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人类逐渐定居下来。下列作为原始人类定居有力证据的是(     
A.鄂西鲢鱼山一洞穴遗址发现了距今年代为9万——12万年的用火遗迹
B.西安早期遗址出土磨制的石斧、石镰、蚌镰及陶罐中的粟与菜籽
C.《庄子·盗趾篇》记载“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D.考古发现一墓葬中有50条铜链、200个铜珠、5个吊坠和1个铜冠等铜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已发现上千座古代玛雅城市遗址,大量的精美彩陶、拱顶式的石料建筑物、刻有文字的碣石以及雕塑和绘画艺术珍品得以出土。1946年发现的波南帕克神庙壁画,精美程度和与印度阿旃陀石窟、中国莫高窟、克里特岛的克诺萨斯宫媲美。据此可知,古代玛雅人(     
A.以神庙为活动中心B.建立了城邦民主制国家
C.广泛吸纳异域文化D.创造出高度繁荣的文明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随着三星堆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关于三星堆文明与域外文明、夏商王朝之间是否存在交流关系,学界争论不息。有学者认为,要论证两者之间、两个文化或者文明之间发生过密切的交流,应当符合几个条件:一是时间上基本同时,不应相差数百年甚至更长。二是在距离上,两者之间的距离应该接近。如果很远,应当找到中间的环节。三是两者应当极为相似,而不是貌似,以至于很难认为他们是独自发明的。三星堆和夏商王朝的交流符合上述条件,如玉璧、玉琮、戈,都是最好的证据。而论证三星堆是否接受了境外文明的影响,也应该符合这几个条件。这主要说明(       
A.发掘考古文物,是决定上述三处文明交流关系的终极证据
B.三星堆和夏商王朝的交流关系,已有充分的证据证实
C.论证三地交流关系的关键,还应包括更多史料和相关物证
D.三星堆遗址因地缘关系,受到境外文明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2022-12-21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八)(11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古代文明绚烂多彩,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华美文物揭开神秘面纱。如图,长江流域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璋”和黄河流域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牙璋”,二者不仅“撞脸”,且均属仪仗用具。这反映了(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早期文明交流较为频繁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D.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高超
5 . 作为浙江宋韵文化的地标,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建筑复原方面,可谓面面俱到。比如《思陵录》记载德寿宫“正殿五间、朵殿两间,各深五丈。内心间阔二丈,次间各阔一丈八尺……。”考古也出土了一些建筑基址、建筑构件,这些记录和发现首先提供了德寿宫的部分原貌。有些内容没有记载,比如飞檐起翘多高、上面装什么脊兽……如何复刻,除了《营造法式》和现存宋代建筑,宋代绘画成为交叉考证的依据。由此可知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A.完全复原了南宋时期宫殿的景象B.已具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
C.复原过程中采取的是二重证据法D.作为新建筑没有任何研究的价值
2023-11-08更新 | 358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根据公开的考古材料,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亦称“孔子问礼于老子”或“孔老相会”)的数量有30余幅。这些画像石主要出土于山东、江苏、陕西三省,其中出土于山东的大约占总数的8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代(     
A.未真正推行“罢黜百家”政策B.社会教化广泛地借助画像石
C.民间偶像崇拜具有地域差异D.主流思想决定绘画创作题材
2024-02-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考古工作者曾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发掘出一件文物“双面人形青铜神器”。这个青铜面具有着显著区别于河南殷墟文物的独特风格,但与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神似。据此可知(     
A.南方同属中华文明母体B.巴蜀文化传播广泛
C.商文化对南方影响较小D.南北文化交流频繁
2022-12-04更新 | 32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下表可知,新石器时代陇东地区(     

文化遗址

考古发现

甘肃大地湾早期文化(距今约 7800年)

发现黍、粟

甘肃西山坪大地湾一期文化层(距今约7800—7300年)

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家鸡遗骨

甘肃马家窑文化林家遗址(距今约5000年)

出土了多达1.8立方米的黍等粮食作物

A.与其他区域文化交流较频繁B.文明发展多元一体的特色明显
C.饱受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冲击D.是中国原始农业的重要发源地
2023-12-3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据考古发现,在三峡一带出土了大量陶支座,数量多,形状复杂,这些支座都好似一种模拟物,有的似猪嘴,有的似羊角,有的似鸟喙,有的似蘑菇……一般认为它是圜底陶容器的支垫物。下图为大溪文化猪嘴形褐陶支座。陶支座的创制和使用可反映当时(     

A.自然崇拜是文明的主题B.制陶技术领先于世界
C.艺术审美融于生活劳动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
2023-12-27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世纪末,商人将农民翻地时偶然发现的一些有字甲骨贩卖至京城,金石学家推测其发现地为文献记载上的殷墟。20世纪30年代殷墟“采取古物执照”。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在博物苑的基础上开建遗址博物馆。材料表明(       
① 金石学家发现并证实了这些甲骨来源于殷墟
② 殷墟文物经历了零散发现到有序发掘的过程
③ 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互证有助于考古新发现
④ 中国成为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