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程朱理学把“理”当成最高的本体,把宇宙实体和宇宙规律与儒家伦理的原则结合起来,在道德实践上,“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虽然这个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有其很强的道德规范和指导功能,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所抑制的。因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所以,从理学到心学,宋明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逻辑的内在的展开。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材料二:宋明理学曾在启蒙运动时期被广泛推崇。伏尔泰就曾指出,“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当然,伏尔泰为了达到反对宗教神学的目的,对中国文化和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赞美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就其结果而言,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极度赞美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倒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麦克尼尔《世界史》等

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推崇宋明理学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能与欧洲启蒙思想“等量齐观”吗?说出中外启蒙思想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影响有何不同?
2024-01-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朝建立后,沿用了北周的音乐制度。隋文帝认为肃清北周的痕迹十分重要,大臣们则认为将隋朝的礼乐全面恢复为华夏正统之音更为重要。于是隋文帝“命工人齐树提检校乐府,改换声律,益不能通”。这时,大臣郑译出来主持继续改革。他从胡人乐师苏祗婆的胡琵琶音律中推测出古乐的七调十二律,后来经过博士何妥等人的干涉,以“黄钟一宫,不假余律”的方法暂时结束了此次音乐制度的更改。不过,随着平陈后更加正统的南朝旧乐来到北方,新一轮改革又开始了。史载:今平蒋州,又得陈氏正乐。史传相承,以为合古。且观其曲体,用声有次,请修缉之,以备雅乐。……后周所造者,皆是新造,杂有边裔之声。戎音乱华,皆不可用。请悉停之。……及大业中,炀帝乃定《西凉》《龟兹》《天竺》《高丽》……以为《九部》。乐器工依创造既成,大备于兹矣。

——摘编自曾磊《隋文帝对礼乐典章文化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音乐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音乐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3-12-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由显入微,从疑得信,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

材料二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相继开设了英文、法文和俄文等馆,还增设了天文算学馆。接着,清政府又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这一时期,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以及社会改革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

——整理自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三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作为国家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在培养科学建设人才,使科学研究服务于国家的各项事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56年,国家制定了《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拉开了向科学进军的序幕。蒸蒸日上的建设热潮,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一大批在海外学习、工作的科学家为了报效祖国,放弃优裕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国。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得到革故鼎新的进步与发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四2023年2月,美国司法部国家安全局与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宣布联合成立“破坏性科技突击小组”,以阻止向“对手国家”非法转让敏感技术,对与中国高科技企业开展合作的“美国人”进行执法,从而在超级计算和超大规模计算、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设备和材料、量子计算和生物科学等更大范围内进一步阻断美国科技人才与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合作。

——摘编自马萧萧《美国对华科技人才制裁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徐光启推崇《几何原本》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末清初时期相比,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有何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科技事业得到革故鼎新的进步与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美国对华人才的制裁。
2023-11-2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官员的选拔与考核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除此之外,还有 4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唐代对流内官员和流外吏员按照不同标准实行分类考课。其中针对流内官员的考课标准可以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政府着眼于官德品行。“二十七最”则是根据官员职位职能特点的不同而提出的具体要求。各地各部门先行考课并将考课结果编制成册形成“考簿”,然后逐级检勘、汇总,最后上报至尚书省考功司以待会考。最后由皇帝确认后生效,作为官吏俸禄增减、品阶升降甚至职务变动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殷文明《唐代官吏考核与监察制度的互洽逆转及启示》

材料二:“癸卯学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属普及教育性质,其课程有读经讲经、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中学堂属普通教育性质,课程有物理、化学、法制、理财、图画、体操等。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设高等学堂和大学堂,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大学堂分为政法科大学、工科大学、商科大学等。与上述各级学校并行的,还设有高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类。

——摘编自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官吏考课制度的特点并简述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简析“癸卯学制”的意义。
2023-10-16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文化经过春秋战国的争鸣与实践,已然成为秦汉以来统治者实现儒家大一统治边思想的有效途径。秦朝通过边疆区域移民方式,令华夷混居杂处,引导边疆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汉朝根据边疆民族文化特点,采取“以其故俗治”的文教策略,努力倡导中原民族与边疆民族的多元互动,受到良好的效果。蜀汉诸葛亮针对夷人“征巫鬼,好诅盟”的风俗,亲作“图谱”以示尊重,目的是将儒家文化引向西南边疆民族区域。南北朝时期,北部边疆民族纷纷内迁,在风俗习惯上禁胡语、着汉服、改汉姓,鼓励与汉人通婚。唐朝则把“和亲”“羁縻而治”文教理念运用到了极致,在宽容的宗教政策基础上,将唐朝的“声威”和“教化”传播到遥远边疆民族区域。清代采用“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宣”的“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尊俗重教的治边文教措施。

——摘编自程妮娜《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二   随着斯大林时代的到来,苏联开始以行政命令在少数民族中强制推行俄语学习,这样的语言政策一直延续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强制的语言政策下,到1989年非俄罗斯民族人口中已有68.4%的人掌握俄语,但少数民族语言的实用领域也相应地萎缩,排挤、歧视少数民族语言的现象一直存在。以语言的同化抹杀民族差别、实现融合的政策尽管得以强制施行,但在实际上引发了少数民族成员的抗拒心理。同时,斯大林极力抬高俄罗斯民族,将其称为“苏联各民族中最杰出的民族”,“是公认的苏联各民族的领导力量”,并公开在历史、文化方面贬抑其他民族。这种意识形体的宣传,从短期来看,主体民族的优越感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情感,加重了非俄罗斯民族的不满和对抗心理。从长远来看,滋长了各加盟共和国对联盟中央的离心力,为苏维埃联盟的稳定埋下了祸患。

