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从他的仁爱出发,“仁者,爱人”,“忠恕为仁”,他秉持一种以人同此心的假定为基础处理夷夏关系。他主张夷是可变的,各族可以亲近兼容。所以传统处理夷夏关系的原则就是‘观德不耀兵”……儒家强调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应当以德服人……在此,孔子提出了自己的民族政策,即主张各族人们和平共处,友好往来,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之后,自然融为一体。孔子还明确指出武力征服强权压制的办法后患无穷。

——刘厚琴《儒学与汉代社会》

材料二   汉武帝统治时期以儒学处理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汉武帝在统一过程中除对匈奴、南越用兵征伐外,其余基本上是通过和平交往逐步实现的……汉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统一,重视的是政治统一,其他如文化、习俗、社会组织、经济形态,可以“尽如故”……汉武帝不断招抚匈奴降将,争取、分化、联合少数民族进步势力,以德服人……武帝即位之初按传统搞过和亲,但匈奴贵族反复无常,侵扰仍未中止,才迫使他兵戎相见……儒学及汉武帝的民族政策对汉代及后世封建时代处理统一过程中的民族关系,开拓、发展和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人在大一统影响下保持一种民族凝聚力,使中国能以统一的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刘厚琴《儒学与汉代社会》

材料三   隋唐时期汉族与突厥、吐谷浑、吐蕃、羯、回纥、南诏、西域等民族广泛融合,形成中华民族新的代称——“唐人”,奠定了现代中华民族的基础。至今,海外的唐人街、唐服唐装、东亚一些国家的唐代建筑等,无一不是唐代民族融合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结果。

——公茂虹《解读中国梦:一个古老民族的百年梦想》


完成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处理夷夏关系的主张。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和唐太宗为分别采取哪些民族政策推动民族融合?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民族政策有何影响?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2 . 下表是沙俄、苏俄、苏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四年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产量呈现下降趋势
B.新经济政策时期呈现上升趋势,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产量仍未达到一战前水平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所以粮食作物产量有所上升
D.重点发展重工业造成粮食作物耕作面积有所下降、粮食作物产量增幅不大
3 . 由下表可知,在唐代

①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②进士科更能选拔有处理政务能力的人才
③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④唐诗创作的繁荣与进士科考试密切关联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5-05更新 | 46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公元69年,罗马元老院和人民授予皇帝维斯帕芗以治权。相关法律提到“神圣的奥古斯都等不受任何成文法律或平民决议的约束,维斯帕芗也不应受这些法律和平民决议的束缚;神圣的奥古斯都等依循任何法律或提案所做之事,维斯帕芗也都可合法地做同样的事。”对此法律内容解读准确的是
A.罗马的君主专制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
B.罗马法已经形成内容完备的法律体系
C.罗马的元老院和平民合作重新掌握了国家实权
D.罗马皇帝以民主名义解决了公共权力来源问题
5 . 如图漫画《力主迁都》反映的是民国元年的时事政治。漫画中左下方穿西装的“孙氏”正用一根绳子,拴住右上方以天安门为表征的“北京”,拼命往南拽。对该漫画主题解读最合理的是
   
A.孙中山着力防范旧官僚势力B.南京临时政府与清王朝对峙
C.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群众基础D.革命党人重在逼迫清帝退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诸国)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

材料二   左宗棠事变年表

1852年(咸丰二年)太平军围攻长沙,左宗棠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
1860年(咸丰十年)随曾国藩襄办军务。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
1862—1864年
(同治元年至三年)
左宗棠率部在浙江与太平军交战,从太平军手中夺得金华、绍兴、杭州等地。
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致力于创办军事工业,在福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造船厂。
1868—1874年
(同治七年至十三年)
左宗棠协助李鸿章剿灭了华北地区农民武装西捻军。
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在兰州创办甘肃机器制造局。
沙俄于1871年侵占伊犁,左宗棠力主收复。
1876—1878年
(光绪二年至四年)
左宗棠出兵新疆,打败叛乱势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1880—1881年
(光绪六年至七年)
清廷派员出使俄国,重议伊犁条约。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挺进。沙俄被迫放弃一些侵略要求,清朝收回伊犁。
左宗棠筹建多年的“甘肃织呢总局”正式开工。

材料三



(1)综合材料一,概括列强侵华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以左宗棠的历史功过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3)材料三中的宣传画创作于1912年,画中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字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
2019-11-1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王家范指出:“自汉而后两千年,国家控制方略时有变异,由秦开创的大一统体制则脉相承,分久则必合。然追究秦制,由涓涓之流汇成江河,实为春秋战国社会变迁的集大成者,其变由来已久。”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国家控制方略完全传承秦制B.秦制是由一系列变迁构成的
C.商周封建是秦大一统的基础D.中国大一统体制具有传承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诗经·周颂》中的祭文有谓:“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丕)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开始出现B.强调血缘关系维护政治联系
C.“家天下”的制度因此形成D.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主宰
9 . 下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共同掌握行政B.三司使专掌财政,枢密院专掌军政
C.台谏的设立,分散了宰相的监察权D.利于防范宰相擅权,提高行政效率
2020-12-27更新 | 349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二战后,抽象主义因其代表人物反对意识形态捆绑,被美国政府认为有共产主义倾向,是"敌方阵营的艺术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却又认为抽象主义"自由的表达"符合美国价值观,彰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于是通过大力扶植确立了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美国
A.与苏联的关系略有缓和B.在冷战中处于劣势地位
C.主流价值观发生了变化D.冷战思维影响艺术解读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