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度本身。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二   19011月,清朝统治集团迫于统治危机进行了为期十年的“新政”。晚清的统治阶层始终固守君主专制制度,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富国强兵”,而是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希望通过多领域、宽范围的改革措施来达到迅速缓解矛盾、重振权威、巩固皇位的目的。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国库亏空,财政危机的情况下实行,筹集资金的办法以强制捐献以及巧立名目的税收等惯用的方法来对百姓进行搜刮,老百姓生活更加艰难。纵观晚清70多年历史,清王朝有很多改革自强的机会,即使有一定程度和范围的改革,也很快会被整个统治集团的专制政治情性所淹没,最后不了了之。

——摘编自董自稳《浅议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等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978年GDP总量仅3624亿元,2007年已达到246619亿元,年均增长9.7%,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均GDP过2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和工业化中期阶段。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多万,居民收入从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4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7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已覆盖4亿多农民,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摘编自王俊骏《简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宝贵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有人提倡改革内阁”的理由,并据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制度角度分析美国内阁改革“都未获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并简析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2024-01-23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2 .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材料三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四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指出拉斐尔的圣母像与中世纪相比,在立意上有何变化?列举两例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2016-12-13更新 | 148次组卷 | 27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018-01-08更新 | 238次组卷 | 35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时期,商贩奔波于南北之间,日夜不息。嘉隆时人李鼎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杭其必由之境也。舳舻衔尾,日月无淹。”

——摘编自范金民《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地域商帮的活动》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不少人走进城市营商,他们在经商所在地共建会馆、公所,这些会馆、公所除了具有联乡情、祀神明,以增进同乡商人的地域认同和团结外,还具有管理商业的职能,如共同商议条规,保证商品质量,统一商品价格,既是防止同乡商人之间相互竞争,也是为了增强与其他商帮竞争的实力。《创建黄皮胡同仙城会馆记》记载了在北京经商的广州商人创建仙城会馆的目的和动机为“由利”:“乡人同为利,而利不相闻,利不相谋,利不相一,则何利?故会之。会之,则一其利。以谋利也,以是谓由利也。”认为同乡商人相互竞争难以获利,即使侥幸获利,也难以以个人的力量与市场上的其他商人以及牙行做斗争。建立会馆的目的虽为消弭同乡商人间的竞争及增强与其他地域商人、牙行斗争的力量,但恰恰说明市场主体间竞争的激烈。

——摘编自张明富《论明清时期的早期市场经济》

材料三   随着明初“开中法”的实施,北方边境贸易发展很快。1728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边境贸易更是日趋活跃,晋商几乎垄断了中俄之间的边境贸易。明后期实施的“一条鞭法”,使“役归于地”,税“概以银征收”,商人免除了劳役之苦。“康乾盛世”时期,康熙实行了“摊丁入亩”的政策,取消了几千年来一直沿袭的人丁税,使封建人身束缚得以松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咸丰开始,国内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化,国内战事频繁,当时军阀割据,土匪纷起,以致晋商票号各分庄损失巨大。洋务运动中兴之际,恰是山西票号极盛于各地之时,我国封建社会中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受高额地租率的影响,晋商把利润大量投向土地,以获取坐享其成的地租,没有把票号与民用工业结合起来。19个世纪中叶以来连续不断的激进主义的暴力冲撞,一次次阻断了中国经济自然演进的路程,最终摧毁了山西商人。

——摘编自张泽一《晋商兴衰探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晋商兴衰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如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端。虽然北宋政府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袭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了。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行省制度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这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中央巡视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皇帝为特定目的派出使者巡视地方并向皇帝汇报。汉武帝时诏曰:“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

——摘编自张国芝《汉代巡视制度研究》

材料二   明代御史巡按制度经历了一个草创、发展完善和逐步败坏的过程。洪武朝是巡按制度的草创阶段,七品御史巡按可纠劾地方任何官员,这种以卑临尊的特殊体制较好地完成了监察使命。永乐朝开始巡按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约从弘治以后,御史巡按制度发生了变化,其基本趋势是巡按御史的权力越来越大,除独专出巡、举劾事之外,又攫取了不少行政、军事大权。明朝统治者总是不断削减地方官的权力,而派朝官去控制他们,监察官日趋行政化。巡按“事在承上而不在恤下”,仅凭独专举劾就足以使地方官匍匐其脚下,以致巡按实际上取代了按察司。明代统治者对巡按侵权既没有相应办法防范于前,更没有得力措施制约于后,巡按御史的腐败几乎无法避免。

——摘编自王世华《略论明代御史巡按制度》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党内巡视重新被提出来。1990年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中共中央以及省一级党的委员会,可以向所辖地区、部门派出巡视工作小组。1996年,中央纪委全会正式提出巡视制度,由中共中央选派部级干部开展巡视,并将情况直接报告中央纪委,及时报告党中央。2001年中共中央要求要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巡视制度,加强对巡视工作的制度规范。2007年中共十七大首次在党的根本大法中明确提出巡视制度。2009年7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并于11月成立中央巡视组,取代之前成立的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表明派出巡视组的主体不是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而是中共中央和各省区市党委,增强了巡视组的权威性,推动了巡视工作的发展。

——摘编自邢浩《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巡视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御史巡按的职权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发展的趋势,并简析其作用。
2024-01-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气候,地理环境无法自行生产甘蔗,因而糖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是非常昂贵的商品。15世纪,葡萄牙人在适合种甘蔗的地方生产砂糖。17世纪之后,荷兰人把甘蔗种植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中南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和巴西。一种基于砂糖贸易的历史现象诞生了,那就是著名的“三角贸易”。欧洲人来到美洲建立殖民地,在极差的条件下种植甘蔗,生产砂糖。砂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这都是通过对大量非洲奴隶的残酷剥削而实现的。数万吨糖被运往欧洲的码头,并在当地精炼厂进一步加工,最终通过市场、集市、商店和流动商贩销往整个西欧乃至全世界。这时候,大多数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都住在英国,这些人因为富有,逐渐成为上流阶层,其政治影响力也开始凸显开来,可以说,砂糖商人们当时几乎把持了英国的统治。蔗糖在18世纪变得越来越日常化,平民化,工人阶级中开始流行茶歇,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红茶补充每天所需要的热量。以省出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工业生产。

——摘编自(英)唐奶斯·沃尔韦恩《糖的征服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蔗糖在欧洲流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蔗糖在欧洲流通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毛泽东特别关注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从认识自然规律、战胜自然灾害、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方面,强调人对于自然界的主动性作用,同时发出“绿化祖国”伟大号召,以恢复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长期战争和生产力低下等原因而被严重破坏的生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生态建设,绿化祖国行动深入开展,形成了“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重要认识。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阶段的发展要求确立“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从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大局出发,以胸怀天下的格局和担当,倡导“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摘编自彭秋归《从“绿化祖国”到“建设美丽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中国生态文明观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生态文明观蕴含的智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志士”和“民族英雄”形成了“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念,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最可爱的人”和“劳动模范”在新起点上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保卫和建设国家,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各类英雄模范人物。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先锋”和“道德模范”坚持立足实践、从群众出发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方法全面复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脊梁”和“人民英雄”创新对英雄模范人物的认识定位,英雄模范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就材料整体或局部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