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是东西方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某校课题组以此展开探究。
①邻保制度
②《济贫法》
③保甲制
④《社会保障法》
A美国
B唐朝
C英国
D清朝

课题组就下述亚里士多德对基层治理的描写,开始进一步探究。

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国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

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为应对灾害,国库中常备储粮。聚焦“库粮”,课题组注意到如下两则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课题组在深入聚焦社会赈济后,发现了两段带有冲突、耐人寻味文献记载:

(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

        ——司马光《资治通鉴》

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吴兢《贞观政要》

除了关注古代东西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外,课题组又注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欧洲国家建成了“福利国家”,并找到下列一组数据:

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费用从60年代以后也持续增长,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从60年代的20%上升到70年代的30%左右,以后又逐年上升。英国1991年政府社会保障开支为720亿英镑,1992年增至760亿英镑,1994年达800亿英镑,为整个财政预算的40%左右。1994年英国财政赤字为500亿英镑,很显然,其社会保障政策是以严重的财政赤字为代价的。

——史柏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1)围绕东西方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题组梳理了以下内容:问题:将上列左侧文本框中的制度或法案与右侧文本框中的朝代或国家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结合材料及所学,课题组就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基层治理模式相似点,可能达成的共识是(     
A.议会表决B.自我管理C.放任自流D.君主独断

(3)帮助课题组提炼两则材料所反映的相同社会特征。
(4)就开皇十四年旱灾中隋文帝所为,《资治通鉴》与《贞观政要》记载有何明显不同?学者普遍认为《贞观政要》所述不实。说说这些学者普遍认为不实的理由。
(5)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古往今来东西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4-04-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
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政治斗争尖锐,思想变革急剧的时代。身处这个时代的陈独秀的思想发生过多次重要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辈少时,读八股,讲旧学,每疾视士大夫习欧文谈新学者,以为皆洋奴,名教所不容也。

——陈独秀《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

材料二   1897年,经历科举失败的陈独秀感叹到:“在一两个钟头当中联想到这班动物得了志,国家和人民要如何遭殃……因此又联想到国家一切制度,恐怕都有如此这般的毛病;因此最后感觉到梁启超那班人们在《时务报》上说的话是有些道理呀!……这便是我由选学妖孽转变到康梁派之最大动机”。(之后考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

——陈独秀《实庵自传》

材料三   1903—1915年间,他曾在日本(留学)、上海、安徽等地先后参与过“暗杀团”、“岳王会”、“亚洲和亲会”、“欧事研究会”等反清反帝组织及活动,还创办、协办过《安徽俗话报》、《甲寅》杂志等报刊。辛亥革命期间三次出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

材料五   要扫除游堕的消费的资产阶级所带来的痛苦,“只有被压迫的生产的劳动阶级自己造成新的强力,自己站在国家的地位,利用政治、法律等机关,把那压迫的资产阶级完全征服,然后才可望将财产私有,工银劳动等制度废去,将过去不平等的经济状况除去”。

——陈独秀《谈政治》(1920年9月)

(1)依据上述材料,陈独秀经历了哪些思想的洗礼?
(2)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之交陈独秀思想发生转变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陈独秀思想转变的认识?
3 . 《世界经济千年史》中列有“中国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表,蕴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人口(单位:百万)统计表


1700

1820

1900

1950

2001

中国

138

381

400

547

1275

美国

1

10

76

152

285

世界

603

1042

1564

2521

6147

中国占世界比重(%)

23

37

26

22

21

材料二   GDP(10亿1990年国际元)统计表

国别

1700

1820

1900

1950

2001

中国

83

229

218

240

4570

美国

0.5

13

312

1456

7966

世界

371

696

1973

5326

37148

中国占世界比重(%)

22

33

11

5

12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口成倍增长的两个阶段(     )(双选)
A.1700—1820B.1820—1900C.1900—1950D.1950—2001

(2)1700—1900年间,与美国人口变化有关的因素包括(     )(双选,4分)
A.各地移民的持续涌入B.印第安人的西迁
C.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两次战争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中国经济在1820—1950年间发展缓慢的原因包括 (     )(双选)
A.人口增长过快B.没有出现工业生产
C.内外战争频繁D.不平等条约的负担

(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中美经济发展呈现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其政治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你对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2024-03-29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上海嘉定·期中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4 . 众说汉武帝
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皇帝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漏积于外,阡陌之间成群。

——《史记平淮书》

(1)材料一描述的景象史称什么?是怎样出现的?

