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6月出版,封面是丰子恺的画。画中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这幅画取材于历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霁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厉声说道:“此矢所以志也。”这幅画从《中国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

——摘编自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

提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评析《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要求:评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美洲大陆逐渐被欧洲认知。在欧洲人看来,这个被命名为美洲的大陆,能看见的所有事物——土著的生活、动物的种类等,一切都和欧洲、非洲、亚洲不一样。那里有多样的物种、丰富的黄金矿藏。在进入美洲大陆的欧洲人眼中,土著缺乏宗教信仰,生活十分原始,没有科学,没有文字,除了一些绘画中保留着晦涩不清的记忆以外,他们没有自身的历史记载。当时欧洲人编撰的有关美洲的文本,尽管编著者职业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都将战争的起因归结到美洲土著身上。白人总是表现得彬彬有礼、友好:而土著人则十分奸险,不断制造出抢劫和谋杀。随着土著与白人战争的进行,土著们又变得像妇女般懦弱不堪,成百上千的土著总是敌不过几个白人。新世界的某些现实也刺激着欧洲人,他们发现古典史学家对人类文明的描述,不能够说明欧洲人在美洲所发现的文化,甚至有人怀疑基督教是否为唯一正确的宗教?

——摘编自何文华《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建构的“美洲形象”》

(1)根据材料,概括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建构的“美洲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对“美洲形象”的建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君臣非常注重总结隋朝短命而亡的历史教训,“以隋为鉴,安宁国人”。唐高祖李渊主张礼教与刑罚并用,《唐律疏议》序中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一语。唐太宗主张“国家法令,维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他还“常问法官刑罚轻重,每称法网宽于往代,仍恐主狱之司,利在杀人,危人自达,以钓声价”。唐太宗认为“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数变法者,实不益道理”。魏征总结道:“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

材料二   唐初基本形成了以律、令、格、式为主体的法律体系,中唐以后再也没有进行过大的立法活动,以因循旧法为主,但随着政治生态每况愈下,奸吏选出,法纪逐渐败坏。白居易以《论刑法之弊》上书皇帝阐明主张,他感叹道:“虽有贞观之法,苟无贞观之吏,欲其刑善,无乃难乎?”白居易认为“盖刑者,君子行之,则诚信而简易,简易则人安;小人习之,则诈伪而滋彰,滋彰则俗弊。此所以刑一而用二,法同而理殊者也”,他还建议皇帝“高其科重其吏”。

——摘编自顾钩《白居易的“法治”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立法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白居易的法律思想。
2023-11-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4 . 新民.新人

材料一   “新民”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康语》,“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大意是,周公告诉康叔,应帮助周王依天命保护和改造殷商的遗民,让他们去掉旧习成为“新民”。宋代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明德而后能新民……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强调通过革故鼎新、革旧更新而成为“新民”。“新民”思想广泛流布。

材料二

序号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895年,严复认为治国之根本在于治“民”,理想中的“新民”在“血气体力”“聪明智虑”“德行仁义”三方面都应强大,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以实现国家富强。
1903年,郑观应在南宁创设“蒙养学堂”,发布《告示》说:“尝考泰西富强之国,皆学堂林立……盖学堂所以开民智,未有民智不开而能致富强者也。”
19021906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提出,“新民”要有独立自主意识,“民之自由焉,自治焉,则群治必蒸蒸日上”;要有公德“利群”之品性,强调树立国家意识和群体观念,“知有公德……而新民出焉矣”;认为“天下无中立之事,不猛进斯倒退矣”,推崇进取和冒险精神。
19181919年,李大钊指出,“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应“创造一种‘劳工神圣’的组织”,改造“掠夺主义的经济制度”,认为“经济组织没有改变,精神的改造很难成功”;应“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认为向上的、进步的“新人”,应以社会主义“互助、牺牲”的精神来代替资本主义“竞争、自利”的观念。

——摘编自梁启超《新民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新民”的内涵。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析近代以来“新民”到“新人”思想的变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美国对外援助的性质,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观点一“对外援助”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或机构对另一个国家的人民或机构所实施的帮助或计划进行帮助的行为。我们是最热忱地、最真诚地、最恳切地企图帮助这些不发达国家达到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
观点二一个国家给另一个国家提供多少援助,不取决于后者的需要,也不取决于它以往的经济状况是好是坏,或它的道德状况,而是取决于援助国将从对其援助中在政治上能获得多少好处