——摘编自王东波《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统治者为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而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所推行的民族政策的失误,并思考其对我国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2024-02-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俾斯麦担任宰相期间,德意志帝国实行均势外交,缔结了以下主要条约(见表)。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将俾斯麦解职,并拒签再保险条约,德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时间名称参加国内容简介
1873年三皇同盟条约德、俄、奥如果遇到有第三国侵略危及欧洲和平时,三国应该立即商讨共同的行动方针。
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德、奥缔约国一方遭到俄国的进攻,他方应以全部兵力援助,并不得单独媾和;一方遭到第三国(指法国)进攻,他方应采取善意的中立。
1887年地中海协定英、奥、意在俾斯麦的推动下,三国共同维持近东现状,保护黑海海峡和确认土耳其对保加利亚及小亚细亚的宗主权,共同抵制俄国影响在土耳其的增长。
1887年再保险条约(相对于德奥同盟条约)德、俄缔约国一方如与第三国(法国和交战时,另一方应保持善意的中立,德国承认俄国在保加利亚占优势的合法性。

     ——摘编自姜爰晟《卑斯麦外交模式及其启示》

材料二   德国要成为世界政治大国!这句话本身就足以引起欧洲和世界的震动。亨利·基辛格博士有句名言:“至少300年来,德国的地位问题一直是欧洲稳定的关键所在”。自从1871年俾斯麦通过铁血政策统一德国后,德国就没让欧洲和世界歇心过。这个能量特别巨大的民族,表面严肃但内心却蕴藏着炙热的欲望岩浆,他们不甘平庸的行为,希望“要么不干,要干就要杰出”,结果却是“要么像圣人,要么像魔鬼”。

     ——摘编自孙恪勤《德国,走向政治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均势外交的特点,并指出1890年后德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目标能否实现,并简要说明理由。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记述文献
史料一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后汉书·东夷传》
史料二自出发地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浦),船行约五个月,至都元国(今越南岘港);又船行四个月,至邑卢没国(今泰国叻丕)……又船行两个多月,至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纳姆),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汉书·地理志》
史料三九年(公元97年),徼外蛮及掸国(今缅甸)王雍由调遣使重译奉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后汉书·西南夷传》
史料四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武帝)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支、身毒国《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   中国丝织品的西传,在元代又出现了一个热潮。早在蒙古西征时期,就把一些中国织匠带到伊斯兰世界。元朝初年,我国就在泉州设立了市舶司,专门掌管海外贸易。元朝政府于1284年在杭州和泉州设立市舶都转运司,由政府出船只和本钱,招人前往海外经商,然后分成。14世纪上半叶,大旅行家汪大渊从泉州出发,两次乘海舶周游世界。元代中西往来活动的高峰,当推马可·波罗的访华。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国人头脑中的“西方”概念,已从两汉与唐宋时期的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实实在在地扩展到了欧洲。欧洲使者不断东来,蒙古也派使者西去。

——摘编自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各文献记述蕴含的有关汉代对外交往的历史信息,并具体阐释这些文献记述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其成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已任……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渐进模式

——姜守明《高中英国史教学与史学范式》


材料二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胜,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酋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大法官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统钦定,且终身任职,有如罗马元老制之子遗。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爆发为千钧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阳光”。

——夏玉成《阳光与闪电: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价值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法两国在变革的方式和内容上有何差异。
(3)综合材料一、二,概述“阳光革命”和“闪电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9 .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之初与我国建交国家情况统计表

时间数量建交国家
1949年10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朝鲜波兰蒙古东德阿尔巴尼亚
1950年9越南印度印尼瑞典丹麦缅甸瑞士列支敦士顿芬兰
1951年1巴基斯坦
1952年0
1953年0

材料二1953年朝鲜战争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不利形势。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主要与什么性质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这反映了我国外交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国初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3)据材料三,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意义。

2017-07-02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96年5月,盛宣怀到汉阳铁厂任事,汉阳铁厂遂从官办过渡到官督商办企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阳铁厂招商章程中指出)拟先招商股银一百万两,仍以一百两为一股,自入本之日起,第一年至第四年按年提息八厘,第五年起提息一分。此为本厂老商,必须永远格外优待。办无成效,额息必不短欠;办有成效,余利加倍多派。嗣后气局丰盛,股票增价,其时推广加股,必先尽老商承认,有旧票呈验,方准其纳入新股,以示鼓励旧商而杜新商趋巧之习。

--张之洞《铁厂招商承办议定章程折》

材料二     官督商办汉阳铁厂初期资本构成。

投资者投资数额(库平银,两)占总额(%)
轮船招商局25000025.0
电报局22200022.0
中国通商银行32850032.8
萍乡煤矿10000010.0
钢铁学堂390003.9
南洋公学60000.6
古陵记365003.7
上海广仁堂200002.0
总计1000000100.0

注:古陵记是盛宣怀家族化名;广仁堂是盛以办慈善为名的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系《汉冶萍公司史》(油印本)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阳铁厂初期资本构成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3-12-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