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1896年上海的一位达官贵人,他可以
①去上海徐园“又一村”观看“西洋影戏”
②去大清邮政投寄给朋友的信件
③收听“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的新闻节目
④坐着有轨电车去购买物品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②③
2022-06-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在中国古代,历代儒家不断把科技纳入儒学体系之中,特别强调儒学对于科技的统摄作用,强调科技对于儒学的从属关系和科技的工具性,这实际上强化了科技对于儒学的依附性这实质上说明
A.科技对儒学发展影响大B.古代科技发展的基础薄弱
C.古代科技独立性的缺失D.儒学重视科技发展的作用
3 . 陈寅恪的《论韩愈》中记录了韩愈用儒家道统排佛:“道统之说表面上虽由孟子卒章之言所启发,实际上乃因禅宗教外别传之说所造成,禅学于退之之影响亦大矣哉!”韩愈的这一做法反映了隋唐时期
A.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B.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的首要任务
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已形成新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曾有学者指出:“中国皇帝是最高宗教领袖,可是,人人手中都有一些书,皇帝本人也要按照书中所说行事。曾有一位皇帝企图废除这些经书,然而却徒劳无功,最终这些经书战胜了暴政。”材料中“经书战胜了暴政”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开始成为各学派中的显学B.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的统治政策
C.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D.儒学迎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黄宗羲曾言:“江河日下,生死休戚,惟财乎是系。”面对此“世变之机”,士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下降和边缘化,改变了传统儒学的世俗观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统治者的文化政策B.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C.新兴市民工商业者壮大D.士阶层财富观的转变
2021-11-12更新 | 5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融。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作自力更生……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

——摘编自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参加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全体中外代表时的谈话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和毛泽东的思想的共同之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主张通过重整伦理纲常、道德规范,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儿童只有从小明确了每个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和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才能正确地树立自己的道德准则。在家庭教育中,他认为“读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读书能唤醒内在“善”,使得个体得以成长,完善自我生命。在人际交往等方面他也提出了一整套的修身立命的教育思想。朱熹的家国情怀具有古代士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共性,他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表现,“万物皆有此理,皆出于一源。为君须仁,为臣须放,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由于朱真的自身经历,他提出“一心之谓诚,尽己之谓忠”的论说,他认为“忠”不仅仅是政治口号,还是从上到下都应践行的准则,他把“忠”置于天理之中,大力论述了其价值的合法和合理性。

——摘编自甘秋月《论朱熹诗的家国情怀》

材料二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亡国”与“亡天下”加以辨析道:“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黄宗羲也指出:“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天下之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种思想突破了传统的忠于一家一姓的狭鹽爱国主义,具有极大地进步意义,为近代爱国志士们所推崇和景仰。

——摘编自戴叶《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中的经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熹的教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实学家的家国情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这种家国情怀的进步意义。
8 . 1920年5月,通俗工人刊物大量出现,如陈独秀、李汉俊创办的《劳动界》,邓中夏等人主编的《劳动音》:北京和上海等地还出现了大量的劳动补习学校。这些通俗刊物的出现
A.为五四运动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B.开启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之先河
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D.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梁启超曾提出,“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之与智,相倚者也。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
A.民主权利在中国难以推行B.民主共和制是大势所趋
C.传统封建伦理应当被抛弃D.开民智是兴民权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欧美列强刚进入中国时,清政府以“夷”称之,与其有关交涉、事务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则改称列强为“泰西诸国”,“夷务”改称为“洋务”。这种现象说明
A.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变化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洋务运动已经得到朝野内外的普遍支持
D.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触及制度领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