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材料二   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民族主义在一般人心目中,一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则其它一切枝节问题似乎均可迎刃而解……所以武昌城内一声炮响,举国风从。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写出一位与顾炎武同一时期、观点相近的知识分子,并概括其主要思想。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魏源针对“不能再称西方文明之国为蛮夷”,而提出了什么主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鞑虏”指的是什么?民族主义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篡《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后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子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进行总结:“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
(3)结合材料三说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今天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2013-10-23更新 | 6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如图是秦穆公和秦孝公衡量人才的标准,导致这一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穆)公曰:如有一介臣,断断猗(忠实诚恳),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心怀宽容),其如有容焉……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邦之杌陧(倾危),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尚书·周书·秦誓》


寡人(秦孝公)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A.列国纷争的社会环境B.世卿世禄制的崩溃
C.墨家尚贤思想的影响D.土地私有制的实施
2023-11-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百色市、河池市2024届高三11月质量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4 . 在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商业的繁荣又与城市的繁荣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密方”的存在。这种传习,主要由手工业市场的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手工业成品也往往因此而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这种世代传习显然是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
一一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 六朝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原是一个“市厘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的大都会,唐代成为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县。正如诗人所说:“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昔时地险,实为建业主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宁小邑。”连一个州的治所也不是。全国的统一.使金陵失去了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枢纽作用,运河的开通,使金陵失去咽喉近代带的地理位置,缺乏经济依托的金陵地位一落千丈。而扬、润、苏、常、杭等州由于本身经济的发展和运河流经其地而成为重要的都会。
一一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材料三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敕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劳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偿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材料四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财物力为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欠残也……今殴良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未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宜《论积贮疏》
材料五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束,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记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出现的手工业世代传习的原因?手工业世代传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唐时期金陵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4)材料四,材料五是如何看待商业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8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广西柳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

5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举中国万里之土壤,历二千四百年之绵暖,合数万后王卿士绅缨民庶妇孺之礼俗,所信受奉行,诵读尊敬者,岂非先圣孔子之遗教耶?夫孔子之道,本于天,人之性出于天,故因人性以为道,若男女食味被服别声,人之性也,但品而节之,而不绝之,故至易至简,而人不可须臾离其道也。苟非若婆罗门之去由出家,墨子之非乐不歌,则普大地万国之人,虽欲离孔教须臾而不能也。非惟中国人,凡人之为人,有生我者,有与我并生而配合同游者,有同职事而上下者,则因而立孝慈友弟义顺忠信笃敬之伦行。苟非生于空桑,长于孤岛无人之地,则是道也,凡普大地万国之人,虽欲离孔教须臾而不能也。非惟中国为然也,恻隐羞恶谋虑进取,人之性也,扩而充分之,以为仁义智勇之德,虽禽兽亦有是一二焉,但不能合而扩充耳。则是道也,凡普大地万国之人,虽欲离孔子教须臾而不能也。……

故灭国不足计,若灭教乎,则举其国数千年之圣哲豪杰,遗训往行尽来灭之,所祖述者,皆谓他人父也,是与灭种同其惨祸焉。何其今之人,不自爱国,乃并数千年之文明教化,与其无量数圣哲之心肝,豪杰之骨血,而先灭之欤?彼以孔教为可弃,岂知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若孔子教可弃也,则一切文明随之而尽也,即一切种族随之而灭也。

——康有为《孔教会序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3-06-18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后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政体转型,但袁世凯在统治时期,打着“民国”的招牌,逐步建立独裁专制统治。1915年秋,舆论界掀起一场变更“国体”的激烈论争。

帝制论者杨度宣称“今总统制实行矣,虽有《约法》及各会议机关,似亦近于立宪,然而立宪者其形式,专制者其精神也。……四年中,设非政府采用专制精神,则国中欲求一日之安,不可得也。……非立宪不足以救国家,非君主不足以成立宪。立宪则有一定之法制,君主则有一定之元首,皆所谓定于一也。”

1915年,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各大报刊竞相转载。梁启超坚持现行国体,反对帝制认为“夫前清之末叶,则固自谓立宪矣,试问论者能承认否? 且吾欲问论者,挟何券约(凭证),敢保证国体一变之后,而宪政即可实行而无障? 如其不然,则仍是单纯之君主论,非君主立宪论也。既非君主立宪,则其为君主专制,自无待言。”

论争展开后,反袁舆论不断兴起、发展。

——摘编自乔琪《论一九一五年“国体”之争》、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根据材料,概括论争双方持论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5年的“国体”之争进行整体评价。
2024-03-06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4届高三3月份高考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
C.宣扬格物致知D.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021-12-11更新 | 194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田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3)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并依据材料指出分封的主要对象。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4)上述材料概括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哪一特征?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建朝廷后不久,丞相王绾等认为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因此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称其便。廷尉李斯则认为置诸侯不便,秦始皇当即予以肯定。他指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与汉朝初期选择地方统治形式的不同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制之得”作出合理的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