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为加强皇权……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然而,由于皇权高度集中,却使皇帝所管政务大大增加。明成祖即位后,参据此制,简选翰林院文臣入文渊阁参预机务,成为皇帝的参谋。此后,阁臣的设置成为常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材料三   20166月,英国通过脱欧公投,宣布退出欧盟,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特蕾莎·梅继任首相。20176月,英国提前进行大选,特蕾莎·梅率领的保守党成为第一大党,但未能获得半数以上席位,出现“悬浮议会”,最后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授权下,由保守党和民主统一党共同组阁,但脱欧协议先后三次都未能获得议会通过。20191月,议会提出对现任政府的不信任案,6月特蕾莎·梅宣布辞职,英国脱欧硬核派鲍里斯·约翰逊成为英国新一任首相。


(1)材料一中的“丞相”设置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归纳明朝设内阁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阁臣的地位和权力有何变化?指出明中期阁臣对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并说明英国内阁和明朝内阁的本质区别。
2022-01-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它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

——摘编自李伏清《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愈、柳宗元的主张。

材料二   近代以来,传统儒学在西学的日益逼近之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现代新儒学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抗争,并谋划着中国儒学的现代化发展。牟宗三主张儒学必须接纳西方科学与民主等观念,使儒学“开无限的未来”。杜维明主张“儒学传统的文明对话”,他相信儒学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东亚和世界。在儒学复兴道路上,如何为儒学打开通向现代文明的转化渠道则成为时代发展的突出问题。

——摘编自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儒学与近代儒学处境的异同。

材料三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3)材料三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材料四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材料五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5)据材料五,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四相比,材料五中人文主义思想有何新发展?

2019-01-21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20世纪初期,孙中山对民生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设立慈幼局、婴儿局……,宋元以后,政府备有学田、膏火田等公产收入作为膳廪支持。……自北宋政府大力兴办义诊慈善机构后,至南宋蔚然成风,并作为地方官员重要善政加以鼓励……。

——龚汝富《浅议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

材料二、1912年12月9日,浙江各界在杭州市楼外楼菜馆为孙中山先生举行欢迎宴会,孙中山先生席间发表演说,指出:“当前革命未成,民生仍苦,而边患又日棘,外侮日逼,军政、财政和路政,纷乱如麻,窳败不堪。内政方面,主要是整理财政,发达工商……。”

——《关于三民主义中民生在浙江实践的主张》

材料三、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从经济和思想方面分析宋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
(2)材料二中孙中山为什么说“当前革命未成”?根据材料二,概况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发展民生主义,解除民生疾苦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近三十年来”影响民生问题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党和政府为实现“这十年”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2019-07-2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文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历史专家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材料二   宋代商业已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清晰展示出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进态势,揭示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的时代特色。

——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三   属于同一思潮下的各个学派和人物,其有共同的思想倾向性。但一种奔放前进的社 会思潮决不仅仅是刻板单调,千篇一律的重复和事仿,而是在共同的倾向性中显示丰富多彩 的内容和千变万化的风格,彼此影响,互相推动,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 思潮。

——苗杨《浅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税收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导致的社会变化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的主要内容。
2023-02-0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元代中期各族官员占比表
类别总人数蒙古、色目占比汉人、南人占比
朝官
(中央政府官员)
2089人938人40.4%1151人59.6%
京官
(京都地方的官员)
506人155人30.6%351人69.4%
外任官
(京都以外的地方官员)
19895人5689人28.5%14236人71.5%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据表可知,这一状况(     
A.改变了政权的阶级属性B.放弃了民族分化政策
C.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D.调整了中央权力结构
2024-08-28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定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马克思主义”既然随着这世界的大变动,惹动了世人的注意,自然也招了很多误解。……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我们的思辨中,有点正确的解释,吾信这也不是绝无裨益的事。

——1919年5—11月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这场战争的爆发时间和两部著作的作者。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你对“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李大钊提出的改造中国社会的新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国际国内环境。
2024-08-1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著,孟丽译《咖啡馆的文化史》

材料二

随着全球贸易蓬勃发展,中国茶叶全面进入欧洲饮食版图,“下午茶”成为许多欧洲人的生活习惯,俄国皇室和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茶馆在西欧城镇中不断涌现,构成公共社会生活的重要节点。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俄罗斯的恰克图等港口都因为茶叶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茶叶带来的中英两国贸易巨额逆差,勾勒了旧世界格局的不稳定结构,成为英国发起鸦片贸易和侵华战争的伏笔。

——据刘勇《中国茶叶与近代欧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叶在英国广受欢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茶的传播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2024-08-04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雍正四年(1726),云南巡抚鄂尔泰奏陈东川彝族土司统治区“田皆蒿莱,地尽荆棘,耕种不施,渔樵绝迹”的状况。中央下令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鄂尔泰在所辖彝族地区,一方面对土司武装进行打击,另一方面加强安营设讯,慎选能员;又陆续召集垦民垦荒,将原土司田地赏给兵丁,“并量与牛种银两,劝令开垦”;对避乱逃亡及被胁从的无论汉回彝苗,“概令招抚,悉予安插”。其继任者又将“所给与兵民夷户之田,俱令分给之始,即立清界限”“其田给与执照,永远为业”。到乾隆十一年(1746),此地“野无旷土,商贾辐辏,汉土民夷,比屋而居,庐舍稠密,已与内地气象无二”。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清前期在云南彝族地区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清前期在云南彝族地区改革的影响。
2024-08-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材料二   面对1941年以后的严峻形势,各根据地军民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推广“减租减息”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发展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切实体现。如政策得当,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又激发了底层农民的革命热情,就有机会将些开明地主拉到支持革命的队伍中来,进而壮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吴明怿、黄晓玉《论抗战时期冀鲁豫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建设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努力。
2024-07-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