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下图是洋务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70年代是洋务企业发展最好的时期B.在民用企业创办之前军事工业已经初具规模
C.民用企业总体多于军事工业反映出二者性质差异D.洋务民用企业创办反映出晚清国力得到较快回升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凡尔赛宫:标志与象征

材料一   凡尔赛位于巴黎西南郊。17世纪60年代,为远离暴乱频发的巴黎,路易十四在此兴建凡尔赛宫,王室成员和贵族在其中极尽奢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三级会议在此召开,第三等级的代表们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178910月,路易十六在巴黎民众的压力下返回首都,凡尔赛宫作为法国政治中心的历史就此终结。

在王室离开以后,围绕凡尔赛宫的命运曾产生过争论,部分民众要求摧毁其中的宫殿和花园,以示对专制统治的打击,但最终被议会以“凡尔赛宫是祖国的财产”为由制止。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法国大革命以来长达十年的混乱状态。拿破仑提过对凡尔赛宫的规划:(我)将使其成为我们取得的胜利和我们民族的荣耀的永恒丰碑,雄踞于欧洲首都的大门前,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参观。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下令恢复凡尔赛宫的最初用途——王室的居所,招致巨大阻力,同时复辟王朝无力对凡尔赛宫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使这一计划搁置下来。

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法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国王路易·菲利普在1833年颁布法令,将凡尔赛宫改造为一座具有公共属性的“历史博物馆”,用来记录能够体现法国光辉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

——摘编自荆文翰《从破坏到保护:法国大革命以来国家遗产政策研究》

材料二   1870年起,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德三次兵戎相见。普法战争后,威廉一世选在凡尔赛宫镜厅登基,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一战后的议和条约也被选在凡尔赛宫签订,埋下了德国20年后挑起更大战争的祸根。二战后,法德在冷战的威胁下,终于出现和解的契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法国大革命以来人们对凡尔赛宫的不同态度。
(2)结合材料二法德关系的史实,对凡尔赛宫遗产价值进行解读。
2023-02-22更新 | 70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南昌市第一中学、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南昌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漫画刊载于1913年12月27日《新闻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专制政权土崩瓦解B.党派展开激烈竞争
C.军阀割据混乱不堪D.政党政治遭到破坏
4 . 如图是漫画《虽不中亦不远矣》,发表于1918年的《上海泼克》。对漫画最准确的解读是
A.帝国主义战争自掘坟墓B.俄国十月革命意义巨大
C.新文化运动扩大了影响D.中国反帝斗争必然胜利
5 . 下面是某阶段《抗日战争形势图》(局部),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局部抗战遍及大多数地区B.防御阶段国共两党合作密切
C.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D.欧洲战场与中国战场相辅相成
6 . 某同学在收集整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史料笔记时制作了下表,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谚语解读
A“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土地所有权变动开始合法化
B“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深其耕而熟覆(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体现了精耕细作的耕作理念
D“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体现了中国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书》记载:唐代830多名进士中,士族子弟约589人,小姓约109人,寒素家庭子弟约132人。对以上材料的解读表述合理的是,唐代(     
A.科举制是对九品中正制的继承B.科举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
C.科举制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D.士族子弟有优厚的家庭文化素养
8 .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2021-10-07更新 | 119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6届江西抚州临川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元史·百官志》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元朝实行的是四级地方行政机制
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③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④这一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史学家将廷认为,在道光时代的国人看来,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至于协定关税,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的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这表明他认为当时国人
A.对国家主权认识有限B.对国际公法解读不够
C.夜郎自大、愚昧无知D.对国际形势判断有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