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从表中能解读的信息是
A.中共中央工作重心转移B.北伐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敌后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
2020-11-2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三次双基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其著作中列举了大量事例,分析得出“君”这一称谓在《尚书》《左传》《礼记》《汉书》等古籍中属于普遍称谓,其本身并无特殊含义,后世也常用于朋友和夫妇之间。顾炎武对“君”这一称谓的解读
A.反映君主专制已走向衰亡B.反映其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D.具有一定程度的启蒙意义
2022-01-19更新 | 27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论语·雍也》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一直以来的传统儒家学者对此段文字都避而不谈。19世纪末,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对此特别作出解释说:“盖当时旧制,见国君必见其夫人。如今泰西诸国皆然”。同时期谭嗣同在自己的《仁学》中提到“仁之为道也凡四:……曰男女内外通,子见南子是也”。1903年湖北学生在报刊发表的《支那女权愤言》也认为孔子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是一种礼节,是尊重女性的体现,并提出“孔子而生于今日中国,有提出男女平等之问题者,孔子必与于名誉赞成员之列,而不否决之也”。

——摘自夏晓虹《晚清女权思想渊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对“子见南子”态度的变化及出现新解释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孔子和儒家思想出现不同解读及其不同时期地位变化的原因。
2021-08-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四)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
②“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投身于太平洋战争
③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
④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6-15更新 | 3957次组卷 | 42卷引用: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代以来,民间相传豆腐是南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块豆腐作坊石刻(如下图),其中表现了浸豆、磨豆、过滤、点浆和镇压成形等生产上序。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民间传说史学价值得到验证B.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得到实证
C.豆制品在汉代民间基本普及D.石刻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
6 .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第一个文告《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对临时政府的施政方针作了如下的规定:对内要实现民族、领土、军政、内治、财政的统一,对外要将清政府“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持和平主义,……循序以进”。对此解读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A.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南京临时政府明确提出反帝的目标
C.该文告的发布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彻底结束
D.对内强调统一有利于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021-08-23更新 | 955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列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①处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B.②处文明有《汉谟拉比法典》《吉尔伽美什史诗》
C.③处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D.④处的火药早在8世纪时就传入欧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和世界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9 . 如图为冯天瑜编著的《中国文化史》所载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图,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图
A.文化区域差异导致政治分裂 B.春秋战国政治文化中心位于秦
C.区域文化呈现融合发展趋势 D.春秋战国逐步形成了文化认同
10 . 19世纪70年代,江南制造局经费收支状况大致是,光绪元年(1875年)达到接近55万两后,次年开始出现小幅下降,光绪三年(1877年)减少至20万两,光绪四、五两年(1878年、1879年)虽有所回升,但亦未达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水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实业救国思潮日渐衰退B.自强运动潜藏发展危机
C.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洋务企业竞争意识不足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