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如图为1937年该校第二期招收的部分学员情况。据此可知,该校的主要任务是(     
红军的团、师、军干部,如陈赓、杨得志等
原东北军、西北军一部分爱国军人,如张学良弟弟张学诗,杨虎城儿子杨拯民等
参加一二•九运动的爱国青年学生
A.团结民众建设边区政权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凝聚力量争取抗战胜利D.提升干部军事政治素养
2024-05-2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模拟训练(一)历史试题
2 . 《国语》记载了大量臣子对君主的箴谏活动。在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前期的箴谏活动中,《诗》《书》和所谓的“先王之制”等传统资料被用作论据。而春秋中后期的很多箴谏内容,逐渐抛弃了礼义、道德的说教,而是客观地分析当时的形势。这一变化反映出(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社会变革冲击传统观念
C.变法思想成为主流D.传统君臣关系走向瓦解
2024-05-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大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汉代,颍川太守黄霸因仁厚爱民、广施教化而屡获提拔;南阳太守杜诗广开田池、富裕民众,被尊称为“杜母”;桂阳太守许荆以上书自罚来平息兄弟争产,成为司法决狱的模范。上述事迹得到后世帝王反复引用和赞赏。这体现了(     
A.儒家礼教决定帝王治国方针B.德才兼备成为选官基本原则
C.吏治政风关乎国家盛衰兴亡D.汉朝地方治理模式延续久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4次组卷 | 89卷引用:河南省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乾隆统治初期,扬州诗会以酒肴珍美蜚声远近,“诗成即发刻……出日遍送城中矣”。这一盛况让两淮盐政卢见曾等也以风流主持自居,与文人交相唱和,游宴觞饮。一时间,扬州文风极盛,时人形容:“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这表明该时期的扬州(       
A.政治氛围比较宽松B.主流思想在蜕变中不断发展
C.诗文之风比较盛行D.商贾阶层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

(1)材料一中“今大道既隐”说明当时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从何时开始?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建立了哪种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2023-11-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唐河县鸿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8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晚唐士人写的民生诗普遍致力于通过蒙太奇式的场景拼贴展现一个分裂的世界,宋代士人写的民生诗则着眼于弥合官与民之间,乃至于民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裂缝,在不改变社会基本架构的基础上修补建设,最大程度地实现多方兼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学表达具有多元化特点B.士人群体政治地位得到调整
C.国家对人身控制比较松弛D.宋代社会主要矛盾缓和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     
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
2023-10-26更新 | 418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
9 . 明代有位诗人写下“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首诗说明他主张是(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晚清秋瑾女士作诗:“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作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这首诗(     
A.呼吁清政府进行“新政”B.阐明了八国联军侵华促成民族觉醒
C.赞誉义和团“扶清灭洋”D.肯定了发动武昌起义才能救亡图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