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先秦时期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礼》中记载“大司徒”负责实行荒政和救济孤寡等;“遗人”具体负责日常及灾荒时的救济与施舍;《周礼•地官司徒》中记载了“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十有二曰除盗贼”等荒政措施.还规定了“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购(救济)”的救助措施;在为齐宣王解说周文王如何治理国家时.孟子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强调“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墨子主张通过利他和利我从而达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特点。
2023-05-21更新 | 304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学者统计的1949-1985年京广线(北京—广州铁路线)两侧新开办的大中型企业数量。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周边国际形势日趋紧张B.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平衡
C.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D.国民经济布局得到改善
2024-03-17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趋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
①从秦汉到晚清人均粮食占有量逐渐下降
②生产技术进步影响隋唐至宋元粮食供求
③高产作物使明至清前期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
④赋税制度变革影响了清前期人均粮食占有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19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宣传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发挥着“时代镜像”的重要功能。



图1人民美术出版社(1952)       图2   南京市防疫革委会(1968)

图3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图4   国家卫健委(202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幅或从整体上解读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2-1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5 .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葛天氏(远古部落名)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歌曲):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C.原始农业获得一定发展D.神权政治色彩明显
6 . 下列对表格中的史料解读合理的是(     
竹枝词

出处

作者

南瓜莱菔杂芸薹,种遍山隈与水隈。
一带平畴将绿绕,好风吹送稻香来。

《利川竹枝词》

吴子丹

包谷根从石罅寻,石田戴土土如金。
秋风莫扫野鸡啄,传说天荒救老林。

《业州竹枝词》

周鲲化

漳濁漳清年复年,鸬鹚陂外水如烟。
桑麻匝地禾苗绿,犹是西门旧溉田。

《业城杂咏》

洪良品

表:湖北恩施竹枝词
A.史料可用于研究当地饮食结构B.此地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
C.表中竹枝词创作于宋初至元末D.此处的百姓生活富足安逸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为正值、负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3)。



1886- -2002 年美国GDP增长率波动

——摘编自【英】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等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而同期美国GNP只增长了68%,年均增长率只为2.3%。1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7%,19861990年分别为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

——摘编自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1917—1940年苏美两国经济均出现增长的相似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
8 . 洪水神话是以洪水为主题的神话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如犹太人《圣经》中的诺亚方舟神话,古印度《摩奴传》中的洪水故事,中国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传说等等。其比较普遍的程式为:人的罪恶—洪水惩罚一人类再生。下列对洪水神话解读正确的是(     
A.神话故事完全不具备史学价值B.人类文明的产生具有相通性
C.东西方早期洪水神话具有共性D.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纪念】

材料一   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对辛亥革命的态度颇为暧昧迂回。1912年“双十节”,国务总理赵秉钧代表袁世凯恭读祭文,只以“时会既开,国风丕变,帝制告终,民豪聿见”数语,表现民国肇建过程,肯定诸位烈士终结帝制之功,对民族革命几乎不提。随着北伐的胜利,中国国民党逐渐取得政权。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在肯定辛亥革命具有两层意义的同时,使辛亥革命民族革命的性质之中加入了反帝内涵,这是对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引申。

——摘编自何广《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

材料二   193810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对辛亥革命中各政治力量的联合,促成革命成功,给予充分肯定。194110月,中共中央作出的《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称:“今年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的三十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应当举行热烈的庆祝与纪念。各地共产党员应向人民作广泛的解释,使每个中华民族的男女一致明白十月十日这一天……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活中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天。”

——摘编自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在辛亥革命纪念问题上所持态度的异同点,并简要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纪念辛亥革命活动中所选的宣传角度,并分析上述宣传角度的历史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高潮时间引进对象手段规模
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
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
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