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的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
A.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是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
B.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阻碍
D.新教伦理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2019-03-12更新 | 1968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据此可知
A.朱熹坚持践行“格物致知”理论
B.儒家思想渊源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科技发展为儒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D.理学思想极大地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2019-03-12更新 | 3126次组卷 | 3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3 . 据史料记载,商朝时期,王位“兄终弟及”的现象非常普遍;西周时期,王位“父死子继”则成为定制,并逐步确立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这反映了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程
B.“家国”观念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C.保障了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D.体现了王位继承者“优胜劣汰”原则
2019-03-12更新 | 3124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愚蠢的时代,也是智慧的时代”。这一观点描述的社会现象是
A.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B.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C.许多人住在城市人口密集之地,引起清洁,住房,警察及犯罪等问题。
D.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以《老人与海》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即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在水面上。“冰山原则”这种手法
A.寓含着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
B.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强烈批判
C.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简约与自然
D.彰显了美国社会独有的文学特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部分王朝的国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号”这一主题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予以说明,并总结从中得出的认识。(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在启蒙运动中,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著作的启蒙学者,也奉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这主要是因为
A.自然科学尚未完全成熟
B.哲学家的成就最突出
C.哲学革命是运动的目标
D.批判宗教神学的需要
2019-02-22更新 | 2447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之初两大政党的情况。据此推断,两党斗争的焦点应体现在
A.是否拥护君主专制
B.是否实行政党政治
C.是否拥护民主政治
D.是否拥护袁世凯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正式开幕。1月28日上午,顾维钧代表中国在“十人会”上就山东问题发言。他从历史、文化、经济、战略诸方面有力地阐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也不容争辩的领土,并直截了当地提出“根据和会承认的民族主义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中国有权收回(山东被占的)那些领土”,“中国代表团相信,和会在考虑处置胶州租借地及德国在山东的其他权益时,会充分重视中国的根本和崇高的权利,即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权利,以及中国对世界和平的真诚愿望”。
从5月上旬起,顾维钧与美国、法国等代表团积极交涉,力求中国能在不承认山东问题条款的前提下签订和约。5月底,中国代表团因内部意见不一而呈停顿状态后,顾维钧勇敢地挑起代表中国的重任,成为代表团实际上的主持人。6月28日,对德和约举行签字仪式,在列强拒绝中国保留签字的要求,而北京政府又无指示的情况下'顾维钧果断做出拒签和约的决定。这一举动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也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在与列强交涉中“始争终让”的惯例,成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一块醒目的界标。
——摘编自朱汉国、杨群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七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维钧力争山东主权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韵外交立场作出简要评价。
2019-01-30更新 | 7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陕西咸阳市高三模拟03文综历史试卷
10 . 1620年,一群为了躲避国内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轮船来到北美,他们共同签订了一个协议。协议表白对英王的忠顺,并本着契约的原则,自愿组成一个“实行公民治理的政治团体”,制定公正平等的法律,服从合法的权威。该协议
A.体现了建立自由法治秩序的要求
B.引发了英国宗教改革的爆发
C.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的学说
D.构建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框架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