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当前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是1929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百年一遇,蔓延迅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lO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纽约股票市场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由此开始。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美国失业人口17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
材料二   首先,我们将大规模改造公共建筑物,使之更加节能。这不仅将使美国纳税人每年节省数十亿美元,而且它能够使人们重新就业。其次,我们将对国家基础设施进行最大规模投资,将创造数百万工作岗位,这将是五十年代建立高速公路网后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第三,新政府计划对学校建筑物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修复学校破损建筑物,并进行节能改造,在教室里安装新电脑设备。
——奥巴马发表讲话阐述经济振兴计划(2008.12.6)
材料三2009年2月28日第十四届东盟峰会开幕,本届峰会的重点议题是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此之前一些观察员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关注南半球组织负责人约·查韦斯指出:“我认为,东南亚国家联盟需要一个统一的经济刺激计划。必须接受严酷的事实,也就是说,要接受我们所有国家都受到了经济危机影响这个事实。各成员国必须放弃各自为政的做法。象菲律宾在过去几周曾多次强调说,菲律宾没有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任何国家具有免疫力,能够在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任何一个成员国都不能自欺欺人。”                                     
——《德国之声中文网》
材料四 这场金融危机使人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决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和社会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两手都要硬。
一一温家宝在剑桥大学的演讲《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1)根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危机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奥巴马振兴经济的措施。
(3)材料三中提到的“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负责人为东盟各国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4)请你结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各国应该如何应对危机?
2 . 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严格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主要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理由。
(3)在材料三中,从图1到图2,从图3到图4,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什么主要趋势?
3 . 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材料一

(1)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
(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
(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集中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即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的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近代民主国家。为此,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     
A.《天朝田亩制度》B.“明定国是”诏书
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蔡邕《独断》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 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

──赵翼《檐曝杂记》卷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制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这一机构设置的背景及影响。
2021-11-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 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教材 43 页

材料三: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社会哪一阶级派别的什么的思想?
(2)概括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思想,比较其与材料一思想的异同。
(3)简述“德先生”、“赛先生”的含义,并说明新文化运动有何时代特征。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以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二:如果说工业革命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英国汉斯·毫斯赫尔

材料三:两次科技革命引起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在世界上牢固地确立了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迅速集中,形成垄断,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是资本主义因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一概括蒸汽机诞生的历史意义。
(2)简述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的演变历程。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8 . 古代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有紧密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

儒学在宋代理学思潮中发展到了极致,……国家被视为一个大家庭,君主同父亲一样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像孟子所强调的,他必须具有完美的道德。……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家的政治理想。
(2)请依据材料谈谈宋代儒学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2021-08-1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5-2016学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三)
9 . 邮驿制度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项制度,以下三幅图分别是秦朝、唐朝、元朝的驿路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自王晓静《中国古代邮驿系统》


结合图1、图2、图3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概括三个朝代驿路的相同点。
2020-11-0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选科新题型测历史试题
10 . 体育活动在辽宁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清末以来,辽宁体育注入了新的内容。

辽宁近代体育大事摘要(19061933

1906年,在奉天万泉公园西侧修建了省内第一座公共体育场。

1914年,在举办的两届全国性运动会上,辽宁地区无人参加。

1919年,海城县翁广寿、邢壮观代表中国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四届远东运动会。

1924年,郭松龄创办了“奉天体育专科学校”。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当时执政东北的张学良将军积极推进新文化,提倡“强身强国”、“强国强种”,重视在学校开展体育运动。

1929年,东北大学开设了体育专修科。

1929年,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上,辽宁代表队共取得30个冠军,破8项全国纪录。

1930年,第四届民国运动会上,辽宁男子田径以绝对优势,从100米到1000米的竞赛项目,除800米获第二名外,其余各项均为第一名。

1928年到1931年,沈阳相继举办了东北三省联合运动会、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东四省运动会和中日田径对抗赛、中日德国国际运动会。东北大学还派出篮球、足球队赴日参加比赛。

1932年,辽宁选手刘长春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成为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

1932年,在张学良将军的支持下,东北体育界人士和社会名流在北平的东北大学成立了“东北体育协进会”,协进会的主要工作是团结东北流亡学生,抗日救亡,组织运动队日常训练和参加华北及全国运动会等大型体育竞赛;主要目的是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不忘收复东北失地,抵御外侮。

1933年,第五届民国运动会上,刘长春再创100米、200米两项全国纪录,其中百米纪录在中国保持了25年。

——摘编自《辽宁省志体育志》等


从材料中概括一项有关辽宁体育的信息,并简要分析。(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1-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选科新题型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