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1 道试题
1 . 下面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图。这种人口分布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B.西葡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C.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D.西葡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
2024-05-24更新 | 182次组卷 | 48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不具备完善功能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2024-05-01更新 | 139次组卷 | 53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59次组卷 | 109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分析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希腊
青铜器都江堰太阳历金字塔《吉尔伽美什》60进位制种姓制度创造从1到9的数字城邦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
A.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B.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C.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D.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
2024-04-16更新 | 254次组卷 | 66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故事来源现已无从考查,一般认为是在波斯语的《一千个故事》的基础上逐渐吸收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国的故事而形成的。这些故事从8世纪起不断得到丰富和提炼,于16世纪定型,流传于世界各国。很多音乐、绘画、电影和文学作品都取材于这些故事,其中多数故事是各国人民喜爱的优秀古典作品,有些故事甚至家喻户晓,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话题。

——摘编自《天方夜谭(译者序)》(中文版)·

材料二   据考古发现,元上都宫城Ⅰ号建筑基址有一件石建筑构件,弧面阴刻有古阿拉伯文,内容与《古兰经》的部分章节有关。如今在中国的泉州、扬州、杭州等地,仍有许多元代所建的伊斯兰教教徒的墓地。

(1)分别阐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研究阿拉伯文化的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6 . 现代欧洲语言中的市场、关税、港口、盐税、暗礁、交通、冒险、支票、杂志、酒精、零、代数学、集市等词语皆源自阿拉伯语。由此可见(     
A.阿拉伯人阻断欧洲与东方的贸易B.阿拉伯文化融汇了东西方文化精华
C.现代欧洲语言起源于阿拉伯语D.阿拉伯人对欧洲商业经济影响深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次全球化
●蒙古帝国(13-14世纪)
(游牧民+商人)
●欧亚大陆的圆环状网络
(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
1206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1260年忽必双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大航海时代
第二次全球化
环大西洋世界(17-18世纪)
海洋势力
(印度洋、太平洋贸易)
17世纪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两次工业革命
19世纪的全球化
大英帝国
●海洋势力
支配了大西洋、印度洋与南海
(帝国路线)
●殖民地体制
支配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土地与人口。
19世纪中期的两次鸦片战争。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
1895年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上图呈现:三次经济规模扩大的全球化阶段,中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信息提炼准确,论题鲜明,中外联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2024-03-27更新 | 199次组卷 | 117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军事共产主义把国内有限的粮食以及其他资源用于战争的需要,拯救了苏维埃共和国,但是长期剥夺农民的产品以及暴力的盛行造成了农民和穿军装的农民(士兵)的严重不满,在内战的后期他们纷纷举行暴动反对布尔什维克政权,喀琅施塔得水兵的暴动震撼了全国,造成苏维埃政权的严重政治经济危机。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摘编自《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推行的经济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
(2)分析材料二中“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的实质。从上述政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4-01-29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贝尼耶撰写了《论语导读》,希望法国的王公贵族从中“汲取灵感,培养有爱、温顺、质朴和人道的精神”。这一时期,法国传教士和政治家认为,中国的儒家伦理并非教义,而是一种理性原则,它们与政治有机统一、确保中国政治稳定和经济繁盛。这一观点促使法国知识阶层进一步怀疑宗教信仰和教会制度的合理性,而他们对中国政治与伦理的认识,逐渐演化为自我解放的力量,成为新的政治理念的催化剂。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擦的《论语导读》杜洋(中新社)/供图

材料二   来华法国传教士极度赞美中国的政治制度。他们认为,中国的官僚制度是基于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基于血缘和财富的政治制度,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腐败和权力滥用,他们相信“在中国,且唯有在中国,一个人才可以凭借其功德攀登到国家最高官位,而不是倚仗出身的优越或国王的宠爱”。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实行文官考试制度,传统的封建等级制逐渐发展为专家治国的官僚政治。

——整理自张慧《“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历史评论》2023年第4期

(1)根据材料一、分析《论语导读》对研究“中学西渐”的价值。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学识孕育政府”的中国官僚制度,并概括“中学西渐”对近代法国政治变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