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812月,中共中央委托中宣部等部门举办“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理论讨论会”。

19982月,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了大型展览《历史的丰碑——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7月,《人民日报》先后开辟了“喜看改革开放二十年”“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特稿”等专栏。1218日召开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召开改革开放纪念大会。

200812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一时期举办了以纪念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和全国美术优秀作品展。此外,国家还发行了金银纪念币和纪念邮票。新浪网以图文和视频的形式抒发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之情。

201812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一时期,改革开放周年纪念具有了党和国家典礼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追思性、庆祝性的典礼仪式,这些仪式作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与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一道发挥着特殊的历史作用。

——摘编自徐沐熙《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历史变迁与逻辑演进》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周年纪念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党和国家举办改革开放周年纪念活动的作用。
2024-04-01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

2 . 材料   19417月中旬以前,西南方向上苏军各部队遭受很大损失,继续后退。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的86个师被严重削弱。当时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到19417月中旬共有63个师又16个旅。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以40个师展开进攻,企图在行进中夺占基辅。由于德军未能在行进期间攻占基辅,遂增调第6集团军向基辅进攻,坦克第1集群企图从翼侧包围苏军。德军的正面突击和随之而来的翼侧突击,把苏联红军的西南方面军割裂成几个集团。720日开始,苏军从南面对德军坦克第1集群实施反突击,迫使德军转入防御。7月底,德军第6集团军突击集团重新对基辅发动进攻。苏军以筑垒地域的军队和预备队组成第37集团军,加强了基辅筑垒地域的防御,基辅市、州党组织还向苏军输送了3万多名共产党员,20万基辅居民参加了苏军。8月上半月,德军突至基辅近郊。919日,苏军最高统帅部下令放弃基辅。战役中,几乎整个苏联红军的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包围。期间,苏军在莫斯科方向集中预备队,建立了较为坚固的防御。

——摘编自段苏权《吸取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四十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辅战役的特征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辅战役的影响。
3 . 十月革命纪念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   1937年,为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周年,《解放》周刊刊载社论:“苏联的诞生和发展史,真的给了我们中国人很好的榜样。我们当然不会忘记的,当这个共和国初诞生的时候,它是怎样击退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怎样克服了国内经济落后的困难!”1938117日,《解放》周刊刊载文章:“世界上一切帝国主义者认为苏维埃制度只能存在三天,至多三个月。工农大众无以比拟的伟力与不屈不挠的坚决性,伟大的布尔什维克列宁与斯大林克服重重困难,苏维埃共和国已度过它的二十一周年。”

——摘编自郭培基《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开展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进行政治动员的实践探析》

材料二   19491966年《人民日报》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统计(节选)

1949报道中苏两国工人开展生产竞赛的情况;发表文章,彰显十月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1952社论《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
1953社论《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
1954“有必要发展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
1960在相关报道中反复强调“珍视中苏两国团结”
1966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规格和规模降至低谷。《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一份贺电,礼貌性地表达庆贺,同时批判修正主义,提醒苏联“继承和发扬伟大十月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

——摘编自庞敏《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十月革命周年纪念的目的。
(2)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二反映的中苏关系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划分依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袁隆平(19302021年),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60年代,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袁隆平却说:“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于是,他通过一点一点地观察、寻找、研究,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几十年来,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杂交稻亩产量。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3000斤的攻关目标。80年代以来,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造福全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梦想,也是全中国人的梦想。袁隆平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之崛起与创造,也是全世界、全人类之福。

——摘编自吴双江《袁隆平:初心依旧,梦想不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研究推广杂交水稻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1-09-02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5 . “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时期的重要话语建构。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造成新中国”,即“工农劳动贫民代表会议(苏维埃)的中国”,“开始新中国将来的光明之路”。

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为建立三民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6年后, 中共中央文件逐渐将“新中国”与“打倒蒋介石”并列, 如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打倒蒋介石!新中国万岁”、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等。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等

