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6 道试题
1 . 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开启了运用超越人眼识别的多光谱等超高精度采样技术,尤其是微痕提取和三维图像技术,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这反映出(       
A.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B.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
C.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D.高新技术拓展文化传承途径
2 . 按照“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被划分为地理上相隔甚远且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巨大的两部分。1971年,印度通过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的决议,并在得到苏联支持的情况下突袭巴基斯坦。不久,孟加拉国正式独立。材料可用于探究(     
A.南亚国家的冷战角遂B.殖民文化的残余影响
C.印度民族的独立进程D.局部战争的文化动因
3 . 1476年,威廉·卡克斯顿将古登堡发明的西式活字印刷术引入英国,并用英语等替代了原本的拉丁语,他在印刷工厂发行的90多部图书里有74部是英文的。威廉·卡克斯顿的行为(     
A.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发展B.颠覆了英国的宗教信仰
C.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D.提高了英国的教育质量
4 . 图1所示是大月氏人在中亚铸造的银币,刻在银币正面戴头盔的是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国王欧克拉提德一世半身像,背面是站立的狮子像,两边分别是用希腊文书写的“NANAIA半德拉克马(希腊货币单位)”。由此可推知(     

A.亚历山大帝国统一了币制B.希腊语成为丝绸之路的通用语
C.大月氏人控制了丝路贸易D.民族迁徙促进希腊化文化传播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
5 . 奇穆文化(约公元1000年到1461年)分布在特鲁吉罗(秘鲁)南北的沿海谷地,崇拜月神“夕”,印加人尊奉的太阳神仅居次要地位。但是,1200年以后,将太阳神作为主神崇拜的地位逐渐确立起来。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玛雅文化的兴盛B.阿兹特克文明的传播
C.印加帝国的扩张D.自然崇拜现象的流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辅佐国君以行治国之事者,在春秋时期多被称为“相”。终春秋之世,列国担任治图重任的“相”,皆属卿族。这些卿或随国君外出参加各种礼仪,或主持国政以决国家军政大事,实为卿权势力强大的一种表现。战国时期的“相”往往只有职官的意义,不是传统的贵族身份的标识。因为在国君的周围不需要存在能够使其“易位”的人物,而需要俯首听命的大臣。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为这一新格局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布衣卿相之局的噶矢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结构大变动中即已鸣响。

——摘编自晁福林《论战国相权》

材料二   唐初,“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起草文书诏令,原属中书省的职责,唐玄宗时则正式设置输林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垂相,号令征伐”,皆出其手,“其后逸用益重,而礼遇益亲”,“又以为天子私人,元充其职者无定员”。在代宗永泰年间,又于内朝设立枢密院,以宦官充任枢密使,“其职掌惟承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如此,则原来共同执掌军国政令、佐天子而统大政的中书、门下省,都降低为只能照章办事的执行机构。

——摘编自魏俊超《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相职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相权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君主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0-1882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适应帝国主义政治和经济竞争的需要,制定了《费里法案》和《戈贝莱法案》,宣布解散从事传教和教育等活动的教会组织,关闭教会学校,废除教会掌握国民教育的权力。同时对6-13岁的儿童实行义务教育,违者将受到处罚。法令禁止在课堂进行教义教育,另外增设道德与公民教育的课程,真正做到培养法国青年勇于奋斗,热爱真理,服从命令,富于开拓的精神和创造意识的品质。开展女子世俗教育,规定女子有权享受国家中等教育,建立女子世俗学校。在初等和中等学校增加了职业教育,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选学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接受职业训练或进入专门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使劳动力素质大为提升,为国家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余启应《一百年来的法国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8 . 从汉代起,中原汉地便开始形成一股强烈的“西域胡文化”热。到了唐代,西域文化影响之所及,上至宫廷,下至百姓。宫廷贵人穿胡服,学胡俗,食胡饼,听胡音。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B.汉胡间的民族冲突消解
C.中原文化衰落和倒退D.统治者对胡文化的喜好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
9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印度独立后,由于政府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发展乏力,这严重影响了优秀人才寻求在国内发展的积极性,于是印度众多高级人才选择移民海外,英国成为首选地。然而,由于战争的极大破坏,英国在社会供应和服务上存在着众多的欠缺。印度移民在为英国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引发了严重的种族对立,1962年,英国通过了《英联邦移民法》,开始为英联邦内部移民设置限制。1965年和1990年,美国相继出台了新的移民法案,为印度人移民美国创造了绝好的机会,截至2011年,美国印度裔移民的总量已达290.8万人。

材料二   据统计,在1966-1980年移民美国的印度人中,95%属于专业技术人才。1965年之后,美国印度裔移民在宗教信仰上则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其中印度教教徒最多,但是,美国印度裔族群内部总体上表现出了少有的平和态势。美国印度裔移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坚守和传承,然而这也间接影响到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印度的音乐、舞蹈、食物、服饰、瑜伽、绘画艺术、传统节日等文化遗产,不仅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展示,而且还与美国主流文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滕海区《论美国印度裔族群的形成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度人移民美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度人移民美国的特点及影响。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
10 . 1916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第一卷第六号刊登了易白沙的《孔子平议》,该文点燃了对儒家旧伦理大加挞伐的第一把火。接着,《新青年》又发表了一系列抨击儒家三纲五常的文章,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孔教。《新青年》发表这些文章的根本意图是(     
A.维护民主共和B.改造国人思想C.配合五四运动D.宣传民主科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