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清代考证之学高度发达,形成了“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广参互证,追根求源”的考证方法。继承传统的新历史考证学得益于20世纪初年“四大新史料”(甲骨文、敦煌文书、汉晋木简、明清档案)相继发现及历史观念的深刻变革,启发历史研究者由以帝王将相为中心转向以社会生活演进为中心,从以往依靠古代文献资料到利用“上自穹古之石史,下至昨今之新闻”,都置于史料范围之内研究。这说明
A.新历史考证学丰富了历史研究视野
B.史料是新历史考证学的前提和灵魂
C.新史料运用是对清代考证之学发展
D.历史观念变革赋予传统史料新价值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2 . 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
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
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
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
2020-07-11更新 | 2911次组卷 | 30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过程性诊断(2) 历史试题(青海生)
3 . 军费与财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前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的变化


北宋前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的变化

——《历史填充图册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页 中国地图出版社


(1)指出材料一中北宋军队人数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三   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2)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明代、清代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2024-02-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西汉末年,强宗豪族就开始建筑坞堡。当时豪族地主的“大宅”不仅规模巨大,而且一般均具备相应的防御功能。嘉峪关魏晋墓出土了七幅“坞”的画像砖,“坞”的四周画有高墙厚壁,还有高层碉楼,有的坞壁上设有望楼。后来福建地区客家民居也具有上述北方坞堡的特点。这段论述意在强调坞堡建筑(     
A.军事防御功能的强大B.结构风格的创新
C.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D.历史传承与变迁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据史料记载,1917年至1940年间,苏俄(联)有段时间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粮食不断减产,牲畜不断减少,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溃
B.俄共调整政策,重视发挥商品市场功能
C.德军全面入侵苏联,卫国战争正式爆发
D.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国家资源分配不均

6 . 历史学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一则,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材料二   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

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材料三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之无兹学耳,苟其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治安有不进化者?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新史学的特点与地位是什么?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说明梁启超观点的主要目的。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 . 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说明
A.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入人心
B.古代天文记录没有研究价值
C.古代天文研究由官方主导
D.有关机构借此警示君主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下表是1576-1620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某物品的估价统计表,该物品可能是
(注:比索是一种西班牙货币单位)
时间1576年1586年1596年1620年
价值30万比索50万比索100万比索200万比索

A.玉米
B.茶叶
C.鸦片
D.白银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西方学界普遍认为现代化推动“全球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一种世界近代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启蒙运动开始就把普遍的人类共同体看作“道德追求的最高目标”,即把人类统一和世界文化统一视为最高价值。这是它为现代社会留下的最重要的思想遗产之一。现代化的早期阶段带来了世界的物理的统一,它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哥伦布500多年前首航美洲大陆。这是东西半球的第一次会合,可以说是人类对“全球”概念的最早实践。与先前的历史时代相比,现代证实着人类事物在向着全球化发展。

——岳长龄《西方全球化理论面面观》

材料二“全球政治”集中反映了国家间联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联系在全球秩序中已经超越了国家和社会。尽管政府和国家仍然理所当然地是强有力的行动者,但是,它们现实必须和一大群其他的机构和组织共享全球竞技舞台。全球政治舞台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多头政治的“混合主体体系”。

——摘编自【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事物”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为什么说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是“人类对‘全球'概念的最早实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现代化推动“全球化”。(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