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体现了2008—2020年世界部分经济指标的变化。据此可知(     
类别状况
商品和服务出口占全球GDP比重2008年占31%,2011—2019年占28%
外国投资占全球GDP比重2017年占5.3%,2019年占1.7%,2020年占1.4%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2016年2万亿美元,2019年1.48万亿美元
私人资本流动2014年4140亿美元,2019年2290亿美元
跨国企业数量2008年8万多家,2017年约6万家
A.世界经济规模大大缩小B.经济全球化遭遇困境
C.国际贸易值呈下降趋势D.跨国公司的利润减少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宋代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清代汪志伊在《荒政辑要》中将“产微力薄,家无担石,或户倾业废,孤寡老弱,鹄面鸠形,朝不谋夕者”定为极贫,将“田虽被灾,盖藏未尽,或有微业可营,尚非急不及待者”定为次贫。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先秦《周礼》的“荒政十二策”,到南宋的《救荒活民书》,再到清代的《荒政辑要》,中国古代在贫困救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彻底铲断了造成贫富两极分化的经济根源,并在农村建立“五保”供养制度、储备粮制度等初步社会救助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政策,并针对“老、少、边、穷”地区出台了扶贫专项计划,设置贫困地区发展资金、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等。1987年确立“开发式扶贫”指导思想,建立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还鼓励民间组织积极开展扶贫公益事业。2001年国务院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扶贫政策的受众从贫困县下落到贫困村,全国共确定了14.8万个贫困村,更多的是采取“造血式”的扶贫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现有标准下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在2020年要全部脱贫”,2015年我国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在国家战略层面确立了精准扶贫政策。

——摘编自白晋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工作发展阶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3-04-0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3届高三3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2020年12月17日,习近平贺电指出嫦娥五号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又向前返出了一大步。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1970年,中国成功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②1984年,中国在四川西昌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③1990年,中国开始掌握一箭多星技术并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④2008年,“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解决了边远地区收看电视难的问题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21-07-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10719-005【2021】【高三下】
4 .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好党史,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现代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还没有纲领,甚至没有规章,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1923年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节选

材料二   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节选

材料三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2021年习近平《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脚踏实地”“找到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的具体内涵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并从“奠基立业”的角度分析决策的重大意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视角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以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作用为例,说明“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②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试以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具体史实为例加以说明。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列举民主革命时期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例
2021-05-17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新东方】【2021.5.19】【SX】【高二下】【高中历史】【SX00095】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末期,管仲在辅佐齐桓公治理国家时,阐述了粮食乃“民之司命”的思想。《管子·国蓄》说:“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管子·治国》中有“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途,治国之道也”的论述。《管子·轻重甲》说:“天下有兵,则积藏之粟,足以备其粮。天下无兵,则以赐贫甿。”《管子·牧民》说,“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管仲推行了“无夺民时”“作内政”“相地而衰征”等多项促进粮食生产的新政策,最终辅助齐桓公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摘编自刘玉峰《先秦至隋唐的历代王朝如何赈济民众》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0204月,在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把保粮食能源安全作为“六保”的一项重要任务,亲自推动防汛救灾,把对粮食和农作物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7月赴吉林考察,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提出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保护好黑土地,巩固发展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保障国家粮食的安全。

——摘编自侯立虹《粮荒检验“备战备荒”的伟大——庚子灾难惊回首之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关于粮食问题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效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保障粮食生产的基本措施及其意义。
2021-04-20更新 | 23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Ⅰ卷)
6 .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指导治理国家,休养生息,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上承孔子,下启朱熹,始推阴阳,为群儒首,前对汉武,后相江都,初倡统一,罢百家书。"从而为儒学和儒者找到用武之地。

——摘编自曹影《董仲舒的四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   在汉代,政府首次作为对外交往与开放的主体在官方层面上积极地开展了与域外的广泛联系。由于两汉政府卓越的努力与经营,使得中华社会由此迈开了走向世界的历程,开启了此后古代中国近2000年之久的开放局面。这不仅使中华各民族深受其益,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引自周尚兵、王洪军《走向世界;汉代开放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佛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摘引自2019年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黄老思想"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的原因,简析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如何"上承孔子"的。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走向世界"的角度概述汉代对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根据"政府卓越的努力与经营"的提示,列举相关史实说明汉代促成"开展与域外广泛联系"的举措。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佛儒会通"的典型事例,用唐太宗时期的史实简述"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的表现。②"北曲南唱"、兼收并蓄是昆曲形成的重要途径,以明代中期艺术家对北曲的改造为例论证此观点。指出昆曲属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哪一类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下列五四运动的口号中,能够全面反映这一性质的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C.“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D.“废除二十一条”
19-20高二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等8人“共和国勋章”,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开始于“南优2号”的培育成功,与该成就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自行设计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9-10-25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