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朝把全国分为36郡,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一郡之内辖若干县,设县令、县尉、县丞,一县之内分为若干乡,乡设三老、啬夫、游徼,乡之下有里、亭、邮等。据此可知,秦朝(     
A.机构设置繁杂导致效率低下B.注重机构间的分权制衡
C.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D.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2 .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一化三改”、三线建设等阶段,取得了伟大成就。我国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逐步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黄群慧《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

材料二:从工业化建设第一个时期的伟大成就中可以发现:(1)我国依据当时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变化,实施“一化三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2)我国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既发展沿海工业,也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发展,工业化建设注重平衡工业布局。(3)我国重视工业发展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现代化摆在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首位,工业化建设注重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摘编自徐坤《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

材料三: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九十年》于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化三改”实施的有利条件及其所确立的经济制度。
(2)从史料证据关联历史结论的视角,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所说“伟大成就”之间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所彰显的“中国智慧”。
2024-03-1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玉琮是中国古代祭祀地神的礼器。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众多玉琮,上面雕刻着各式神人兽面纹,下图是其中一种。玉琮及神人兽面纹可用于说明(     
A.中华文明的起源B.文字符号的成熟
C.宗法制度的确立D.封建国家的产生
2024-03-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掀起殖民扩张的狂潮,通过公开洗劫国库珍宝,抢劫黄金、白银等种种残暴手段,掠夺了征服地难以计数的财富。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向征服地倾销商品,导致东方各国的手工业被摧毁,农业也遭到严重破坏。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西方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重要的殖民手段,争先恐后地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中国、伊朗、印度等东方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被列强牢牢掌握。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这一历史潮流虽然在东方自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这股洪流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主义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新兴民族国家纷纷建立。这保障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其经济增速远超同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以及给"征服地”带来的深重灾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股“洪流”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中的主要表现(各举一例),并概述其历史影响。
2024-02-2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19世纪末,西方出现了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泰罗制”,他科学分析人的劳动过程并制定精确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劳动效率。这一方法体现了(     
A.劳动技术现代化B.产业结构均衡化C.生产管理科学化D.生产过程规模化
2024-02-2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呈现的是新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部分成就,体现了我国(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81年,中国成为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12年,“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载人“太空之吻”。
·2018年,“嫦娥四号”带着“玉兔二号”开启月球探测新旅程。
·2021年,中国三名航天员入驻“天宫一号”空间站。
A.综合国力不断提升B.市场经济逐步壮大
C.文化事业迅速发展D.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2024-02-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侧日记最有可能写于(     

五月二十七日上海

时有鼓吹之汽车疾驰而过,喊口号

“共产党五岁”“主席万岁”等……国民党不自振作,包庇贪污,赏罚不明,卒致有今日之颠覆。解放军之来,人民如大旱之望云霓。

——《竺可桢日记》

A.1937年B.1940年C.1945年D.1949年
2024-02-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全国总户数约为2000万户,人口数约为4500万人,其中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人口数分别占总数的72%及66.8%。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发展B.民间贸易活跃C.人身控制松弛D.门第观念淡化
2024-02-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一场变法历时二十余年,内容涉及“农耕”“军战”“中央集权”等,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主导这场变法的改革家是(     
A.苏秦B.李斯C.韩非D.商鞅
2024-02-2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发表于1917年4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文章分析了人们不爱运动的原因,论述了运动的重要性,介绍了他自创的运动方法和坚持运动的快乐感。此时,毛泽东研究体育是为了(     
A.促进义务教育的普及化B.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C.强调国民革命的政治性D.提倡奋斗向上的人生观
2024-02-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