能动地利用地理环境,因而地理环境对人类具体活动的决定作用逐渐减弱。

——摘编自葛剑雄《全面正确地认识地理环境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地理环境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帝国为整个地中海世界带来了统一的政治环境,但是罗马在文化宗教上的短板此时也暴露无遗。传统的多神教无法也无力在整个地中海世界树立起帝国的权威。帝国陷入了没有统一的宗教体系能与统一的政治相匹配的尴尬境地。然而随着市国的建立和城市界限的消失,人们失去了对城市信仰的忠诚,于是这种宗教情感也愈发无所依附。在宗教多元的政策背景下,来自各地的神秘宗教纷纷“登堂入室”。东方神秘宗教纷纷在罗马帝国的信仰丛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赢得了一大批追随者。早期基督教就这样诞生在一个最有利于宗教发展的环境当中。

——摘编自任丽丽《早期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路径研究》

材料二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到11世纪时,学者扎克·得·维特里就欧洲社会的等级做了形象的说明:僧侣是人的眼睛,因为他们能看到并给人们指示安全的道路;贵族是手臂,负责捍卫社会实施正义、保卫王国;平民是人体的下部,负责负担人体的上部分并为之服务。这种等级的划分不仅是由各等级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而且也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的产物。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认为整个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级体系进行安排的,人中间因才智差异而形成等级,杰出者治人,愚昧者治于人。总之,“等级是以社会划分为阶级作为前提的,等级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 西欧中世纪的等级制是封建主集团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的结果。

——摘编自朱伟奇《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中世纪中期(1000—1300年),贵族与国王对封臣的依赖越来越少,对商队和领薪官员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一趋势首先出现在英格兰,接下来便波及欧洲大陆。12世纪开始,英国国王要求封臣支付一种“免兵役税”(意为“保护费”)来免除他们的兵役,很快法国等地也相继效仿。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领主加强对封臣的控制B.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
C.城市自治受到王权支持D.近代民族国家得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拜占庭文明与拉丁文明都植根于基督教文化,但是在多年的战争与交涉中,拜占庭帝国吸取了外来的东方思想和审美原则,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拜占庭文明。这集中体现出拜占庭文明的特征是(     
A.独特的地中海海洋性B.复古情怀
C.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D.兼容并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向世界贸易组织报备并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有591项。其中,跨区域协定共292项,占比约为49*。全球出现众多既参与多边贸易规则框架,又参与区域贸易规则框架的“双重身份”国家。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弱化国家的主权意识B.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构建
C.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世界经济发展D.国家间经济依存程度增强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起,西方文化大建入侵亚洲和拉丁美洲。西方文化在这些土地上开始占据重要、甚至主流地位。但是,亚洲和拉美的民族文化并未因遭遇殖民而消散,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不断发展。亚洲的儒学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根本的差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却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譬如新加坡社会融合儒学文化与西方文化,形成了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的新文化。在拉丁美洲,几百年间,原生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冲突、融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巨翅老》就展示了这种欧洲殖民文化与拉美文化尴尬的“混杂状态”,但这种融合最终形成了追求相互沟通与理解、多元共存、博采众长的新拉美文化。

——摘编自范景兰、 侯宣辰《后殖民批评视域下<巨翅老>的文化意蕴解读》等

近代以来,亚洲和拉丁美洲长期遭受西方殖民侵略,外来文化和不同区域的本土文化长期并存、结合、发展。请根据材料,结合近现代亚洲及拉丁美洲某一国家或地区 文化发展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简表

   源头国或地区危机及影响
1825年   打击了英国工业的所有部门,造成了工人阶级的极端贫困,激起了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
1847年   从英国向法、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传递,使这次危机具有国际性质。
1857年   美国的货币危机演变为英、美、法、德、俄等国的工业危机,英法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挑起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战争。
1882年     波及资本主义各国,并蔓延至其它国家和地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被迫制定了第一部反垄断法,西方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1907年     危机波及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掠夺过程中的矛盾。
1929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等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德、日法西斯上台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20世纪
70年代
     美国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交织,经济陷入“滞胀”,加剧了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
     严重打击了依赖中东石油发展的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原有的OPEC 组织影响力扩大。
20世纪80年代     拉美主要债务国先后爆发债务危机,对西方国家出口产生影响。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改变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信贷体系。
1997年东南亚由泰铢贬值引发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危机后,亚洲国家纷纷进行改革,要求加强合作。
2007年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在危机中,国际社会向美国提供了不少援助。

——改编自朱炳元、徐璐《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次经济(金融)危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危机与XX”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补充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5-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海口市第一中学、文昌中学、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15世纪中叶至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期间,中国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自15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这依赖于中国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商品。

材料二由于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逐渐失去了优势,并且在19世纪末被欧洲所赶超。清朝初期,仍然有大量的白银流入,但在1808年几乎停止了流入。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出口商品也迅速失去了技术上的垄断地位。美洲大陆成为新的棉业种植加工基地,英国人移栽了中国的茶树,在印度次大陆建立起红茶生产基地以后,中国传统贸易的“拳头产品”一茶叶,已毫无优势可言。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了《银购入法》,19345月又颁布了《白银法案》,造成白银价格的大幅上升。中国的白银如潮水般外流。导致金融梗塞,工商各业资金周转困难,银行、钱庄、工商企业纷纷倒闭甚至停业,造成大面积经济萧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白银外流对中国及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2024-05-2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