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清初思想家李颙指出“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穷理致知,反之于内,则识心悟性,实修实证;达之于外,则开物成务,康济群生。……明体而不适于用,便是腐儒:适用而不本于明体,便是霸儒。”这一言论 (     
A.表达个性自由的愿望B.体现经世济民的观念
C.蕴含离经叛道的倾向D.宣扬空谈心性的主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圣人形象,早在孔门弟子那里已经大致形成,但是,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公认。到了汉代,孔子渐渐成了从官府到民间共同推崇的圣人。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不仅肯定了孔子是圣人,而且推崇其为“至圣”,认为孔子是从圣人中走出来,出类拔萃、独步天下的人物。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批孔,“打倒孔家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纷纷揭批孔子,认为孔子是封建礼教的代表;孔子尊君,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门伦理,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认定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哲学家,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也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孔子的智慧到今天仍然可以指引着人类前进的脚步。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钧林《历代孔子形象之嬗变》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孔子“形象”变化,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3-22更新 | 222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漯河·期末
论述题 | 困难(0.1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广大人民的愿望,是积极有为的治国理政者为之奋斗的目标。这种“统一性”具有牢固的制度保障,2000多年传统社会统一性制度建设的核心大体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重视维护以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二是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三是重视以民本为基础的国家治理措施制定。秦汉以后,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大一统的政治形态稳固下来,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统一,并在各个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科学把握中华文明的特质,对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卜宪群《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特点与当代价值》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中华文明的历史统一性出发,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3-22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浙江专用)
4 . 1970年6月,毛泽东在会见非洲外宾时谈道:“我们愿意跟你们非洲站在一个行列。就是亚非拉,第三世界嘛。我们把自己算作第三世界的。”1974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的发言中,向全世界阐述了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的着眼点是(     
A.重返联合国B.改善对外关系C.提高国际地位D.反对霸权主义
5 . 自汉武帝以来,实行经义决狱,后又兴起以经注律之风。《晋书·刑法志》载:“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诸儒章句,十有余家,家数十万言。凡断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二千二百余言。言数益繁,览者益难。天子(魏明帝)于是下诏,但用郑氏章句,不得杂用余家。”上述现象(     
A.适应了法律儒家化的需要B.奠定了中国人治社会底蕴
C.开启了法治和德治的结合D.体现了中华法系的优越性
2024-02-22更新 | 2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Lambda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汉字拉丁化,是晚明“西学东渐”思潮下的产物。它的肇始,是以拉丁字母为汉语(字)注音。是时,来华的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为了学习汉字和传教的需要,开始系统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这波拉丁化风潮,以清军入关、一统华夏的方式而戛然而止。

近代以来,基于彻底改变汉字字形,而代之以拉丁字母的拼音方式使用汉语、书写汉字之风兴起。其中支持者、参与者不乏文化界振聋发聩的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在内的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都发表过赞成推行拼音文字的意见,但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守旧势力的复辟也暂时中止了“汉字拉丁化”的讨论。伴随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刘半农、鲁迅为代表的学者再次擎起“汉字拉丁化”的大旗,指出汉字是“带病的遗产”,疾呼“只有汉字拉丁化一条路可走了!”,钱玄同信誓旦旦地说:“汉字革命,改用拼音,是绝对可能的事”。尽管如吴宓、辜鸿铭等学者持论反对汉字拉丁化,但终究扛不过以“自新”“改革”为号召的“先锋派”。

1955年10月,北京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最终通过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

拼音化向着“拼音作为拼写注音工具,从属于汉字”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舟楫《为什么汉字拉丁化改革没有成功?》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选择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可选话题1:“汉字拉丁化”的历史进程;
可选话题2:汉字拉丁化改革没有成功的原因。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2-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7 .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据此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B.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C.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D.只有实迹史料才反映历史真实
2024-02-0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8 . 1533年,英格兰议会通过一部法律,规定所有神职人员皆应受制于君主;并宣称“根据各种各样的古代信史和编年史,英格兰国王显然拥有至高无上的王权,并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由一个最高元首——国王统治”。据此可知,该法(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反映了英国霸主地位的巩固
C.适应了民族国家的发展D.破坏了近代王权受限的原则
9 . 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提出了“大民族主义”的主张,认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 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由此可知,其主张意在(     
A.传播西方近代民族思想B.抨击中国传统的民族观
C.唤醒国人爱国主义意识D.增强维新变法的影响力
2024-01-15更新 | 36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Lambda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10 . 元朝改造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迁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以便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这说明元朝(     
A.对外贸易成为重要财政来源B.北方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
C.区域经济差异推动长途贩运D.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