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制度之演进。中西方的制度建设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某历史社团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学习,同学们合作完成了项目,并进行展示:

(1)甲同学负责中国制度的研究,请填写相应内容
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乙同学负责西方制度相关内容,请把以下选项和上图中的序号进行匹配
A封君封臣制 B雅典民主制 C英国君主立宪制 D文官制     E两党制或多党制
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⑧:______
(3)丙同学负责整理相应的法律文件,请完成选项。罗马法系:《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
大陆法系:《       》,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英美法系:《合众国宪法》,美国确立总统制。(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B.《法国民法典》C.《联合国宪章》D.《大宪章》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西方制度文明演进的认识。
2024-02-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2 . 从100多年前李鸿章提到中国的“现代化”,到今天“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引起我们无尽的思索

材料1:1896年9月3日,应邀访问美国的李鸿章答《纽约时报》记者问。

美国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

李鸿章: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

材料2:1979年1月31日下午3时在布莱尔宾馆内,全美三大电视网及公众广播网各自派出记者,齐集一处,与来美访问的邓小平面对面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精彩答问式采访。按照安排,邓小平首先向美国人民发表简单讲话:

“我感谢美国三大电视网及公众广播网给我提供这个机会,使我能通过电视屏幕与广大的美国观众见面。我首先向伟大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现在,中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这就为我们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敞开了美丽的前景。……我这次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前来访问贵国,肩负着三项使命:一、向美国人民传达中国人民的情意;二、了解美国人民,了解你们的生活,了解你们建设的经验,学习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三、与贵国的领导人,为发展两国关系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的问题,广泛地交换意见。

1.李鸿章提到的“欧美资本进入清国”大体发生在(     
A.鸦片战争爆发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门户开放“政策推出后
2.李鸿章提到的“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在他访问后实现了吗?试举例说明。
3.请为邓小平讲话中“我们两国(中美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提供两则证据。
4.以下图片,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佳见证是(   

A.1971年4月首访中国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登上长城的合影       

B.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   

C. 1979年1月,邓小平与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的阳台上挥手致意
5.请结合这两次访问时的境况及访问后的历史演变,谈谈你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看法。
2024-01-15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4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一位儒学爱好者对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历史上的尊称有着深厚的兴趣,整理出孔子尊号变化表。

尊号时期说明
尼父春秋孔子逝世后,时任国君鲁哀公十分伤心,给孔子上谥号为“尼父”
褒成宣尼公西汉公元1年,王莽加爵“安汉公”,他高兴之余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孔子后裔则封为“褒成侯”
褒尊侯东汉公元92年,孔子的爵位被降了,从原来的“公”爵降到了“侯”
邹国公北周北周静帝时期,孔子又从虚职转实,于公元580年被追谥为“邹国公”,再次成为“公”
先师尼父581年杨坚以隋代周,北周灭亡。随着北周灭亡,孔子也从“邹国公”降为“先师尼父”
先师李渊于公元624年将孔子改谥为“先师”,去掉了“尼父”二字
先圣唐太宗上台后就废了周公“先圣”的称号,改尊孔子为“先圣”
隆道公(武)周武则天称帝后,于公元690年被封为“隆道公”
文宣王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这是孔子第一次被封“王”
玄圣文宣王宋真宗于公元1008年追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公元1012年,为避讳而改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文宣帝西夏公元1146年,党项人建立的西夏仁宗李仁孝直接将孔子推到了“帝”的高位
大成至圣文宣王两宋时期孔子在中原王朝的封号一直都是“至圣文宣王”,直到元成宗时期才又加了“大成”两个字
至圣先师嘉靖帝见将孔子的王号去除,改称“至圣先师”
大成至圣先师民国孔子最后一次变更谥号已经是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了,由国民政府为孔子上“大成至圣先师”的谥号

1.通过整理发现:明代以前孔子的尊号经历了“父”-“公”- “侯”-“王”-“帝”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2.少数民族政权北周、西夏都给予了孔子很高的“地位”,请结合史实简析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3.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倒毁孔家店”的口号,民国后孔子尊号重新回归“师”,孔子的地位为何会出现如此变化?
4.当代,我国在世界各地建“孔子学院”,同时提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请简要分析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积极意义。
2024-01-15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4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从美国回来的小张同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餐在西方受欢迎,西餐也在中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于是选择了中、西餐各一个代表进行研究。请协助小张同学完成以下任务。

餐食炒杂碎披萨
照片

材料一     “杂碎”,成为了美国俚语里“中餐”的代名词,也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1926年,一首爵士歌曲《杂碎圆号曲》曾经风靡一时。2001年,美国甚至推出了一部电影,片名就叫《杂碎》。

——《一部华人奋斗史——中餐在美国的百年变迁》

比萨(Pizza),又称为比萨饼、匹萨、批萨、披萨、意大利馅饼,是一种发源于意大利的食品。比萨饼的通常做法是用发酵的圆面饼上面覆盖番茄酱、奶酪、肉、蔬菜等其他配料,并由烤炉烤制而成。

