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阶段陆路交通海路交通航空交通
世界汽车发展
发明: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
量产:1908年福特T型汽车推动①____
发展:科学化人性化精细化
高速公路
1929—1932年科隆—波恩高速公路第一条
二战后广泛发展
高速铁路
1964年日本“新干线”第一条商运高铁
航运技术:
航海雷达
③____信系统
船舶制造:
大型化 专业化 高速化 自动化
海底隧道:
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世界最长
飞机出现:
1903年美国⑤____兄弟“飞行者一号”标志飞机时代开始
螺旋桨飞机→喷气式飞机
飞机大型化20世纪70年代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主流
航空线:
1914年美国旧金山至洛杉矶航线
1919年欧洲定期国际航班开通
中国汽车发展
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958年第一辆东风牌轿车
1958年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
支柱产业之一;逐渐普及家庭
高速公路
1988年沪嘉高速大陆第一条
2020年里程世界第一
高速铁路
高铁建设:2008年②____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高铁技术:中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海外投资:2014年海外承建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1978年前主要服务④____建设
1960年东风号远洋货轮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
逐渐融入市场
飞机制造:
1909年第一架飞机在美国试飞成功中国人冯如自行设计研制生产揭开中国载人动力飞行史第一页
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初教-5初级教练机1954年首飞
C919大飞机2017年试飞成功
航空线:
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1950年第一家
开通中苏国际及国内多条航线
改革开放后机场 飞机 国际国内定期航线 通航国家城市数量增长
2019年北京⑥____国际机场竣工
备注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通行便利:最大便利是人流物流时间缩短 ⑦____发展迅速 整个世界成为“地球村”
城市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促进城市经济繁荣 人口增长 市区面积扩大
「公共交通发展:公共马车→有轨电车→地铁⑧1969年____地铁建成中国最早→公共汽车→出租车」
日常生活:交通工具时刻表让⑨____观念成为生活一部分;上下班时间出现交通拥堵现象
服务产业:大众⑩____潮流出现

2023-01-0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2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的颁行
A.摒弃了原有的法律规范B.建构了全新的法制体系
C.推动了法治文明的发展D.使中国进入成文法时代
2020-11-08更新 | 104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项专练(选择性必修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第2课时)
2019高一·浙江·专题练习
3 . 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会议批准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2019年至2021年合作纲要》,这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够加强边境地区军事互信,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这反映出当代中国外交致力于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努力与周边国家建立稳固的军事同盟
C.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睦邻友好关系
D.实现边境地区军事政治--体化
4 .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极端气候、地缘冲突等影响,2020年全世界有多达8.11亿人口面临饥饿威胁,比2019年增加1.61亿;全球23.7亿人陷入粮食危机、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比2019年增加3.2亿人,这是历史上饥饿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之一,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世界各国应
A.以农业经济建设为中心B.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C.加强国际合作开放市场D.重视食物物种交流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夜,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一边倒”的主张,……如果不表示这样鲜明的态度,就只能使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社会中得不到任何有力的支持而处于自我孤立的境地。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材料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一边倒”的总特征下,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一系列调整,贯穿着独立自主原则和国际统一战线思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前,新中国坚定地实践着“一边倒”外交战略。这一外交政策使新中国获得发展机会,但也造成外交上的不平衡。这限制了新中国外交的主动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朝鲜战争结束后,多种因素促成“一边倒”外交战略不断弱化,为新中国执行新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契机。

——摘编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材料三:196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第二中间地带”的构想,发展同西欧国家正常关系,抵制美国对我国的扼杀。这把我国对西欧政策提高到战略高度,并收到显著效果。戴高乐将军不顾美国的压力正式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震惊世界,被西方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这有力推动了我国与西欧国家关系的发展。……1972年我国同西德建交,中英、中荷代办级外交关系升格为大使级,第二年西班牙同我国建交。至此,我国同绝大多数西欧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摘编自蔡方柏《中欧关系70年》

材料四:中美关系的改善经历了曲折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一直对华采取敌视政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开始考虑改变对华政策,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从国际反霸斗争的全局出发,做出了与美国和解的战略决策。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尼克松访华,双方经反复磋商,在上海发表了著名的《联合公报》,中美和解之门终于打开了。这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摘编自李勇主编《全方位速读系列:世界历史》

主题二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材料五: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年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材料六: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材料七: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主题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材料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自顾保国《新时代新发展理念要览》

材料九:习近平的周边外交思想中,有三对关系非常突出。一是重“威”不重“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二是以“义”为先,“义”“利”相兼。 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努力实现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三是促“合” 反“分”。强调要构建一个包容性的“朋友国”,在“和而治之”基础上共建周边地区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赵可金《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对周边外交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外交上“一边倒”的主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围绕这些重大课题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中国“外交上的不平衡”的国际背景。为打破这种不平衡,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哪些外交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六七十年代促使中国与西欧关系改善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
(6)据材料五、六,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7)根据材料七,指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主要目的。
(8)依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9)根据材料九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习近平的周边外交思想。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10)依据材料八、九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如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1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2023-10-0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14·选必一第14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6 . 2022年2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俄关系上不封顶,没有终点站,只有加油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214日,经过毛泽东、周恩来同斯大林、维经斯基会谈,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双方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等。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政府。《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确定了中苏两国政治军事同盟关系以及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准则。19794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次年4月,该条约期满后废止。

