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朝诗人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吊以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渡心。”该诗反映(     
A.南宋灭亡,国家一统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
C.重文轻武,三衙分权D.绍兴和议,宋廷偏安
2023-10-09更新 | 229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三)历史试题
2 . 民间诗歌常常紧扣时代主题,反映现实生活。下列诗句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成就的有(     
A.“扶贫工作要攻坚,精准政策细宣传”B.“稻谷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C.“包干责任春天到,政通人和谱新篇”D.“阶级斗争记心上,马列主义指航道”
2023-06-24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学考复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综合训练卷02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能体现出大运河的重要作用是(     
A.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B.加强了民族交融
C.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D.推动了海外贸易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旨在( )
A.发展教育事业B.强化地区管理C.加强皇权统治D.促进民族融合
2023-01-09更新 | 936次组卷 | 29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5 .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史上友好交往也曾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下列诗句中能加以佐证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西行天竺求真本,力辩乌荼占顶峰
C.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6 . 清代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是歌颂(     )
A.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B.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C.刘铭传率军击退攻台法军D.刘永福率军抗击日军占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近代社会流传一首诗:劝世良言梦幻传,全承天命起金田。拜上帝中无上帝,太平国里有王权。这首诗指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B.明末农民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哥白尼和伽利略因为宣扬违背教会思想的“太阳中心说”,长期受到监禁和迫害。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

材料三 西欧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城市贵族。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作“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解释西欧封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罗马教廷所处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城市状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及其他一些诗文中,用语暗藏讽刺朝政、针砭新法内容。此案中,苏轼险丧命牢狱,最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材料体现了(     
A.“乌台诗案”开“文字狱”先河B.北宋王安石提倡的变法斗争激烈
C.宋代“重文轻武”治国方略调整D.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中的两句。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中华读书网

材料二:陆氏门人朱亨道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和二陆的主要分歧。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