——百度百科

材料二

在美国,有记载的最早中餐馆出现于19世纪中期的加州,这些餐馆是为了满足中国赴美单身劳工的需求出现的。这一时期,一道著名的菜肴应运而生,那就是“炒杂碎”。“炒杂碎”原是一道广东乡村菜肴,配料一般包括鸡胗、鸡肝,猪肚和豆芽等。由于美国饮食习惯中对内脏的禁忌,以肉取而代之,同时还加入了美国常见的蔬菜,如西芹、青椒和洋葱等。

——刘晓卉《中国饮食文化在美国的变革及其文化意义》

随罗马帝国从意大利扩张到整个欧洲,这种制作和吃法也传播开来……19世纪,披萨随意大利移民来到美国……。美国带给世界的是标准化生产的披萨,这种随必胜客、达美乐而风靡世界的标准化披萨,与那不勒斯的手工披萨确实有天壤之别。

——凯萝•赫史托斯基《批萨:吃的全球史》

材料三

炒杂碎,炒杂碎,满嘴的昏昏嗷嗷,满肚子的乱七八糟。如此的实实在在,如此的光辉四照,照亮了四方土地,照亮了波士顿,照亮了奥斯汀,照亮了维奇托,还有那可爱的圣路易。炒杂碎,炒杂碎,炒杂碎,炒杂碎,可爱的炒杂碎。

——1925年,美国著名歌手悉尼•贝谢创作的一首风靡一时的歌曲《我走了,谁将为你炒杂碎》歌词

“我们用了 6 年时间,一直在探索把披萨做成更多中国人更爱吃的样子。”到目前为止,上海某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推出了意式、中式、水果等 3 个系列共 22 种口味的披萨。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中式披萨。披萨不再是一个外来文化的符号,而是完美地融入了中国人的饮食日常。

——《意式披萨注入“中餐精髓”,产自金山的美味披萨你吃过吗?》(《上观新闻》2022 年 6 月 23 日)

1.按材料二的说法,意大利披萨拓展到整个欧洲的时间不会早于(单项选择题)
A.公元前1世纪                 B.公元1世纪             C.1453年
2.意大利披萨能覆盖番茄酱,能做出玉米火腿肠的款式,也得益于(单项选择题)
A.罗马帝国的扩张               B.全球航路的开辟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标准化披萨”的出现归因于(单项选择题)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4.披萨和炒杂碎向美国“进军”过程都“伴随”着19世纪劳工或移民抵达美国。为何美国在19世纪能接纳大量劳工或移民?(简答题)
5.必胜客、达美乐及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大面积流行,得益于(单项选择题)
A.抗美援朝                 B.   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
6.外来餐食想要成为流行餐食,往往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造。这种改造的实质是(单项选择题)
A. 文化交融               B.   文化冲突                 C. 文化交锋
7.以上两款中、西餐的传播为例,谈谈导致中、西餐食流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答题)
2024-01-15更新 | 24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4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文物A: 帕特农神庙石雕,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文物B:刻有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的玄武岩石柱,现存放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文物C:中国金代磁州窑山水画瓷枕,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文物D:西魏大统十六年《菩萨处胎经》(传世最古老的写经,中国国宝级文物),唐代传入日本,现藏于日本京都知恩院
1.按时间顺序为各文物进行排序。
出现顺序1234
文物C
2.对研究文物故乡的政治经济制度而言,以上文物中,兼具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双重性质的有(双选题)(     
A.AB.BC.CD.D
3.文物C中的山水风俗画也可以映射两宋时期的(单选题)
A.重文轻武        B.   市民文化                    C. 妥协求和
4.文物D能否对“佛教唐代时已经经由中国传入日本”观点提供支持?(判断题式选择)(     
A.能          B.不能
5.根据文物D,结合所学, 简要说说中原文明对鲜卑族政权西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为何希腊总理一提及帕特农神庙石雕,英国首相会托故取消双方的会晤?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8日,希腊政府发言人表示,英国首相苏纳克在原定时间前几小时取消与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的会晤是“前所未有的”。

26日,正在英国访问的希腊总理曾表示,希望英方归还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希腊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

——摘编自《新京报》

7.你如何看待一些著名的博物馆收藏他国国宝级文物的现象?
2024-01-15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4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整体世界下的大国责任

20世纪初以来,世界已经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地区事务必然影响世界发展。面对整体的世界,世界大国的责任亦更为重大,其决策对世界的影响也更深远。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组:

材料一:


《慕尼黑协定》签字留影(1938年9月 29 日,前排从左到右分别为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的政策是____,这一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

材料二: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 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

——[苏] 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 (1945年2月)

2.以下能够佐证材料二中斯大林观点的历史事件有(     )(双选)
A.蒙古征服俄罗斯B.拿破仑入侵俄国
C.德国突袭苏联D.雅克萨之战

材料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强加在自由民族头上的极权政制,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

——[美] 哈里·杜鲁门《国情咨文》 (1947年3月 12日)

3.材料三文件出台的标志性意义是(     )(单选)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
C.美国对苏联正式发动冷战D.第一次柏林危机开始