——摘编自人民网《党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2001716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约规定:“第五条   俄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第六条   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第十八条   缔约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本国法律在促进实现人权和基本自由方面进行合作。”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中俄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材料三   202112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俄关系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展示出新的生机活力。双方正式宣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捍卫了各自国家尊严和两国共同利益。两国积极展现大国担当,阐述民主和人权的正确内涵,成为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中流砥柱。

——摘编自《人民日报:促进中俄关系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俄关系的变化,概括俄方所持的基本态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俄续约的主要原因。
2022-05-26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7 . "下表反映了2002~2021年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情况。据此可知,中国(       )

时间

领导人

会议

所作讲话

2002年

江泽民

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

《采取积极行动共创美好家园》

2012年

胡锦涛

G20峰会

《稳中求进共促发展》

2021年

习近平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团结合作抗疫引领经济复苏》
A.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B.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D.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2023-08-01更新 | 515次组卷 | 22卷引用:选必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雷锋的一生不长,但雷锋精神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也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2021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雷锋精神被纳入其中。

下表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雷锋事迹一览表

版本篇目体裁主题
1963年版《做革命事业的螺丝钉》日记叙述了雷锋甘愿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做一颗螺丝钉,忠诚党的革命事业。
《雷锋在工地上》记叙文叙述了雷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好事不留名。
1982年版《过桥》记叙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上学路上,背小同学过桥的故事
1992年版《雷锋日记二则》日记叙述雷锋对社会主义的忠诚和共产主义的信心,甘愿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甘愿无偿帮助同事和集体,甘愿做无名英雄的心路历程。
200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诗歌叙述了雷锋抱着迷路的孩子、背着年迈的大娘献爱心等事迹。

——摘编自蒋洁蕾的《教科书中雷锋形象嬗变的话语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小学语文教材中雷锋形象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雷锋形象演变的原因。
2022-05-04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进入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智能技术革命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重复性劳动的困境,可以解构信息时代的人类劳动,重塑创造性与分离式生产方式。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分阶段替代技能劳动者的趋势,而随着技能劳动者被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开始向创新领域转移,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人将越来越多。

——摘编自陈尧等《替代与推升: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影响》

材料三   如图所示:

材料四   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物理学革命为原子能、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化学革命为分子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兴起,还出现了综合多种学科技术成就的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与纳米技术等。以致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科学事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成为社会性的巨大事业。

——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五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10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20051012日上午9时整,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飞船升空十多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太空。10174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

材料六   在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下,北京时间2007102418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工作人员控制下的多次变轨,117号早晨,正式进入200千米绕月轨道,开始了一年的探测工作历程。“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有人说,“嫦娥探月”的意义实际已远远超出了工程本身,具有深远影响。

材料七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材料八   进入21世纪,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海洋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特别是2007年发布的《规划美国今后十年海洋科学事业:海洋研究优先计划和实施战略》,对此后美国海洋科学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该规划充分吸收了美国社会各界对海洋科学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共识,从保持美国海洋科技国际领先地位的战略高度出发,以人类与海洋相互作用为视角,从当前大量海洋科技问题中筛选今后10多年亟待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跨学科和学科交叉研究受到海洋科技界的推崇。美国海洋科技主管机构认为,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有利于技术转让和科学进步。跨学科的海洋综合研究可以实现海洋科学数据共享,以建立广泛的联合和协作,推动海洋科学的创新。海洋基础研究的价值和作用更受重视,基础研究的突破对所有重点研究创新成果的应用起着决定作用。美国海洋科学研究为美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与强盛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摘编自石莉《美国海洋科技发展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2008年)

主题二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材料九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十   现代科技的确为人类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我们感谢科技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我们也无法阻挡科技负面影响的产生。现代科技给我们提供了我们所需求的东西,而沉溺其带来的便利使我们失去了很多选择的机会和能力,依赖其飞速的发展也使我们成为了现代科技的一部分,被工具化和模式化。要说对人类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相信令人们感触最深的就是现代发达的、时刻陪伴人们左右的信息网络科技了。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摘编自《百度科技》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能技术革命出现的主要技术基础,并分析智能技术的出现对人类劳作的影响。
(3)据材料三中的图示,写出字母ABC代表的内容,并分别列举AB两个时代向“距离”挑战的一项重要发明。
(4)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以来第三次科学革命的主要特点。
(5)根据材料四,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有何意义?
(6)根据材料五,“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试分析中国开展首次绕月探测的重大意义。
(7)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能力提升✱
(8)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美国海洋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综合材料分析日、美海洋科技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历史纵横✱
(9)阅读材料九并结合所学,指出现代科技革命的领衔技术,并分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10)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的认识。
2023-11-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06·选必二第0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10 . 2020年6月,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调研期间指出: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要求我们(  )
A.确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确保各民族平等享有政治经济等方面权利
C.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同胞充分行使自治权
2023-07-28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13·选必一第1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