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唐书·孝友》记载了一则案例:初唐武后统治之时,同州下部(今陕西渭南)人徐元庆为报杀父之仇手刃原县尉赵师韫,并于案发后主动归罪。此案判决引起了近百年的争议。

武则天以女性身份掌权,引起朝野诸多非议,她本想遵循先例,贯彻儒家“父之仇弗与之共戴天"的信条赦免复仇者,以博得仁义之名。但八品的左拾遗陈子昂却作《复仇议状》一文,他认为,法律是“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主张不应以礼屈法,提出先诛后旌的处理方法;即“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武后考虑之后采纳,并奉为经典供后世参照。

百年之后,柳宗元重提此案。柳宗元时任礼部员外郎,积极支持“永贞革新”。他作《驳复仇议》批判陈之建议,认为“既诛且旌”乃“渎刑坏礼”,应遵循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他认为礼法本不存在冲突,目的都是为了防乱。因此,表彰与处死同施于一人,将导致滥用刑法或破坏礼制,不利于警示后人谨慎行事。他建议对复仇案件要区分论罪用刑:若复仇合乎“礼”,即父为官吏误杀,复仇当被奖励;如其父确实当诛,复仇便是“仇天子之法”“悖骜而凌上”。

与柳同一时代的韩愈也加入了论战,为此写了《复仇状》一文。他认为,臣下无权决断复仇案,应当从古制,直接上呈尚书省,由集体讨论出具意见,最后由皇帝定谳。

——改编自沈玮玮、曾潞明《唐人徐元庆复仇案的百年论争:陈韩柳之别》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徐元庆案”引发的陈、韩、柳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方,希罗多德已经有了编纂世界史的实践,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人们所认为的“世界”并不能包括整个人类世界。中世纪的基督教史学致力构筑所有人、所有民族都在上帝目的规划之中的世界史。16世纪,鲍杜安构想了“世界史”体系,他在《世界史的创立及其与法学的联系》中认为:“史必须是囊括一切的,就像一个有机体,各部分是不可分的。”他指出人类历史不仅在时间上,而且在空间上都应当是世界性的。1599年,波普利尼埃尔的《带有完美历史观念的史学史》提出了“整体历史”的概念,他根据文化表征将整体世界历史分为歌曲、舞蹈阶段,诗或史诗阶段,散文历史写作阶段,证明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这种指向未来、重视今世而不是古代的完美历史,实际上也就是人类文化、文明不断向前的进步史。而同时代的勒卢阿将世界历史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他将欧洲文明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

——摘编自张井梅《1617世纪历史进步观与西方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欧社会整体历史观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6世纪西欧社会的整体历史观。
2024-01-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751年唐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爆发战争,唐军战败。唐朝随军书记官杜环作为战俘来到大食,生活了十多年。他记载了自己的见闻:大食“今吞灭四五十国,皆为所役属,多分其兵镇守。其境尽于西海焉。”“率土禀化,从之如流。法唯从宽,葬唯从俭。郛郭(城)之内,里闸(门)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辏(指车),万货丰贱,锦绣珠贝,满於街巷。”在库法城内“绫绢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匠者,河东人乐环、吕礼。”

——据【唐】杜佑《通典》

材料二   据到过中国广州经商的阿拉伯商人苏烈曼记载,“外国商船抵埠,官吏取其货物而收藏之,一季之船既全入口,官吏征百分之三十关税后,乃将货交还原主发卖。国王有悦意之货,则以现金及最高购价,付之商人也。各地回教商贾既多聚广府,中国皇帝因任命回教判官一人,依回教风俗,治理回民。”“判官为人正直,听讼公平。”“伊拉克商人来此方者,皆颂声载道也。”