第二组:

材料四: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绝大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亚非国家应撇开政治分歧,加强团结, 为会议的成功而努力。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1955年4月 19日)

材料五: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

4.比较第一、二组材料,分析20世纪以来主要大国外交策略的差异性。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20世纪以来主要大国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思考?
2023-11-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七步诗》真伪辨

最早见于《世说新语》的“曹植七步成诗”已广为人知,讲述了曹丕因曹植与之争太子之位而耿耿于怀,称帝后欲暗害而不得的故事。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注:杀)(曹植)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注:豆茎, 可作柴烧)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曹植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建安”一词来源于当时的 (     )(单选)
A.谥号B.庙号C.年号D.尊号
2.《世说新语》的记载距离事件发生已经过去了 (     )(单选)
A.半个世纪B.两个世纪C.八百余年D.两千余年

然而,后世学者对该故事的真伪一直存疑。先后提出了以下证据:

证据一:此五言六句诗非当时创作主流,风格与曹植相去甚远。曹魏时期曹植曾亲自编订自己的作品集,亦未收录。至南宋前,诸多《曹植集》皆不录此诗。直至明清时期,《七步诗》才逐渐真假难辨。

证据二:此事不见于《三国志》等正史。考《三国志》等文献,曹丕称帝后与曹植见面不过三次,无一次符合《世说新语》所载场景。

证据三: 《世说新语》本身,编纂过程乃采汉晋以来轶闻小说加上刘义庆的创作综合而成。唐代刘知几曾评此书“皆载调谑小辩,嗤鄙异闻。虽为有识(者)所讥,颇为无知(者) 所悦”。

证据四:郭沫若曾说: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做诗为借口?……而且如果要杀他的话,诗做成了依然也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讽刺而便深惭?

3.以上证据分别通过哪些角度对“七步诗”故事提出质疑?
4.以上证据是否足以证伪“七步诗”真实性?   

故事虽然存疑,但其产生与流布也与当时的时代息息相关。

曹丕命曹植七步成诗的方式, 自然让我们想起相关的佛教故事。……(当时诸多汉译佛典)都不约而同地说佛祖诞生时,自行七步而颂16字自赞偈。……《七步诗》关键词在“煮豆”,但以此为诗,最早亦似出于汉译佛典,它描述的本是鬼卒(用铁釜在地狱)拷治罪人的场景。

——李小荣《<七步诗>生成流播过程中的佛教因素》

《七步诗》的出现和传播与曹氏父子在历史上形象的变化互为因果。晋室东渡后,北方为少数民族统治。隅居江南的中原人心怀不满,开始出现曹操“篡逆”之说,只因东晋地处一隅,情势同于蜀汉而殊于曹魏。贬曹之风对文化发展和文学创作起了导向作用。南宋时期,朝廷开始否定曹魏正统。有利于污蔑曹氏父子的故事和诗作大行其道,亦不足为怪,《七步诗》开始为一些《曹植集》收录,亦在此时。加之民间流传的三国话本逐步成熟,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整理自宋战利《<七步诗>托名曹植考》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七步诗故事的产生与流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6.通过时代与故事产生、流布之间的关系,可以最典型地体现出怎样的唯物史观?(     )(单选)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2023-11-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小明在整理图书时,想对《梦溪笔谈》进行编码归类,此书最好归于(     
A.科技类B.社会类C.日记类D.历史类
2023-10-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国家治理制度的演变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


(1)指出下列中央机构示意图各自的朝代。

(1)                                                       (2)                                      (3)   


(4)                                                (5)                                          (6)


(7)                                                              (8)


(2)以图证史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下图可以佐证(     )(单选)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D.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3)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良性发展的良药,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历次改革得失的分析,正确的是(     )(双选)
选项史实分析
A商鞅变法时,秦国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这一措施说明宗法分封制开始崩溃
B张居正自言:“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这说明吏治改革促进财政局面好转
C晚清政府推行的洋务新政、戊戌新政及20世纪初的新政,均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失败的原因在于均没有进行思想动员
D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民族的交融;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90年代,进一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这些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是它们都顺应时代潮流
A.AB.BC.CD.D
2023-10-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太宗“纵囚”历史上的“纵囚”(旧时官府暂时释放在狱罪囚还家并限期自动归狱,以为德政)曾引发后人的思考。

材料一   六年,亲录.(讯察)囚徒,闵.(怜悯)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赦免)之。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十六

材料二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我有天下已来,绝不放.赦.(随意赦免)。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多次,唐太宗只实行过一次纵囚)。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三   太宗之世,天下大定,道有使.(监察御史),州有刺史,县有令尉,法令密而庐井(乡里)定,民什伍以相保,宗族亲戚比闾而处……囚之纵者虽欲逋.逸.(逃亡),抑谁为之渊薮(隐藏)者?


(1)“纵囚”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
(2)唐太宗如何看待“赦免”?其理由是什么?
(3)解释王夫之认为囚犯必返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纵囚”之举?
2023-09-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