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如图为元四家之一吴镇的《松石图》,以凋零枯萎的松树作为绘画主体物,独立于河岸之上,展现了傲骨之风。据此可知,该画(     

A.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分裂的忧愤B.彰显了文人士大夫的情趣与意旨
C.标志着传统中国画达到了顶峰D.表明了文化下移的社会发展态势
2 . 如表为中原地区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铜器与玉石器统计。这表明(     
期段铜礼器其他铜器玉石器
一期绿松石牌
二期铜铃龙形器、柄形器
三期铜爵铜铃、兽面牌饰璋、钺、圭
四期爵、盉、鼎等戈、钺、斧、圆牌等戈、刀、壁、钺、圭、石磐等
A.民营手工业规模扩大化B.青铜冶炼占据主导地位
C.早期政治文明有所发展D.早期礼乐制度渐趋成熟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维视角下的国际关系演变

材料一

材料二   国际关系史研究有两大主导的视角和方法。一个是安全视角,在此种观照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核心议题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主要探究地缘政治、结盟、威慑、战争、缔结条约等内容。一个是经济视角,核心的思路是探讨历史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主要探讨西方大国对资源、市场、交通要道的争夺,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对外经济援助等内容。

以上两大主导性视角多采用现实主义思路,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资源,都把政府决策者看作是理性计算的行为体,服从于国家安全和物质利益的需要,从而做出合理的外交选择。这两种解释视角都曾风行一时,至今仍然影响巨大。

——据翟韬《文化视角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新趋势》

结合近现代国际关系演变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4 . 下图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福利制度的发展演变。其意在揭示(     

A.欧洲联合出现逆转迹象B.西方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C.福利制度拖累欧盟经济D.高福利引发了政治危机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中世纪的欧洲,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能有效地防止蛮族入侵,也有效地遏制了大贵族的野心,粉碎一切集权和独裁的可能性。材料评述的是(     
A.自治城市B.封建制度C.专制王权D.基督教会
6 .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政府处理外交事务的主要决策者和执行者,在改善中美关系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一个外交思想家,基辛格有一套自己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只能通过大国间的实力均势才能维持,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只能靠实力才能得以实施。均势外交的核心就是在实力均衡的基础上,重建国际秩序,以多边力量制衡苏联扩张,保护美国最大的国家利益”。他批评美国保守主义为追求道义目标而罔顾地缘政治目标。他认为美国的地缘政治目标在于维持地区均势(如中东、南亚均势)和全球均势(如确保欧亚大陆不落入一强权手中)。这是其现实主义外交思想的真实写照。在现实主义外交思想指引下以及特殊的身份,使他成功地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

—摘编自沙靖宇《基辛格的现实主义外交思想与中美关系正常化》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态势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同时美国还深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苏联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来自中国北部的安全威胁愈益增强。这些重大因素,连同中美现实主义式的外交互动有力地促成了中美外交的革命式接近。

——摘编自袁校斌、晋军《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发展模式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基辛格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7 . 目前,世界地区性组织数量已达4100个。其中,无论是国际政府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职能均呈现强化的势头,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深入到反恐、环保、人权、扶贫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这反映出(     
A.国际治理成为国际关系演进潮流B.国家纷纷让渡其部分主权
C.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盛行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然成型
8 . 著名政治社会学家奥菲对西方福利国家的矛盾进行分析,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行政子系统的存在依赖于商品形式的存在,但是政治行政子系统的政策又恰恰导致对商品形式的否定。下列选项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指出福利支出加重了财政负担B.反对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
C.提出应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过分干预
9 . 19世纪后期,华茶约占有国际茶叶市场一半的份额,但到20世纪初,印茶的输出额首超华茶。时至清末民初,印度成为国际茶叶第一出口大国,锡兰上升为第二位,中国则下降为第三位。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国际饮茶习俗的变化B.中华文化影响力下降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英属殖民地的工业化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中国本国居民专利申请量占世界比重从2000年的3.1%提高至2019年的58%,相当于美国占世界比重的4.36倍;中国科技期刊发文数占世界比重从2000年的5%提高至2018年的20.7%,相当于美国占世界比重的1.25倍。该史料可用于说明我国(     
A.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B.基础科学研究水平较高
C.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突出D.引领了新一轮科技革命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