——摘编自[美]罗伯特沃尔特斯《美苏援助对比分析》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外援助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在援助的构成比例方面(见表),二是提出“欧亚并重”的“全球战略”。

1946—1953财年部分年份美国对外经济和军事援助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对外援助总额经济援助军事援助军事援助所占百分比
19463075.73075.70.00
19483179.52864.7314.89.9%
19505971.34799.31172.019.6%
19517612.63426.74185.955.0%
19526814.02408.94405.064.6%
19534979.92246.12733.854.9%

——摘编自娄亚萍《试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一中的两种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发生的具体变化,并说明其背景。
2022-04-22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
6 . 东印度公司

材料   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大事年表

时间大事
160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一批伦敦商人贸易的垄断权,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对中国、印度、印尼等国的贸易。英国女王、贵族和一些政府官员也参与了投资。
1699东印度公司将英国毛纺织品输入中国,发现无人购买。
1720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的、茶叶等商品运往欧洲,赚取丰厚利润。
1730东印度公司有五艘商船来华,共载白银58万余两,货物只值13711两,白银占比高达97.7%。
1736东印度公司开始购买畅销欧洲的棉布“南京布”。
1757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在英国社会个阶层普及。
1773东印度公司将鸦片走私输入中国广州,并垄断了对清朝的鸦片走私。
1797东印度公司取得鸦片生产制造的垄断权,利润逐年增加。
1818东印度公司为了独霸鸦片贸易,发动了马拉塔战役,最终控制了印度西部地区。
1829英国国内工业资本家陆续供给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
1833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权。后来东印度公司获得收益的重要途径为贷款给印度农民,让其从事鸦片生产,再将收购来的鸦片贩卖到广东。
1858东印度公司被撤销。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等


阅读上表,划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主要阶段并进行评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明代医学家孙一奎生平一览表,对此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条目

内容

学医动机

自述“先父……攻制艺过苦……体罢惫而弱益甚……见之恻隐心焉事亲者不可不知医”

习医过程

初行商,偶遇异人授秘方,而后钻研历代的“脉象说”、《黄帝内经》等医学理论

行医经历

因医术高超显于士大夫,后遇妓者李双,患痼疾,予诊之

医学成果

《赤水玄珠》(广辑《黄帝内经》成果)、《医旨绪余》(评述前朝诸家学说)、《孙氏医案》(记录临床案例)

A.学医动机体现传统主流价值观的转变B.习医具有偶然性和传承性的特点
C.行医经历反映其阶级固化观念被打破D.其医学成果重视理论创新与实践
2023-06-21更新 | 307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战争结束时,德国还控制着将近800万名强迫劳工,他们来自欧洲各地,被掳掠到德国的农场和工厂里工作。仅仅在德国西部,联合国善后救济署就照料和遣返了超过650万名难民。他们绝大多数来自苏联、波兰、法国,此外还有许多人来自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南斯拉夫、捷克。相当比例的难民是妇女和孩子。德国境内的数百万名德裔难民,让德国的情况变得更为复杂。据估计,到1945年初,德国境内大约有480万名国内难民,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德国南部和东部,他们都是为了躲避轰炸而逃出城市的;此外还有400万名德裔难民,他们来自第三帝国的东部征服地区,因为惧怕苏联红军追击而逃回国内。再加上将近27.5万名英美战俘,德国境内至少就有高达1700万名难民。这还是相当保守的估计数字,其他历史学家给出的估计数字比这还要高得多。有研究表明,战争期间的欧洲大陆,总共有超过4000万人被强迫迁徙。

——摘编自[英]基思·罗威《野蛮的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结束之际德国境内的难民种类与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战争对移民的影响。
2023-12-25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农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不是冤家不聚头,狭路相逢板门店;谈谈打打二载半,磕磕绊绊二十年;披荆斩棘开通道,风雨兼程架桥梁”,评述的是新中国建立后的
A.中美关系B.中苏关系C.中日关系D.中英关系
2021-05-03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