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爆发的革命引起了欧洲其他专制国家统治者的恐慌。1792年的春天,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的联军,在莱茵河畔集结,随后法国对敌宣战。起初,由于法国的军官大都出身旧贵族,因此督战不力,甚至临阵叛变,国王路易十六也暗中与外国势力串通,导致法军节节失利。在这危急关头,立法会议发出号召,要求所有爱国者武装起来,共同保卫国家。法国人民组成了义勇军,从全国各地奔赴巴黎,紧接着来到前线作战。在马赛,一支500人的义勇军路高唱军歌,表现出了法国人民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坚强意志。这首军歌被称为《马赛曲》,并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

——摘编自李云晢编译《全球通史》

材料 ニ1934年,聂耳与田汉合作,为电影《桃李劫》创作了主题曲《毕业歌》。所有人都记得:电影故事聚焦了一个特别的时间——1931918日;主角就是高开校园的学生——一个时代的青年的缩影。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战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这首歌迅速风靡了大江南北。《毕业歌》唱到哪里,抗日救亡的运动就燃烧到哪里。1935年12月9日的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数千人高唱《毕业歌》,走上街头,奔走呼号;1940年,18岁的饶平如唱着这首歌走进军校,他的父亲告诉他,“你要不去救国,也就没法救自己的家了”;1941年,17岁的张优唱着这首歌参加了新四军,他说:“我们都是一腔热血,这首歌警醒着我们、鼓励着我们”。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毕业歌》历久弥新,愈加嘹亮,成为一代代青年的青春必唱,更见证着他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

——摘编自新华社《追梦青年舞起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马赛曲》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毕业歌》在抗日战争中和改革开放后对青年的影响。
(3)概括上述材料中跨越时空的两首歌曲共同的主旋律。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使人们从对上帝的盲目崇拜转到对人和自然的理性思维。文艺复兴的仁人志士对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按其本来面目进行观察、实验和采究,取得了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16世纪,科学在天文学领域取得重大进步,哥白尼、开普勒等人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宇宙观。17世纪前期,伽利略结合实验归纳和数学演绎,创立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革命的关键环节由牛顿完成。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个新的科学体系由此建立。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推动了科学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五四时期,人们所讲的科学,含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两层意思。就科学精神而言,它还没有摆脱17世纪以来近代西方实验科学的观点和理性主义倾向;就科学知识而言,它的内容主要是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学。明确地把社会科学列入科学的范围而和自然科学同等看待,则是五四以后由陈独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取代了庸俗进化论,唯物史观取代了唯心史观,出现了真正的社会科学。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近代科学革命兴起的原因及其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以后国人对“科学”内涵认识的变化及其意义。
2020-12-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19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晚清以来中国被迫接受列强所定之税则,海关行政权、关我收支与保管等业务均为到强所掌控。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呼不断19285月,国民政府派特使伍朝枢赴美活动,希望获得美国在废除不平等条约上率先允诺及外文之承认。为与英国争夺对华外交的主动权,19287月,美国代表马慕瑞与宋子文签署《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条约主要规定:1929年元旦起中国适用关税完全自主的原则;缔约双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美国通过中美关税协定的签订,予以中国关税自主,并带动各国的跟进政策,使中国摆脱近代以来在关税上任列强宰割的地位。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19306月,胡佛总统签署了《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就在胡佛签署议法案的当天,股票市场暴跌。这项法案使贸易保护主义在全世界抬头。市场和国际分工受到抑制,美国消费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法案引起的国际贸易下滑为农业和其他行业出口带来了不良影响。

——摘编自默里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最终实现关税自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胡佛签署《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的消极影响。
4 . 罗马帝国与元帝国都是当时疆域广袤的帝国,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项目罗马帝国元帝国
地方
制度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元朝)……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法律
建设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成吉思汉时代……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直至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归纳罗马帝国与元朝在建立帝国和加强地方管理方面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指出罗马和元朝法律形成发展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并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擢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多,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创松,一遇淫霖,土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中国汉代至宋代对外贸易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朝贡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明清时期美洲作物传入中国所带来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长期以来……个人生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主要依靠国家的分配来满足,而不是通过市场的消费来满足。……生活消费用品经常匮乏。以市场为取向的中国经济改革带来了中国的消费革命,这场革命的重要标志是消费者自主地位的确立。消费者改变了过去被动地接受国家分配消费品的状况,而是更多地按照个人的情况主动地加以选择。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消费品和服务大大丰富,……给消费品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空间。

——周中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消费伦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代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表明明清末消费市场出现了什么现象?它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出现“消费革命”的原因有哪些。
2019-08-1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摘自《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微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摘自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2023-01-14更新 | 5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为新中国外交成就(部分)

时间成就
194910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求同存异"的方针提出
19714乒乓外交,撬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
197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2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19791中美正式建交
2001上合组织建立,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
20133习近平出访俄罗斯.首次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重要主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0月—20139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原因。
2022-12-05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由放任理论认为对贫困劳工不宜帮扶过多,因而1834年议会通过新济贫法,迫使多数贫民走上工作岗位……由于经济危机与二战的打击,英国越发走向“贫困之路”。1942年,英国颁布《贝弗里奇报告》,指出摆脱“贫困之路”的方案,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入再分配,并着力形成一个以凯恩斯思想为指导的福利体系。1946年《国民保险法》和1948年《国民救助法》通过后,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但英国的贫困问题仍持续恶化。

——摘编自杨敏《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194510月后,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向全国逐步推广并日臻完善。194510月,国民议会通过《社会福利法》,意在推动社会保险逐步从领薪者扩展到其他所有社会群体。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法国的社会保障到20世纪70年代已基本完善。1945年只有一半法国人享受社会保障,到1978年,在法国居留的合法居民基本享有社会保障,政府财政支出大幅提升。

——摘编自顾俊礼《福利国家论析:以欧洲为背景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贫困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法国社会保障制度。
2022-12-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诗的成就简直就是中国古代诗文化的代名词。晚唐五代时期,文人们在唐诗整齐格律的基础上,在每一行加上或减去几个字,变成一种更加自由的长短句文体,人们称之词。宋代词人继承并改造了这个传统,创作出大量的抒情意味更浓的美丽动人的爱情词,弥补了古代诗歌爱情题材的不足。此外,经过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努力,宋词的题材范围,几乎达到了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的程度,咏物词、咏史词、田园词、爱情词、赠答词、送别词、谐谑词,应有尽有。艺术风格上,也是争奇斗艳,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与秋丽相竞,词的创作进入鼎盛时期。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概括词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补充一条词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并予以说明。
2022-12-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