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将教化置于安邦治国的首要地位,且在明代尤为重视。朱元璋在洪武五年下诏斥责当时社会风俗落后,“自元氏废弃礼教,因循百年,而中国之礼变易几尽”“市井之间,尚然元俗”,百姓不受管理。本着“教化必本诸礼仪”的方针,明初每年举行“乡饮酒礼”,届时,知县要亲率官员齐到县学的申明亭,当众宣谕,在宣讲圣谕后又接着讲解法律条文。朝廷用礼教改变蛮荒异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学校教育来达到目的。故明代州县官员都比较重视教育,大力兴办官学。明代为使教化收到更好、更广泛的效果,也非常重视乡里社学,洪武初,诏有司立社学,延师儒以教民子弟。正统元年,令各处社学、提学及有司严督劝课,不许废驰,复民间子弟听入社学。而州县官亲自巡视乡社,考核社学学生,文章优异的,便推荐到州县学继续进学、参加科举,以示旌表。学校教育对平民百姓的向化也确实有很大影响,“二百年来民情今日始泄,二百年来民心今日始安”。

——徐燕婵《试论明代教化》

(1)据材料概括明代实施教化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分析“明代尤为重视”教化的原因。
(2)概括明代乡约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概括明代教化带来的影响。
2024-04-2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公元前5000后,随着非洲气候的愈发干燥,苏丹依靠种植和放牧为生的人向北迁移到埃及,把葫芦和西瓜以及驯养的牲畜带到这里。大约同一时期,小麦和大麦也从美索不达米亚传播到埃及和努比亚。法老宣称自己是人间活着的神,这继承了苏丹将国王视作神灵的传统。”据此可知,埃及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气候的变迁B.文明的交流C.农业的发展D.宗教的传播
2024-04-2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为准确把握地方财政收支实数,推进宪政进程,1909年清政府上谕选派44名监理官赴全国各地开展财政清理计划,然而,地方督抚颇为抵触,甚至与监理官大起龃龉。由此可知(     
A.新政举措引发保守派抵制B.军阀割据局面愈演愈烈
C.权力下移影响近代化进程D.民主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2024-04-2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萄牙王室逃出了里斯本,建立了里约热内卢政府。1812年,国王返回葡萄牙,将王子佩德罗留在巴西摄政。次年,巴西的克里奥尔人(土生白人)要求脱离葡萄牙统治,佩德罗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当葡萄牙国会试图削减王子的权力时,佩德罗宣布巴西独立,并就任国王。这一事件体现了(     
A.拿破仑战争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B.葡萄牙王室支持了巴西的独立
C.欧洲政治局势直接影响了巴西独立D.巴西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2024-04-2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这些哲学家们应用批判理性所以如此奏效,是因为他们同时有着一种同样是新发现的自信:如果人类能从恐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他们就会在自己的身上找到改造人类生活条件的力量。古人教导听天由命,基督教则教导等待拯救,而这些哲学家却教导争取解放——人的道德自主,有勇气依靠自己。这些哲学家(     
A.倡导以理性重建社会秩序B.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C.确立了无神论的主导地位D.促进了古典文化的复兴
2024-04-2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1944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在作战形式上要以游击战为主逐渐转向以运动战和阵地战为主,要准备打大战和实施大兵团作战。上述指示(     
A.贯彻了中共七大的会议精神B.显示了中共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C.顺应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表明国共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2024-04-2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50年代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限制农民进城迁移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开始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政治性人口迁移成为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力量,即人们由于政治因素(如响应党的上山下乡号召,广大知青到农村和边疆插队)而进行人口迁移。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规模显著增加,省际流动人口2015年达2.47亿。最初流动人口多从农村流向城镇。到了2010年,省际流动人口的近20%来自城镇,省内流动人口的近46%来自城镇,表现出“乡—城”流动和“城—城”流动并存的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大幅度上升,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都为农民工净输出地区。因务工经商迁移流动的占比逐渐上升。人口迁移流动在给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难以融入城市等问题。与此同时,人口迁移流动造成部分流出地出现空心化的现象,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老年人的家庭养老等问题逐渐凸显。

——高向东《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流动特征及趋势》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比较两个时期中国人口迁移的不同点。
2024-04-2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8 . “双方围绕各自的机构形成两大阵营,以这些机构为框架,成员国将建设一体化,一体化的基础不仅是友国之间彼此靠拢,而且还要反对另一集团。1949年,两个主权德国的建立在所难免,东德加入了经互会,西德加入了欧洲委员会,并成为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创始国。”材料旨在说明(     
A.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B.冷战局势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两极对抗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D.冷战主要表现为经济体系的对抗
2024-04-2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反映了20世纪前半期拉丁美洲新文化的思想与文学流派。由此可见,拉丁美洲新文化的基本特点是(     

新思潮/现实主义文学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爱丽儿主义

何塞·恩里克·罗多

唤起“拉美精神”,颂扬个性和拉美文化中的人道主义价值,反对绝对民主的倾向

土著主义

塞雷斯·普拉达

捍卫本国土著民族,抨击殖民制度

社会主义

维克·托劳尔·阿亚·德拉托克

土地改革、限制外国资本,实现美洲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

现代主义文学

何塞马蒂等

富有爱国激情,表现对人类、自由和祖国的美好信念。
A.提出“拉美精神”的核心价值B.印第安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
C.运用西方的思想改造拉美社会D.文化混合基础上的现代再创造
2024-04-20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10 . 右图是公元203年建造的凯旋门,拱门上饰有描绘帝国塞维鲁皇帝对帕提亚人和阿拉伯人发动战争的浅浮雕,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帝国的空前繁荣的盛况。为帝国繁荣提供保障的是(     

A.沟通亚欧的丝绸之路B.日益健全的民主政治
C.迅速发展的奴隶制度D.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2024-04-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