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任何实行层级制管理的国家都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就国内政策而论,拿破仑可比得上开明的专制君主。他感兴趣的是技术效率而不是抽象的意识形态。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有效地统治了国家。他把法律编集成典,使行政机关置于中央集权制下,组织国民教育体系,建立法兰西银行,并就法国的教会和国家间的关系与教皇达成协议。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渴望复辟旧制度或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是存在的,但是,大多数人因他结束骚乱和建立起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有些事情,诸如全国性法律的制定和本国与外国的关系问题,是与全国各地都有利害关系的。另一些事情,比如地方的建设事业,则是国内的某一地区所特有的。我把第一类事情的领导权集中于同一个地方或同一个人手中的做法称为政府集权。而把以同样方式集中第二类事情的领导权的做法叫做行政集权。这两种集权有些地方界限不清。但从总体上来观察它们各自管辖的对象时,便不难把两者区别开来。显而易见,如果政府集权与行政集权结合起来,那它就要获得无限的权力。这样,它便会使人习惯于长期和完全不敢表示自己的意志,习惯于不是在一个问题上或只是暂时地表示服从,而是在所有问题上和天天表示服从。……我们已经说过,美国不存在行政集权,也很难在那里见到等级制度的痕迹。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中央集权化和地方分权化是现代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基本轨迹。传统地方分权国家表现出集权化的倾向。例如英国国家权力体系中尽管存在着较大范围的地方自治,但地方政府自治一直是中央政府监控下的有限自治,20世纪80年代以来集权更成为英国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主要趋向。……与此同时,20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结构非群体化、高度差异化和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中央集权国家表现出分权化趋势。例如,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是高度集权制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国逐步下放权力,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具备地方自治的集权制国家结构特征。

——2008年05月22日人民网《目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格局与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皇帝”和拿破仑在巩固统治方面的相同点,并简要分析他们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后在对待“政府集权”的问题上有什么变化?并分析美国为什么“不存在行政集权,也很难见到等级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有何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给你的启示。

2017-08-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西欧不同,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贸易立国的时期,尽管很早就有与海外的商业往来,却没有成长为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并动摇旧经济结构的力量。古代海外贸易的基础及主要内容是丝绵织品及各种土特产。中国在这方面是有有利条件的,宋元至明初与海外的贸易往来规模也相当可观,……然而中国终究由于缺乏内部市场机制的驱动,商业化的海外贸易活动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中外学者一般认为明中叶以后就衰落了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中国的出口物资主要是农副产品,其中以茶叶、生丝为大宗。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茶叶占49.33%,生丝占36.48%;1883年茶叶占43.70%,生丝占24.88%;1893年茶叶占23.71%,生丝占22.11%。……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工业品占8.97%,丝织品占3.14%;1883年工业品占18.23%,丝织品占6.67%;1893年工业品占20.45%,丝织品占7.53%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20世纪70—9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年份人民币(亿元)
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差额
1978355167.6187.4-19.8
19852066.7808.91257.8-448.9
19883821.81766.72055.1-288.4
19917225.83827.13398.7428.4
199523499.912451.811048.11403.7
199726958.615152.811805.83347.0

——《中国统计年鉴(1998)》,620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明中叶以后中国海外贸易衰落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有何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的认识。

2017-06-1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友兰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间周考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3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图一战国重要工商业中心分布图

图二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图

材料二

图三明代棉花图收贩图

图四明代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又欠缺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在这样的苛刻税收下,商贾望见关津,若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有哪些并简要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积极意义?
(2)据图三、图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分析导致这些新现象产生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清朝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商品经济所起的作用?
2017-07-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魁奈以御医身份进入凡尔赛宫后,经常引用中国典籍论证自己的思想,促使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于1756年模仿中国古代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重农主义者指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他们认为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重农主义者从自然秩序引申出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社会秩序和经济进行人为干预。重农主义加速了法国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并最终使法国成为一个小生产者掌握的共和国。

——摘编自谢新刚《重农主义与18~19世纪法国农业市场化》

材料二   雍正二年,世宗上谕:“朕自临御以来,无刻不谨念民意,重农务本,各地督抚,有丝毫妨于农业者,必为除去,扔于每乡中,择一二老农之勤劳作苦者,优其奖赏,以示鼓励。”乾隆皇帝时也下旨,以农桑为致治之本,明令严禁私宰耕牛,一经拿获,从重治罪。

——摘编自李勤《清前期“重农抑商”政策及其法律思想》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导致土地所有权碎化,革命后百年间农村土地所有者数量增加了l倍,而法国总人口增长不到l/6,年均增长率只有0.5%,农村人口几乎长期不变。这种人口格局,和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形成鲜明的反差。直到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才基本完成。

——摘编自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重农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中、法两国重农思想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社会农业现象是如何制约工业化进程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5 . 大国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值得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之下割给别国。”

——摘自《国际关系史》

(1)材料一种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要求表示反对的实质是什么?结果怎样?

材料一日本投降后,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整个日本,由太平洋美陆军总司令迈可阿瑟担任盟军最高统帅。1945年9月2日,美国发表《对盟国占领管制日本最高统帅部受降的基本指示》宣布,对日占领的目标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建立“一个以支持美国为目的负责任政府”;并宣称“天皇和日本政府的权利应从属于最高统帅”,如果主要盟国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美国政策应居主导地位。

——世界当代史讲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美国是怎样处置日本的?指出这种做法对日本对待战争罪行的态度有何影响?