材料二

1950年前后,周恩来在多个场合强调,社会主义“这个前途是肯定的”,但“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共同努力建设新中国”,“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新中国”内涵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60年代“新中国”一词有何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
2024-05-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三百周年,在全国举办庆祝活动,甚至还去国外巡演。这个时期的莎士比亚戏剧经过再创作,增添了爱国主义的新内容。这反映了(     
A.娱乐活动丰富了民众生活B.经典作品的魅力经久不衰
C.艺术作品创作受到时局影响D.政府强化对民众的人文美怀
7 . 一位外国学者认为,1918年发轫于北京大学一群青年民间文学家们中间的民间文学运动,堪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思想史上最可纪念的事件,一些知识分子发现民间文学,转变了中国知识界对文学、 更重要的是对民众的根本态度。 这种“转变” (     
A.推动了白话文运动兴起B.启蒙了广大民众的思想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D.促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2024-02-20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晚清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文学品种——“理想小说”。如表为部分代表作品的情况(     
作品及成书时间作者对未来社会的描述(片段)
《新中国未来记》
(1902年)
梁启超1962年,“中华民主国”举行盛大的开国五十年纪念庆典。
《新纪元》
(1908年)
碧荷馆主人1999年,所有沿海、沿江从前被各国恃强租借去的地方,早已一概收回。
《新中国》
(1910年)
陆士谔1951年,海、陆两军,都是全球第一、国势强盛。军民一德,上下一心。
据此可知,当时的“理想小说”
A.促进了社会风俗变迁B.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C.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D.引领先进的思想潮流
2024-03-19更新 | 644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造物”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物质创造过程和成果。造物同步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实践活动。汉代和古罗马的造物形态各有特色。以柱子为例,汉代柱(如图1)的柱础主要有羊形柱础、覆斗形柱础、方形柱础等样式。汉代一些重要的柱子用雕刻、彩绘装饰,注重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如青山泉白集东汉画像石墓的羊形柱础,“羊”即“祥”。古罗马柱(如图2)重视对柱身细节的处理,柱身上有特定数量被打磨成光滑弧形的凹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装饰。古罗马柱式有精细的比例模数,如科林斯柱式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柱头上用忍冬草装饰。古罗马的柱础并不作浮雕装饰。

图1汉代柱式

图 2古罗马柱式

——摘编自于美慧、齐佳《汉代柱式与古罗马柱式的比较》

材料二   在社会政治活动的造物装饰主题中,古罗马表现的军事活动内容比较突出,一般在凯旋门的墩座上以叙事浮雕画的形式出现,常见的场面有:皇帝正在作战或得胜归来;皇帝对战 败者的惩罚或宽宏大量;对民众的慷慨赏赐;等等。汉代在这类主题的内容表现上有着很大 的差异,并不强调对历史政治事件的纪念,而更多的是对过去的圣王明君、贤后哲人、名臣的 历史追念并加以尊崇。同时还对义士仁者、孝子列女进行赞颂和对史上暴虐君主的揭露与批挞。

——摘编自朱文涛《古罗马与汉代造物艺术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汉代和古罗马造物艺术的差异,并阐释差异所折射的时代特征。
2024-01-23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后,苏区教育方针指出:教育要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要为工农群众服务,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时提出的革命文艺方针与此基本一致。1933年,高尔基戏剧学校在瑞金成立,师生经常配合革命活动进行演出。

——摘编自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材料二   1937年,中国共产党将教育方针调整为“教育为长期抗战服务”。1938年,鲁迅艺术学院创建于延安,其办学目的是培养“抗战所需要的大批艺术干部”,后创作演出了《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作品。

——摘编自郝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战火中的高等院校艺术教育》

材料三   1953年,文化部召开第一届全国艺术教育会议,提出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般文艺修养、精通业务知识并掌握业务技能”的人才,并制定了“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方针,要“发扬民族艺术,学习苏联艺术教育的先进经验”,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音乐干部”。

——摘编自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1989》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艺术教育方针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重视和发展艺术教育的意义,并谈谈你对艺术教育方针调整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