材料二: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改正朔,定历数,作诗乐,建封禅,绍周后,号令文章,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

(2)材料二和材料三,记述汉武帝哪些方面的事迹?

材料四: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信惑神怪,巡游无度,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

——《资治通鉴》

(3)材料四从哪些方面批评了汉武帝?

材料五:(汉武帝诏)“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乃者贰师败,悲痛常在朕心。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

——《汉书西域传》

(4)作为史料,材料五能对上述哪则史料观点提供证据支持?说明理由。
(5)基于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对汉武帝评价的争议?
2023-09-16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充满声情地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个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6 . 文明的交流

历史长河中的人类文明区域日益拓展,联系日益紧密。某校准备举办主题为“全球化视野下的文明交流”的图片展,由历史社团学生布置。


(1)以下是社团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依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安排到相应专题下(填写字母)

主题一古代丝路文明主题二整体世界初现主题三近代文化交锋主题四人类命运共同体
(2)社团同学若想进一步研究“主题三近代文化交锋”,他们还可以参考下列中的哪些材料?(________)(双选)
A.《梦溪笔谈》B.《盛世危言》C.印皮阿妈利案(绘画)D.亚历山大东征伊苏斯(绘画)
(3)以下是社团同学为“主题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撰写的解说词,正确的有(________)(双选)
A.是中国为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提供的方案   
B.是中国为解决世界难民问题提出的设想   
C.其理念已被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接受   
D.其准则已被全世界的所有国家普遍践行
7 . 宋代神道碑额

在官员病、卒、葬等问题上,宋代皇帝除给予应有的礼仪外,还创制出御赐大臣神道碑额这一特殊的褒奖方式。


——数据来源:肖红兵《宋代御赐神道碑额考述——以文献所见六十余人碑额为中心》


问题:
(1)综合表格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出现御赐官员神道碑额的原因?
(2)透过上述图表数据变化,可以推测出宋代政治的哪些特征,并加以说明。
2019-11-01更新 | 30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权力转变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问题:简要分析造成500年来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
9 . 文化与权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任何文化或文明的主要因素都是语言和宗教。……在整个历史上。不断出现通用语言,在古代世界和中世纪世界是拉丁语,在西方几个世纪中是法语,……20世纪后半叶,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是英语。

历史上,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使用的最广泛的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和俄语,都是或曾是帝国的语言,这些帝国曾积极促进其他民族使用它们的语言。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在全世界,两个世纪以来英国和美国殖民的、商业的、工业的、科学的和财政的权力在高等教育、政府、贸易和技术方面留下了相当大的遗产。

文化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布。……历史上,一个文明权力的扩张通常总是同时伴随着其文化的繁荣,而且这一文明几乎总是运用它的这种权力向其他社会推行其价值观、实践和体制。罗马的权力在古典世界的有限范围内创造出了一个近乎普世的文明。19世纪以欧洲殖民主义为表现形式的西方权力和20世纪美国的霸权把西方文化推广到了当代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欧洲殖民主义已经结束,美国的霸权正在衰落。……现代化所带来的非西方社会权力的日益增长,正导致非西方文化在全世界的复兴。

——以上摘编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材料中提及“罗马的权力在古典世界的有限范围内创造出了一个近乎普世的文明”,请以史实加以说明。
(2)19世纪以欧洲殖民主义为表现形式的西方权力又是如何把西方文化推广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
(3)基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中关于文化分布与权力分布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9-09-02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尽管美国人对中国非常陌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
材料二 对于中国来说,19世纪是在一系列的耻辱中结束的,新的世纪则是以大清王朝被迫改革为开端的。清末改革运动以及继之而来的共和革命被看作中国开始接受西方价值观的证明,西方人特别是传教士在中国获得前所未有的特权和自由。在美国人看来,这既是西方长期对中国影响的结果,又是中国人开始觉醒的标志。
……
材料三 “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的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问题:
(1) “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2)第二、三段材料反映了美国人的中国观有哪些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人的中国观”的理解。
2016-11-27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上海闵行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