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收集了一些法律条文。

甲同学收集的是中国秦朝“秦律”的部分条文,并整理如下:

《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乙同学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看到了下列条文: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请回答:

(1)根据甲同学搜集的信息,概括《秦律》的特点?

(2)从乙同学收集的《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中,你认为哪些规定值得肯定?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制定《秦律》和《民法大全》的共同目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基层治理关乎社会稳定,宋朝以来绅士阶层随着科举改革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在基层治理中愈加发挥重要的作用。某学校学生就此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绘制:宋朝以来社会治理结构图


材料二   某同学整理:宋朝以来绅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

社会问题解决方案
均田制崩溃以后,国家不能越过地主阶级直接掌握土地与农民。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地方绅士阶层难以获得政权,成将自己的经济、文化力量上升为政治力量控制乡村社会,出现了国家与地方社会脱节的现象。方案提出内容结果
三舍法北宋王安石将各地选送的太学生分为三等,层层培训选拔官员,改革单纯通过考试选拔官僚的制度。变法的政治实验失败。
学校取士北宋程颢通过学校选拔官员并要求由儒家学者主导文化教育并获得向朝廷推举官员的权力。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采纳。
科举理学化南宋姚勉通过科举理学化,让皇帝承认信奉理学的乡村绅士才是国家选官的恰当对象,承认他们在乡村社会的文化权力和政治地位。理学的最高解释权归皇帝,将升科举、理学与官学体系结合,秀才和举人成为功名身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宋朝以来社会治理结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以绅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的相关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2020-05-13更新 | 23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5月统一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3 .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节选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臣民义务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2)历史资料的阅读、比较和信息收集能力,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能力。某同学以20世纪初中国的两部宪法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对象。他已经完成了资料的部分整理,请帮他将关键的历史信息提取完整,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家权力归属君权至高无上
民众权利人民享有各种人权
历史意义清政府在革命浪潮下自救的无奈尝试,仍立足于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失败。

2020-08-0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某班同学围绕“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展开研究性学习,设计了如下示意图。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市场体制B.分配机制C.产业结构D.经济模式
2019-12-08更新 | 22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5 . 某校高二同学学习历史必修3后制作如下大事年表,开展研究性学习。


(1)此大事年表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至少写出三处)
(2)据大事年表及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在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并从思想方面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现代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如何认识文学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4)综合大事年表内容及以上问题信息,分析大事年表对历史学习的意义。
2019-01-2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围绕“中国科技成就”展开研究性学习,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研究性学习卡片,请指出其中有几处错误
A.1
B.2
C.3
D.4
2019-01-2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生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有关“西方政治文明”的一组探究材料

探究主题一英国的制度创新

该表是在“英国的制度创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某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材料
结论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1)有同学认为,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并说明理由。

探究主题二1787年宪法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和华盛顿均是在中美两国由君主政体转变为共和政体的关键转折点上,被推上了历史舞台。然而,华盛顿取得了成功,美国后来居上,其成熟的宪政体系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相反,孙中山创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为什么美国能成功建立共和制度,而中国却一再出现专制复辟?人们不禁要追问:同途何以异归?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2)材料中美国“成熟的宪政体系”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孙中山创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昙花一现,很快夭折”的原因。
2019-01-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同学把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清明的表现
②阶级结构变化
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
④制度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 . 某校高二同学学习历史必修3后制作如下大事年表,开展研究性学习。

………………
公元前500年西学东渐、孟子、百家争鸣古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
1500年明后期中国传统科技的总结与突破、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东学西渐、欧洲文艺复兴、牛顿经典力学形成
1700年《红楼梦》、京剧形成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
1800年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兴起魏源出版《海国图志》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兴起、社会主义思潮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850年维新变法思潮空前高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进化论发表、印象主义画派出现、电影产生
1900年“中体西用”文化思潮、三民主义提出、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现代主义兴起、量子论提出、相对论形成、电视发明、计算机诞生
………………


问题:
(1)此大事年表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
(2)据大事年表及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在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现代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如何认识文学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4)综合大事年表内容及以上问题信息,分析大事年表对历史学习的意义。
2019-07-29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方法一   史料研读

材料一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皇帝的做法。本质上反映了什么?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

材料三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方法二   问题讨论

(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4)某同学整理了有关“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特点”的内容。请补齐空缺部分。

①皇帝独尊,如:皇帝自称“朕”。

②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皇帝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8-10-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富平县蓝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