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清兵入关、定鼎北京后,旗人在北京的住房是通过侵占汉人的房屋而来,政府将汉人移出内城,从而解决住房问题,“凡汉官及商民人等,尽提城南居住”。随着人口的繁衍和社会的发展,旗人生计问题愈发严重,突出表现为“无房可居者”越来越多,清政府一方面采取积极的建设住房、免费租住的办法,为贫困旗人提供免费住房、资助旧房维修和鼓励旗人“按揭”购买官房。另一方面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旗人,政府鼓励“现银认买官房”,但“如一人名下认买二所,或冒他人之名认买而获利者,概行禁止”。   

——摘编自张群《中国古代的住房权问题》

材料二   1801-1850年,英国城市住房压力巨大。一幢房屋两家十几个人合住是普遍现象,甚至地下室也挤满了人。1844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阶级的贫民窟……19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决定通过立法进行干预,制定住房标准,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城市则市政机关直接介入,参与住房建设和经营。同时继续鼓励由资本家和房地产商实行营利经营。通过住房市场化,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从1860年开始,全国主要大城市市政府利用市有地产建造住宅,市政府成为了一个大房产主。1909年,英国议会通过《住房与城市规划法》等一系列法律,禁止居住地下室,贫民窟也被清理,英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摘编自任其怿《从住房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看近代英国的城市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在北京解决住房问题措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清政府相比英国政府解决住房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如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战争的爆发,“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材料二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等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重要共识。习近平在会晤中明确告诉奥巴马,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他指出,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奥巴马也表示,美中双方需要了解对方战略目标。

“中美元首首次会晤达到了目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这次会晤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中美关系全局定下基调,即避免冲突、加强接触、密切合作。此间专家认为,这是一次历史性会晤,两国元首共同规划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进一步确立了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战略共识,对中美两国乃至亚太地区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新华网《历史性会晤战略性共识》

(1)根据材料一,归纳“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并试以世界近现代史实评析该观点。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当代新型大国关系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这里所评述的制度
A.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
D.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
2017-10-11更新 | 1581次组卷 | 3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18届高三一模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