材料三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指出其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

2017-05-0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子应“群而不党”,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中,“君子不党。成为士大夫政治的重要标识。韩非子说:“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他认为山东六国之所以衰弱,就是因为君主过于放纵臣下之间的互相结党营私,那些群巨朋党往往隐匿正道,追求私利,最终为祸国家。对于朋党之论,是士大夫政治博弃的重要祛码,对于朝政局面有重大影响.可以说,朋党在专制体制的背景下出现,因君主专制统治的常要而背负恶名和厄运,如此深陷于专制体制之中的朋党,自然不可能轻易地转换为与民主体制密切相关的现代政党。

——摘编自《浅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现象》等

材料二

传统中国从朋党到政党的转变出现是在20世纪初,正是由于立宪运动的刺激和训练,新知识分子群、官僚、士绅、商人群体、普通民众等才有可能联合起来、组织起来,才意识到必须以政治组织的方式来参与政治,以前官僚精英间狭小的政治联合的手段——朋党才有可能向政党转变。正是宪政制度与政党创生的密切相关性,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之争才有可能扩展成为全卧性的政治组织,以致最终建立政党。这也表明晚清整个社会的宪政追求正是政党组织生成的强大助力。

——摘编自岑树海《从朋党、会党到政党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与韩非子朋党观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代朋党与近代政党的主要区别,并分析促进近代“朋党”向政党转变的原因。

(3)谈谈你对“朋党”向“政党”转变的认识。

2017-06-1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四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崩溃性的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出现了两种挽救资本主义命运的探索和努力。一种是法西斯主义,即通过疯狂的对外侵略、扩张来摆脱危机,以德、意、日为代表;另一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同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经济政策,刺激经济,扩大就业,缓和矛盾,摆脱危机,以罗斯福的“新政”为代表。罗斯福在资本主义体系内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改革,局部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使资本主义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垂死的、腐朽的状态,重新恢复了生机。

——摘编自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动荡的政治、经济秩序,引发了苏共领导权的丧失和国家制度的崩溃,致使国家走向解体。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日和美国“两种挽救资本主义命运的探索和努力”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改革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017-08-16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县域优质高中合作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嘉靖四十五年(1565),海瑞上《治安疏》指出:“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使天下“赋役增常”,“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海瑞因此被罢官下狱。1567年,被释出狱。他的声望已为整个帝国所公认,被任命为南直隶巡抚。颁布《督抚条约》,整顿吏治,振肃司法,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百姓告发官吏贪污的案件,不拘日期,随时放告。不准民间制造奢侈品。督令势豪退还侵夺及受献之民田,严禁高利贷。海瑞到任之初,监察官即参劾他不识大体,仅仅注意于节约纸张等细枝末节,有失巡抚的体统。随后,给事中戴凤翔参奏海瑞,说他但凭一己的冲动随意对百姓的产业作出判决。1570年春天被迫辞职回乡,在提出辞职的奏疏中,他痛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1578年,海瑞与世长辞,他官至二品,死的时候仅留下二十两白银,不够殓葬之资。明代思想家李贽对海瑞的评价是:“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

——摘编自《万历十五年》根据材料分析海瑞两次罢官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的理解?

2017-05-17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时代,大小贵族各以封地为行使政令的场所,特定含义的官舍不是普遍现象。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大多存有异地仕官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西汉后期,官吏家属可随居官舍,这已是普遍现象。从两汉开始,国家义务向官员提供住房逐渐制度化,不仅是住房,官员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物亦由国家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但对于犯错误而被免职、调职的官员,历代基本上都实行一定的惩罚措施,剥夺其相应的福利。比如苏东坡的弟弟苏辙被贬到雷州时,当地官员就不给他分配住房。官员退休后,除非在工作地购有私宅,一般要把住房及所有家具杂物按清单归还,为了避免争议,多数朝代规定,官员在国家提供的住房内居住期间,不得私自添置家具,给你多少就使用多少,调任退休时按清单归还。

—摘编自迟双明编著《中国历代肃贪廉政得失》

材料二在美国,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支出,居住者则只需要缴纳象征性的年租金1美元。对联邦、州当选议员(含参众两院)实施住房租赁津贴补贴制度,具体数额由议会的金融委员会审定。法国没有实行统一的官邸制度,而是实行了住房补贴制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超标面积的住房费用必须由官员本人承担。韩国只有总统、总理以及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四个职位有专门的官邸,其他高级公务员在任期间,政府提供官宅,卸任后搬出,让给继任官员居住。加拿大政府除了为总理、国家机构负责人等准备官邸之外,还为外国驻加拿大大使以及来访的国外政要提供官邸。

—摘编自《揭秘国外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2017-05-13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届高考模拟试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10 . 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时,肯定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从新中国初期制度建设的角度,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交往频繁,国家间竞争激烈,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国际形势变幻莫测。

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古代已出现护照雏形,当时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以表示其特殊的地位和权利。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使他们在国外经商时能受到优遇和保护。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国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普遍采用。

(2)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

2017-06-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