——据《苏烈曼游记》(851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史料价值,并从史料与所学史实相结合的角度概述当时的阿拉伯帝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交往。
2023-04-07更新 | 536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科学论断,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材料二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进入动荡变革时期。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世界历史”形成的论述,分别概述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形成的作用。分析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这一世界历史现象的科学论断。
(2)指出材料二中恩格斯研究历史的方法论。结合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评析“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的表现。
(3)1985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著名论断。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21世纪以来在和平与发展主题下的世界历史特征。
2023-07-17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宋代的发展情况,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而另有一些国外学者认为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认为宋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停滞状态,没有制度性的突破。

——据【美】罗兹·墨菲《东亚史》、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整理

评析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先后到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方面书籍925种,撰著《本草纲目》(纲日本来是史书之一体)。《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新药374种,约190万字。书中关于“疟疾寒热,用青蒿一握,水二升,捣汁服之”的记述,曾助力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研制“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草纲目》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获得“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称誉。

——摘编自王家葵《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材料二   《心血运动论》是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于1628年公开发表的。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哈维设想“通过血液循环运动在人体内进行,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之后,哈维对动物体作了更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经过几十年不懈地努力研究和大量事实为依据,最终完成了《心血运动论》。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人们上千年的关于心脏运动和血液运动的经典观点,提出血液是循环运行的,心脏有节律地持续搏动,是促使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动力源泉,彻底打破了统治西方医学界长达1500年之久的“盖仑血液潮汐理论”。该书的出版震惊了当时的医学界和生理学界,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

——摘编自郭继宏《哈维“心血运动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本草纲目》和《心血运动论》的特点及其成书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本草纲目》和《心血运动论》的共同社会价值。
2021-12-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期间,英国的人口只占全世界人口的2%,却具有相当于全世界40%~60%的现代工业能力。英国纺纱业的机械化,比单个生产力提高了300400倍。伦敦是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政治中心和新闻中心。可以这样说,造船技术、蒸汽机和动力织机不断改变世界均势,蒸汽机和动力织机把英国推到19世纪世界领导国的地位。

——《英国百年经济奇迹》

材料二   马嘎尔尼使团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并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而且,清朝政府对于英国人将各类专家的名字放在使团官员前面而感到大惑不解:“此项人等,既称官员,何以名列在天文、医生之后?”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材料三   在《盛世危言·后编·自序》中,郑观应明确指出,“商战重于兵战”,兵战固不可忽视,但是“末”,商战才是真正重要的,是“本”。要进行商战,必须有大量丰富而价廉物美的商品进入市场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而这需要有强大的工业做后盾。

——《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领导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人对西方工业文明态度的变化。
2022-03-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史料注释】从19375月起,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图为根据地的民众举行地方代表和政府成员的选举。


【史料注释】华北人民政府宣告成立的布告。这个由中共和其他民主人士合作的统一的人民政府,是行将诞生的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


请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或补充)一个时期并就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进行评述。(要求:史实准确,论从史出)。
2024-03-18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全国卷统编版,12+3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各派学者竞相讨论的一个文化焦点,文化复古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和海外新儒派辩证观点是其最典型的代表,文化复古主义全盘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把传统文化放置于现代化建设的最高因素地位,这是一种盲目追捧和崇拜中国传统文化的极端主义倾向。文化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作用。海外新儒派坚信传统文化应该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动力的同时,承认传统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摘编自高京平、吴亚超、邢飞《对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探析》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评析材料中关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观点(两个及两个以上),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得重复材料观点,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11-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下关一中备考联合2021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说:历史本不可分,“因为总史不易研究,才分为若干时代”。年鉴学派创始人布洛赫也说:“从古到今的历史本来不能割断,只是因为一个人的生命过于短暂而历史的范围过广,所以才需要断代研究,但不论是哪一段历史的研究都不能画地为牢,闭关自守,而必须看到别的时代,上下古今互通声气,因为唯一真实的历史是通史。”“时期”的划分往往还会把研究者的视野拘囿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定区划中,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形成限制。

——据行龙、李全平《反思与前瞻: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再出发》


根据上述材料,以人们在研究中外历史时做出的任意一种历史分期为例,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评析。(要求:论题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3-17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