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意大利人才辈出,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三位著名的开拓者。他们被称为“文学三杰”。他们创作的诗篇和小说,讽刺教会的封建腐,宣扬人性的自由。15世纪,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被称为“美术三杰”。他们的作品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选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因信称义”……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人物主要观点
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卢梭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论”

(1)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并概括其代表人物作品所体现的共同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基本主张。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思想解放运动的理解。
2024-06-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自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4月10日)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4-06-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编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二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410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道路新主张,并分析毛泽东提出新主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道路的成功经验。
4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中国社会各个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摘编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专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曾国藩的建议下地主阶级开展的运动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主要的成果及局限。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进行探索和抗争的认识。
2024-06-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其他少数民族先进,自称为“华夏”。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各民族之间加强了经济文化联系……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逐渐被少数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秦汉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奠基时代,原因有:其一,从诸侯争霸到统一王朝,奠定了两千年的基本制度格局。其二,这个时代孕育出了皇帝制度、等级官僚制、郡县乡里制,还有律令、文书等制度运作方式……

——摘编自侯旭东《泰汉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奠基时代的原因》

材料三   

   

清朝建立了一个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摘编自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一种视野看“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被少数民族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建立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朝前期疆域的确定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
6 . 近代以来,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摘编自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他们)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客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以上材料中的相关信息,任选角度提出一个与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的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因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局面出现的原因,以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指什么?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着这样的生产力呢?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二   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近代西方国家在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中充满了斗争和妥协,政治妥协便成为推动近代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重要表现。

——摘编自何光明《政治妥协是推动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之——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政治妥协是推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少了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却多了两件东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等

材料二   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些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郭笑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材料三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即1978年)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新的革命”和“新经济体制”分别指什么?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83日,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从西班牙启航,以大无畏的精神横渡大西洋。向西半球的航行开启了著名的“哥伦布交流”,建立了东、西半球之间的联系,发现了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人们和新的社会,也为后来欧洲人在美洲的征服、定居以及开发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

它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产量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工业国家,它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得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4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工业国家的原因。
2021-09-06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